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周
摘 要:乒乓球課程是一項常見的高校體育項目,且技術性極強。隨著我國乒乓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飛速發展,高校中喜愛并學習乒乓球運動的學生日益增多。但傳統的乒乓球教學方法不能較好地解決學生因學習能力不同造成的技術水平差異,想要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乒乓球技術,就要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本文介紹了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現狀,闡述了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依據,提出了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校乒乓球課程中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高校乒乓球課程 分層次教學模式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068-02
乒乓球運動的娛樂性很強,且對場地及器材的要求遠遠低于其他體育項目,因此受到各大高校的喜愛。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并沒有打乒乓球的經驗,基礎水平較低。還有一些學生因在初高中就接觸過乒乓球課程,所以基礎水平較強。因此,傳統的分班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所有的學生,很難提升所有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分層次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要求,因材施教,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對每個學生的乒乓球技術水平都有所提升。
1 我國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乒乓球技術水平較低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在升入大學之前并沒有經常進行乒乓球運動,也沒有上過較為專業的乒乓球課程。所以在高校中進行乒乓球課程時,教師們會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的乒乓球基礎水平較差。一些學生不清楚乒乓球比賽的規則,一些學生不清楚基本的打球姿勢,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拿球拍的正確方法[1]。并且大部分學生缺乏對乒乓球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和理解,且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較差,這些問題都影響了高校學生對乒乓球課程的學習效率。
1.2 乒乓球教學方法較傳統
除了高校學生乒乓球基礎水平較低之外,多數高校教師對乒乓球課程的教學方法過于老舊,根本的傳統思想沒有進行轉變。高校的乒乓球課程上,很多體育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乒乓球實踐性教學,只是一味地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有很多體育教師在乒乓球課程上對學生進行乒乓球理論知識的重點難點講解后,再為學生進行乒乓球姿勢動作的教學,但是在示范之后就讓學生獨立進行動作的練習,忽略了對學生錯誤姿勢及手法的檢測和糾正。這樣容易造成很多學生存在乒乓球動作姿勢的理解錯誤,一直在進行錯誤的練習。這使教師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對學生乒乓球技術提升的效果有著消極的影響[2]。
2 在高校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的意義
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學生的差異可分成兩種:可變差異和不可變差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技能的熟練情況,這些都是可以隨著態度的轉變和勤加練習而改變的差異。一些本身擁有的特長、學生的性格等天生決定的或不能在短期內改變的因素就是不可變差異。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分層次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兩種差異設計出比較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這是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并不只是體育教師來挑選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還需要學生自己對自身的基礎水平進行判斷后,選擇自己適合的層次。所以,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基礎,對學生的技術進行初步的評價,使學生可以較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層次的選擇。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對自身的狀態和情況有大致了解,還不會影響到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乒乓球課程的學習興趣有重要影響[3]。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都有了清晰的了解,更便于展開學習。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 分層次教學模式在高校乒乓球課程中的實施途徑
3.1 教師需轉變傳統思想
體育教師要及時地轉變老舊的傳統教學思想,把分層教學模式合理地運用在高校的兵乓球課程教學中,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師要清楚自己的教學理念,在乒乓球課程上用較好的態度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體育教師還要在乒乓球課程開始前認真地進行備課,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乒乓球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教學,使學生對其層次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并對分層教學法有較好的理解。在進行乒乓球課程時,體育教師要認真地為學生進行示范和講解,使學生對乒乓球技能的掌握情況有足夠的認識,并進行較客觀的評價[4]。體育教師在進行乒乓球課程的分層教學時,要及時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基礎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教學上的調整。還要及時地和學生們進行溝通交流,明白學生的問題出在哪里,并結合學生的問題和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
3.2 對教學的目標進行分層教學
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可以保障各個層次學生的乒乓球技術都是差不多的水平,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乒乓球的技術教學,提升了教學的效率。例如將學生分為A層和B層兩個層次,A層的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乒乓球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技術動作,他們的學習目標是對乒乓球的比賽規則做進一步的了解。體育教師要教授給他們更加高超的球技,并進行比賽式的教學,使他們在競賽中提升技能水平。B層的學生對乒乓球的了解不多,還沒有掌握基礎的乒乓球理論知識,因此體育教師要從簡單的技術操作開始,一步步地進行步驟的講解,并為他們進行完整細致的動作示范,使其對乒乓球產生興趣,并學會打乒乓球,提升乒乓球的技能水平[5]。
3.3 讓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時,體育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根據實際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爭取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實現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對B層次學生中進步較大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考核,及時將考核通過的學生提升層次,進行更深層次的乒乓球技能教學。并積極地組織兩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技術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 結語
在乒乓球課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展開乒乓球技能的教學,因材施教。教師需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對教學的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并讓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提升所有學生的乒乓球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升乒乓球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陽,馬強.在高職高專院校乒乓球選項課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模式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5(12):261-262.
[2] 韓非.高校乒乓球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中分層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5(5):92-93.
[3] 孟泓州.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技術課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174-175.
[4] 王深波.分層次教學法在高校乒乓球技術課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時空,2017(20):85-86.
[5] 林贊軍.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新思路探索[J].青少年體育,2015(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