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就追溯我國的民族傳統來看,便可以發現在這些民族傳統中,它的體育項目其實大多都是來源于民間社會,而且,這些傳統項目之所以能夠流轉至今,也正是得益于民間社會的滋養。目前,有許多的學者就民族傳統體育保護這一話題提出了許多的看法,對于民族傳統體育保護這一問題,筆者主要認為還是需要將其放置在民間社會視角下來進行保護,因為在民間社會視角下,才會更加注重傳統體育保護的一些特性,如它的社會根基、邏輯起點,以及現實依據之類的。也只有從這些方面出發,才會是民族傳統體育保護這一問題得到更加實際的解決方案。本文將結合一些相關的資料,來試著分析一下民間社會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保護的基本理論問題。
關鍵詞:民間社會 民族傳統 體育保護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b)-0170-02
所謂的民族傳統體育,其實是指的在我國特定民族地域的人群中,由這群人所傳承,并且能夠反映這個地區的歷史、民風、民俗或者是民間信仰等,這樣的能夠反映一些情況的體育形態就被稱之為民族傳統體育。針對這樣的一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只要經過調查便能夠發現它們大都生成于民間社會。如果想要將這樣一種傳統體育項目延續下去,這就需要外界各界人士的保護,其中既包括政府、商界、學界或者是傳媒,也包括一些民間社會的運行規律。在經過這樣的保護下,這樣的一些傳統體育項目才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接下來,本文就一些具體的問題,來試著探討一下民間社會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保護的基本理論問題。
1 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需注重社會根基
想要使民族傳統體育長久的流傳下去,就必須要對它的社會根基進行分析。而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民間社會。因為剛剛也說了,這一傳統體育之所以流轉至今,是因為民間社會給它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在民間社會的幫助下,民族傳統體育擁有了一個極為自由寬松的規則系統。說道中國的民間社會,其實這是來自農業文明時期便得到演進且自發形成的。這樣的一種社會組織,主要是以宗族這種血緣作為一種紐帶,然后再將家族當做是本位,最后再以一種非正式的規則對其進行約束,通過如此的演變和規束后,便使得民間社會有了最早的縮影。這樣的一種社會組織的運行是極具組織性的,而且內部的秩序也極為嚴格。但是這樣的一種民間社會組織,其實并不具有強制性,不過卻憑借著它自身所具備的權威性以及輿論性,使得從它身上發散出一種強大的社會約束力。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組織的保護下,使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能夠慢慢地流傳下來。雖說很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至今也不那么為人所知,但是因為民間社會所提供的“養料”,使得這樣的它具有了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以從清代流傳至今的的侗族的“搶花炮”這項民族傳統體育為例,這項體育項目最初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滿足一些私人的欲望,如求財、求福之類的。但是自從解放后,這種體育項目為了能夠繼續流傳下去,便將以往的價值訴求進行一定的調整,即團結、幸福等。但是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對于這方面的政策又慢慢寬松起來,所以這項體育運動的價值訴求又恢復了以往的狀態。像“搶花炮”這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價值輪回,就正好說明了民族傳統體育在民間社會的供給之下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生存能力。由此也能夠發現,任何一種傳統項目,想要流傳下去,必然少不了要將民間社會當做根植的土壤。
2 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需注重邏輯起點
人們的任何一項理性的行為,都具備自身的邏輯起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當然也不會例外。那么,對于民族傳統體育來說,它的邏輯起點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就是這項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歷史過程。
就這些民主傳統體育的流傳地而言,對于民族傳統體育,他們心中的邏輯起點其實是極為簡單的。例如,以“壯族螞拐舞”為例,對于壯族人們來說,他們僅僅是對螞拐有著崇拜罷了,對于這些人民而言,這樣的一種崇拜會在他們孩提時代的時候,就受到耳濡目染,然后經過長時間的熏陶后便會將其當做是一種生活常識而記住在腦海中。除了“壯族螞拐舞”,還有“侗族搶花炮”以及“瑤族長鼓舞”之類的,這些行為當中所包含的價值訴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邏輯起點,僅便是人們心中的那些崇拜罷了。這些崇拜或者是說是信仰,其實就是每個當地居民心中所形成的基本價值觀。這些基本對價值觀雖說極為抽象,而且也不像其它那些能夠外顯于體育形表的東西,它只是以一種潛意識的形式深深地扎根于體育活動中。所以,在對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進行保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中所存在的這些邏輯起點,只有將其牢牢地掌握住了,那么這樣的一些傳統才能夠繼續保存下去。
3 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需注重現實依據
人們想要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保護,不僅需要找尋哲學層面的依據,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可靠的依據。而這里所說的現實依據,其實就是指在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流傳地所存在生活邏輯,或者說規則。既然是民族傳統體育,那么就必然是生命躍動表現形式的一種。因為民族傳統體育是根植于民間社會的,它的產生不僅來源于創造者的靈感,更是在長久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而在這樣的一些文化、風俗、習慣等的侵襲下,許多的本土生活邏輯、規則會逐漸滲透進民族傳統體育中。通過觀察,便可以發現,這樣的一些生活邏輯與規則其實是現實生活中所真實存在的,并且它在一定程度上還制約著民族傳統體育的運作方式。
例如,以“瑤族銅鼓舞”為例,如果要對這一傳統體育項目進行保護,就必需要對它的生活邏輯與規則有所了解。通過搜集資料,可以發現瑤族銅鼓舞,其實是一種儀式性傳統體育項目,主要存在于紅水河流域布努瑤。在這項民族傳統體育中,有著自己所奉行的活動時機,就像是在祝著節如果跳銅鼓舞,其意義是為了給密洛陀的生日進行慶祝;而到了春節跳銅鼓舞,則是在恭賀新春;到了婚慶日跳銅鼓舞,便是為了能夠給新人送上祝福;到了建房的時候,如果跳上一曲銅鼓舞,便是為了能夠讓人們安心地住進新房中,跳舞以祈求平安,當然不同時機所蘊含的含義是不同的,但是也有著一個相同的原理。即與本土的民俗一致,并且還能夠有效與當地的生活邏輯進行融合。除了銅鼓舞的含義,還可以看一看它的動作。在迎客的時候,銅鼓舞所表現出來的動作是熱烈的,通過這樣的一種動作來表現出對客人的歡迎之情;在慶豐的時候,銅鼓舞的動作是極為歡快的,主要是為了將自身對于豐收的喜悅表達出來;而在賀禧的時候,銅鼓舞所展示出來的動作又是極為舒緩的,主要是為了將愛情的持久性表達出來……通過觀察這些動作,也能夠發現,它們其實是與當地的生活邏輯相一致的。所以,通過這樣的一些發現,可以啟發想要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人們,如果真的想將這些項目傳承下去,那么就必須將自身的情感真實的投入進民族聚居區,用心去體會和觀察當地人們的生活行為,然后將他們的生活邏輯和生活規則進行總結和梳理。如此,便找到了保護民族傳統體育的現實依據。
4 結語
總的來說,在民間社會的視角下保護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就必須要明白它們的社會根基、邏輯起點以及現實依據,只有懂得了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才能夠長久的保存下去。
參考文獻
[1] 譚小春.社會性別視角下貴州少數民族婦女與民族傳統體育參與問題[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3):33-36.
[2] 彭殿奎,夏思永.“大傳統、小傳統”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探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11):997-999.
[3] 陳榮靜.女性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D].成都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