李燕 王宇
【摘要】攀枝花的農業為康養帶來了新的方向和機遇。為了促進“康養+農業”的發展,本文從攀枝花的農業發展入手,分析農業發展對康養的作用,從而提出農業與康養產業協調發展對策。
【關鍵詞】攀枝花市;農業;康養產業;協調發展
一、攀枝花市農業發展特點
山區農業發展約束導致攀枝花市農業經濟發展始終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由于地處高山峽谷區域,同時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目前攀枝花市農業發展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現有耕地7.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其中基本農田5.27萬公頃,占7%。地理因素導致農業用地分布不均衡、散亂,導致農業生產分散分布,形成土地規模化經營的難度較大。另外,由于氣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作用,攀枝花市耕地質量普遍不高,干熱氣候和河谷地形導致農業灌溉條件差,農田建設制約明顯,中低產田比重較大而高產穩產良田比重較小,使現代農業發展的自然因素條件受到極大制約,高質量農產品生產難度較大,同時農產品質量穩定性也因自然條件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
由于地理分布不集中、受高山峽谷地貌和干熱氣候影響,攀枝花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現代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的深入發展。另外,由于域內道路交通系統受地理因素影響,盡管建設力度較大、路網較為完善,但是使用過程的限制條件制約明顯。大量適合開展特色農業、旅游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的農村區域因交通不夠便利而難以深度發展。同時,交通條件導致農業生產與市場的阻隔嚴重,農業生產的財富轉化過程困難,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影響了農業生產經營的現代化進程。此外,由于歷史因素和自然氣候因素影響,整體上攀枝花市農業水利設施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通過不斷加大投入、改進創新農業水利建設科技水平、提高水利設施建設標準、改進水工系統建設質量、促進農田水利設備水平和專業技術的提高,在管理上則需不斷提高制度化、專業化水平,防止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管理失范、使用不當。
目前,攀枝花市農業發展在各個領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勞動力素質不高、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科技文化發展相對水平不高等問題,同時,在具體農業生產經營方面還存在農業生產科技、農業經營管理科學指導培訓不足的問題,導致農業生產經營在微觀層面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浪費現象,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導致農業發展競爭力存在不平衡和不足現象。
二、農業發展對康養產業的促進作用
康養產業屬于服務業中歷久彌新的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健康療養、醫療保健、旅游觀光、養老休閑的需求和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相關需求滿足的市場化意識不斷加強,相關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導致對康養產業發展的極大需求。
從農業發展來看,目前攀枝花市農業生產和發展能夠滿足康養產業建設的基本農產品需求。氣候條件保證了多數蔬菜品種的產量和跨季節性供應,康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一般性農產品在本地就能得到滿足,降低了康養服務成本,有利于康養產業發展,同時帶動農業發展。
此外,盡管農業發展受到諸多制約,但是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的發展能夠因獨特的地理因素影響而形成特有供給,因此對康養產業具有較強的支持作用,并且農業本身也成為康養產業發展的有利資源條件。
三、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促進康養產業發展的對策
目前,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對健康、養老、旅游等康養產業服務需求不斷增長,攀枝花市正在著力建設康養產業,這一過程中農業經濟發展不僅成為康養產業建設的重要支持條件,農業與農村發展本身也成為康養產業的組成部分,事實上可以認為是康養產業發展促進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因此,需要在提升農業發展管理水平、創新農業發展和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發展科技含量、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四個方面來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從農業發展管理水平來看,目前在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傳統農業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提高農業發展指導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管理科學化是充分整合農村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資料,拓展農業生產邊際收益的必由之路,也是解決攀枝花市農業特而不強、多而不優問題的關鍵,在康養產業發展過程中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來推進農業現代化,有利于實現農業與康養產業的協調互利發展。推進農業組織管理的現代化,實現農業生產專業化、社會化、區域化和企業化,通過改進農業生產組織模式、農產品產銷流通模式、建設城鄉一體化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來提高農業生產供給與農產品消費市場需求的同步性。創新農業發展和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發展科技含量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關鍵,要結合攀西地區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合理投入,促進攀枝花市特色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機具、農業生物技術的領先化和現代化,結合農業生產組織方式的創新,積極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和農業裝備技術,通過在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等領域實現信息化、機械化來提高農業產出水平,進而實現促進康養產業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農業公園創建給出新農村建設一個綜合解決方案———中國農業公園與休閑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在川舉行[J].農村工作通訊,2017(13):18~19.
[2]朱峻瑤.發揮農業資源優勢打造康養勝地[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7(01):48~49.
[3]陳東林.以生態農業帶動康養產業[J].當代縣域經濟,2016(08):11.
作者簡介:李燕(1996.08—),女,四川宜賓人,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王宇(1969.08—),男,吉林通化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