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博
摘 要:我國“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與實施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與討論,“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外交方針,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戰略的發展也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基于中國體育發展現狀,本文結合“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大膽構想了“一帶一路”下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其中,重點提出如何充分利用“一帶一路”這個大舞臺發展體育賽事,并指出其戰略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體育戰略 體育賽事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001-02
“一帶一路”的實施符合當前我國體育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需要,既促進了我國體育戰略地位的上升,也加深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使我國體育產業的改革與發展得到了鞏固。同時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對國際或區域經濟融合和發展的戰略構想,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無論是從制度層面,還是戰略層面,“一帶一路”體現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因此,“一帶一路”的實施具有強大的區域輻射力和全球影響力。
“一帶一路”與體育戰略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協調發展、總體規劃、對應發力,篩選和創建合適的管道,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同時實現“一帶一路”與體育產業的重點領域交接,需要推行系統化、差異化及協調化的體育策略方針。隨著歐盟5G愿景整體布局規劃的推進,“互聯網+體育”等新興體育產業供需更加旺盛,中國在體育版權交易和資本經濟市場的基礎上,利用體育賽事,體育旅游及互聯網+為切入點,打造“資源共享、人工智能及互聯網客戶端”為一體的體育產業經濟圈。“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使傳統體育產業處于上升期,發展相對活躍,需求比較旺盛,以基礎性、普及化、大眾化為突破口,加強體育產品加工制造轉移、體育賽事產業開發及體育旅游線路一體化等重要領域合作。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介入,最終實現“一帶一路”戰略與體育發展戰略的無縫對接。
1 “一帶一路”下的體育賽事
1.1 “一帶一路”下體育賽事價值的形成
目前國內外尚沒有關于體育賽事的價值的系統分析。但是有許多學者對體育賽事價值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是從體育賽事舉辦地的角度進行區別,主要體現在賽事舉辦地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價值,第二,是從體育賽事功能的角度進行區別,主要體現在對舉辦地及沿線城市生活水平質量、城市的知名度以及體育旅游等相關產業。體育賽事價值進入市場,能夠在市場經濟機制中體現出來。在“市場”框架體系之中,當一個國家或某地區舉辦一場大型的體育賽事時,一定會帶來新的資金(如贊助費、賽事轉播費、旅游者的消費等)流入該國家或地區,并且在該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體系中不斷循環,從而對賽事舉辦地的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1.2 “一帶一路”下我國體育賽事的契機
“一帶一路”源于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1]。2014年10月20號,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下簡稱“46號文件”),文件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將全民健身升級為國家戰略[2];2015年3月28號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望與行動》[3],我國從2013年開始的基于國際區域經濟愿景規劃上的發展思路已上升為一種國家經濟發展戰略。
與此同時,國內一些體育賽事率先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并將體育賽事與“一帶一路”相結合,體現了“資源共享,經濟互動”等戰略要點。在2015年蘭州馬拉松體育賽事中,“一帶一路”《行動與愿景》特別強調:以“蘭州馬拉松”為載體,聯合“新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等進行體育賽事組織聯盟,借力體育賽事勢態,開展體育文化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或地區申辦各類大型體育賽事,這些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國民經濟發展也是一個有力舉措[2]。其中,在“蘭州馬拉松”主會場上開辦“一帶一路”城市馬拉松賽事聯展,將“蘭州馬拉松”建成首個“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用運動傳遞友誼,以體育連接世界”的體育賽事[4]。隨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體育賽事陸續展開極大地促進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同時也打開了“一帶一路”+“體育賽事”的新格局。
2 “一帶一路”下體育賽事的發展
現如今,體育賽事的申辦和舉辦都要緊扣“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響應國家發展建設“一帶一路”的時代號召。在體育賽事的形式、內容及整部布局上要凸顯出“和平合作、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思想和宗旨。憑借體育賽事全方位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充分發揮體育賽事在我國體育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2.1 “一帶一路”下發展體育賽事的具體設想
