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發展,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嚴峻問題與挑戰。因此,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在此背景下,綠色經濟發展概念逐漸得到世界各國的一致認可,在綠色經濟視野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低碳經濟概念,完全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鑒于此:文章將重點探討綠色經濟視野下的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前言
長期以來,人類社會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到21世紀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發展生存中的最為緊迫的幾個問題之一。因此,當務之急,發展可持續經濟是全人類的共同夙愿。由此,低碳發展理念成為當前經濟建設中的主流思想。發展低碳經濟,有利于降低對資源的消耗以及環境的污染,從而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目標。但是,當前在低碳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思想認識、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從而不利于低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探討分析我國加強低碳經濟建設緊迫性
首先:發展低碳經濟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心聲。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4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之下,是系列的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等。而這和中國的高碳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居民生活也發生了一些列的改變,當前中國居民健康問題中有很多與高碳經濟對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后果直接相關。人民群眾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了。
其次:發展低碳經濟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人類的繁衍生息離不開這顆“綠色星球”。一旦這顆“綠色星球”不再是綠色,變為災難電影中的場景,那么人類、經濟、政治這些也將變得沒有意義了。因此,經濟的發展不能違背環境發展“意志”。想要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做到環境的持續發展。這就像是任何生物想要生存就需要氧氣一樣,是基礎性保障。
三、探討分析綠色經濟視野下發展低碳經濟存在的阻力有哪些
(一)新型能源短缺問題
當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替代傳統煤炭能源的新能源比較短缺,而這正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想要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勢必要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使用。但是現在無論是汽油還是天然氣等能源,在中國來說是比較短缺的。而中國自身這種高煤碳儲量、高使用量的能源結構,在短時間內很難有效解決。一些專家預測即使到205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仍將占比超過4成。
(二)中國仍處于高碳經濟發展模式下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是以高碳經濟結構為主要經濟發展模式。制造業、工業等高碳排放行業仍然處于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地位。這種高碳經濟模式下,直接導致中國在2010年便成為了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國家。其次:當前中國社會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階段,因此,在短時間內中國的經濟發展仍將以“高碳”經濟為主。
(三)中國低碳技術水平不足
低碳經濟發展,必然離不開低碳經濟技術的支持。這就像是電腦運行離不開電腦系統的支持一樣。但是,當前中國的低碳經濟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比較起來,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表現在低碳經濟發展核心技術不足以及低碳經濟技術人才不足兩方面。這就使得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無法通過有效的技術運用及技術創新來不斷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建設。
四、探討綠色經濟視野下發展低碳經濟的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的低碳經濟意識。當前,中國民眾對低碳經濟的認識程度還比較淺,因此,無法在工作中、生活中將低碳經濟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因此,要不斷加強對低碳經濟理念的宣傳工作,讓民眾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緊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從而不斷提高民眾的低碳意識,使其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形成自覺的低碳行為。
第二:提高低碳經濟發展技術研發及創新能力。因此,要切實提高我國的低碳經濟在技術上的研發及創新能力。尤其要注重對新能源的開發與應用,不斷減少煤炭能源的使用,從而從根本上降低碳的排放量,實現低碳經濟發展。
第三:完善政府對綠色產業的支持措施。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將納入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并將頒布相關政策,在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方面支持綠色產業。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之手”的作用發揮。
五、結語
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及建議,可以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單位為海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劉芳云(1995.10.15);男;貴州納雍;白族,本科在讀,就讀于海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經濟學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