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肖
摘 要:在國家大力倡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健身氣功近年來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健身氣功推廣一直是制約健身氣功發展的瓶頸。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個案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筆者通過在城市社區實地參與組織開展健身氣功推廣的過程,探索健身氣功在社區組織開展過程的方法與途徑,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政府-社會工作機構-高校-居民”聯動的健身氣功推廣新模式,打開了健身氣功深入社區生活的新局面。希望通過實踐總結出經驗,為健身氣功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健身氣功 社區 社會工作機構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8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167-02
1 健身氣功的發展趨勢
健身氣功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近些年,國家體育總局在原有的功法上積極進行創編,既繼承傳統,又推陳出新,不僅簡單易學,又利于推廣。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健身氣功這項養生運動所倡導的宗旨與當前大健康等新理念相吻合。國家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制定了《健身氣功(2016-2020)規劃》,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健身氣功政策體系,為健身氣功的發展提供保障。2017年,健身氣功首次成為了在全運會上正式的群眾比賽項目,這一舉措對健身氣功的傳承發展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同年,全球首個世界健身氣功日隆重舉行,世界各地上演健身氣功“全球接力”,得到了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會員協會的積極響應。另外,國家經常組織健身氣功比賽,組織健身氣功指導員到各地推廣與教學,國家對推廣健身氣功項目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國家利好政策的大環境下,健身氣功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2 健身氣功在社區發展的困境
健身氣功在我國有很強的群眾基礎,目前在很多社區都有開展,但是其在社區發展依然存在普遍性的困境。這些困境主要包括社區健身氣功的理論體系尚未建立、社區內健身氣功自身宣傳不夠、教學力量缺乏、政府對健身氣功的重視程度不夠和社區居民對健身氣功認識不夠等。特別是如今社會上很多偽功法和封建迷信已經迷亂了人們的雙眼,使得人們對很多民間氣功產生了抵觸的現象,對健身功法真假難辨[1]。任何一種文化它的傳播方式很多,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少有人切實地、自主地去做,人很多時候都是被動的[2]。健身氣功文化的傳播亦是如此,即使人們認識到其對身心健康有利,但是如果沒有人組織發動練習,大部分人還是不會主動去參與練習的,這些問題都是影響健身氣功在社區發展的因素。如何在相應的發展時期選擇最科學、最合理的推廣方式來滿足群眾科學健身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研究者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
3 社會工作機構將健身氣功嵌入社區的個案分析
健身氣功要在社區居民中可持續發展,除了原有的推廣途徑外,必須探索新的順應時代發展的推廣途徑,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加強跨部門協作。筆者有機會與煙臺市普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普助社工中心”)聯合,成功將健身氣功嵌入社區。筆者就這一成功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其成功之經驗。
3.1 政府提供項目資金,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新理念
近年來,我國實現由“政府包辦”到“政府購買”的職能轉變,通過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來服務群眾,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我國很多城市都已經實施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3]。政府簡政放權,為社會組織搭建了提供公共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的平臺。在黨建引領作用下,煙臺市福山區獲得了足夠的專批黨建經費,民政局通過對多個社會工作機構項目的評審、篩選等,購買社會組織的項目,用于培育社會組織、服務社區居民、提升社區文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團隊抓住這個契機,聯合普助社工中心并借助這個平臺,使健身氣功作為政府購買的一項體育健身項目進入社區。
3.2 社工機構整合資源,文體先行推進健身氣功鍛煉新常態
社會工作機構作為一種新興組織,已成為推動我國社會和諧建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并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機構服務領域比較廣泛,服務于社會各個階層。普助社工中心通過投標和競標,項目獲得了福山區民政部門的立項和黨建經費的支持。項目采取“文體先行”的策略,發動社區居民參與文藝和體育健身活動,在條件成熟的條件下成立社區文體隊伍。基于普助社工中心的開辦理念及其影響力,筆者與社工人員通過走訪宣傳與舉辦活動的方式發動社區居民參與健身氣功鍛煉,并多次組織社區的網格員開會研究,動員對傳統體育感興趣的居民參與到健身隊伍中來。機構通過整合各種資源,為居民送去服務,使居民足不出區就能學習到科學的健身方式。
3.3 高校供給優質師資,產學研結合探索健身氣功發展新模式
魯東大學傳統體育專業擁有優質的健身氣功教學資源,長期以來致力于傳統體育的教學、研究和推廣。如何把“健身氣功嵌入社區”深入結合到教學和科研當中去,打開傳統體育發展的研究困境和推廣瓶頸是傳統體育專業一直關注的問題,也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團隊帶著科研和教學任務,以及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的使命參與到社區健身氣功的指導工作中來。在健身氣功專家的帶領下,我們研究團隊帶著專業的技術和知識與社工一起深入多個社區參與健身氣功的推廣實驗,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教學實踐。
3.4 社區居民積極參與,以點帶面打開健身氣功深入社區新局面
健身氣功進社區的發動階段,最早加入健身隊伍的是活躍在社區文化生活第一線的熱心積極分子,在他們的影響下,其他居民也陸續被吸引進來參加氣功鍛煉,健身氣功進社區離不開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在開展過程中,機構解決了場地和音響的問題,制作了鍛煉計劃,每周集中教學3次,自練3次,每次1.5h,學期為6個月。經過1個月的練習,人數達到20余人,并且選出隊長1名,副隊長2名,制定了簽到表及請假制度,普助社工中心使用項目資金為能積極參與健身鍛煉的居民購買了20套練功服,健身氣功隊基本建成。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員認真教學,逐漸攻克難點動作。練習兩個月后,在與她們的交談中得知,有些老年人明顯感覺下肢有力量了,有的體重減輕了,一位體型稍胖的中年婦女皮脂緊了。可見規律地練習一段時間八段錦后,取得的健身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非教學時間,他們在自己家里或者樓下練習,他們身邊的人也開始跟著練習,成了他們的學生。目前,在奇泉社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健身氣功鍛煉氛圍。
4 結語
通過將健身氣功在社區組織開展成功的實踐案例,筆者探索出了”政府-社會工作機構-高校-居民”聯動的健身氣功推廣路徑。在黨的政策、資金支持引領下,社會機構組織下,高校專業團隊的配合下,居民積極參與下,健身氣功比較容易走進社區。總之,在黨建引領”政-社-校-民”聯動模式中,不同主體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第一,政府是保障,既要充分制定政策的出臺,也要將黨的群眾工作融入到健身氣功推廣中來;第二,民政部門是主要監管者,保證項目資金規范使用和項目成效;第三,專業社工機構是組織協調者,通過項目設計和項目運行,整合各種資源,使活動得到有序開展;第四,高校是專業資源的提供者,既保證了健身氣功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也保證了社區居民的健身質量;第五,社區居民是健身氣功推廣的參與者和全民健身的受益者。
參考文獻
[1] 葛森.長春市社區健身氣功開展現狀研究[D].吉林:吉林體育學院,2012:1.
[2] 盧元鎮.體育參與是社會動員的結果[N].中國體育報,2006-03-01.
[3] 李婷婷.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機制研究-以深圳為例[D].深圳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