(1)注重體育賽事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目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不斷打造知識產權和舉辦各地域特色賽事,兩者相結合有著較好的發展趨勢,也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應該將其推陳出新,甚至將其發揚光大。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對知識產權及其開發意識不足,甚至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同時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也不夠完善。因此,在今后的體育賽事中,要不斷加強對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運用法律的準繩來規范市場機制的行為。
(2)打造體育賽事品牌,加強宣傳力度。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貿易來往越來越頻繁,可以構建“區域聯合、部門合并、企業聯手”的市場營銷模式[5]。體育賽事具有長期性、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改善體育項目的設計,積極主動地進行市場營銷活動。國內舉辦的“一帶一路”城市馬拉松,全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有利于我國體育文化和人才交流,建立專業化的營銷團隊、加強賽事宣傳、打造賽事品牌。
(3)加強體育賽事服務質量與基礎設施的建設。體育賽事產品體系是體育賽事健康發展的基礎。需要大力發展各類型的體育賽事用品,進行相關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體育服務質量,使體育賽事的發展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5]。此外,在體育賽事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挖掘當地體育文化和體育資源,提高體育賽事的服務質量,為消費者創造優質的用戶體驗,讓人們在參與體育賽事的過程中享受健康運動的快感[5]。
(4)打造“互聯網+”時代的體育賽事轉播平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快速普及,眾多的體育賽事通過PC端,手機客戶端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了人民的日常生活。第8屆亞洲冬季運動會、CBA總決賽、法網公開賽等頂級賽事的開幕,互聯網+體育賽事轉播以創新化的轉播形式取代了電視機欄目的轉播方式,營造了一個開放、共享、實時的賽事平臺。體育賽事也展現出從電視直播時代向“互聯網”時代邁進的新格局,同時借助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展開“臺網聯動”的試驗,是“互聯網+”體育賽事轉播的一次良好契機。
2.2 “一帶一路”下發展體育賽事的聯動效應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一帶一路”這個平臺有利于我國體育賽事的發展。同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效益[5]。此外,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體育賽事也逐步實現跨區域、跨國界的發展,為國內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豐富資源和獨特優勢。體育賽事也促進了體育旅游、體育外交、體育經濟等若干方面的發展。同時,體育相關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一帶一路”在沿線國家或地區在某些方面的成就,而這一成功是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局面。這種“共贏”的聯動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經濟上來看,體育賽事的發展已經超出自身固有的范疇。例如:賽事廣告、體育用品、賽事轉播以及賽事體驗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具體而言,體育賽事舉辦地贏得了當地企業和體育愛好者的消費,進一步擴大了其市場占有比率和份額,同時體育賽事帶動了當地交通、餐飲、住宿、娛樂、旅游等消費,逐漸形成產業化的商業模式,推動地區經濟的增長。
(2)從文化上來看,某一國家或區域為了舉辦體育賽事,加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當地人口素質,優化城市綠色環境。本身區域的榮譽感與自豪感,聚集了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并將長期保留在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之中,推動地區特色文化與國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從政治上來看,體育賽事具有外向型、國際化特點,使其具有獨特的政治影響。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領導人以“小球推動大球”,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開啟了體育外交的新格局。2008年北京奧運會申奧舉辦成功,為我國體育外交展開提供了新的機遇,也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在國際體育界的實力與影響力。
3 結語
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與體育賽事相結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配合與共同努力。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戰略的實施是我國體育賽事與“一帶一路”協調發展的前提。我國體育賽事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推動體育賽事與“絲綢之路”完整對接,需要不斷加快體育運行機制、體育制度、互聯網+的改革,打造“資源共享、共商共建、互聯網+賽事”平臺,全面實現沿線國家體育產業的合作、互動與共贏。
參考文獻
[1] 霍建國.“一路一帶”戰略構想意義深遠[J].人民論壇,2014(5):33-35.
[2] 方彬彬,杜德全,金國利.泉州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現狀[J]. 體育科學研究,2013,17(14):19-24.
[3]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國內產業布局[EB/OL]. [2015-12-04].http://xuewen.cnki.net//CJFD-FGGL201601004.htm.
[4] 2015蘭州馬拉松欲與“一帶一路”馬拉松城市聯盟[EB/OL].[2015-10-09].http://sports. qq.com/a/20150409/065395.htm.
[5] 劉曉明.產業融合視域下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4,34(5):187-192.
[6] 蔡武.堅持文化先行建設“一帶一路[A].“決策論壇—科學決策的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議文集(上)[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