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梗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是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口腔修復工藝專業為例,提出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學徒制為核心,從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專業教師與工匠師傅、學生身份與員工身份、教室環境與工作環境、考試評價與考核評價、課堂文化與企業文化等8個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有效推進特殊教育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00-03
一、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是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通知》(教職成〔2018〕1號)大力倡導職業院校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1]。
近年來,各地職業院校紛紛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總結提出了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導下,以人才培養活動為本體,為實現培養目標所設計形成的某種標準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人才的整個培養過程,包括從規劃設計、目標確定、實施計劃到過程管理的整個過程[2]。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1]。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借鑒了中國古代九宮圖法,圍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核心,從八個方向深度探索校企合作協同培育技能人才,并將其貫通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由“1個核心主題+8項工學融合”構成。1個核心主題,即以現代學徒制為核心主題。8項工學融合包括: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融合,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專業教師與工匠師傅融合,學生身份與員工身份融合,教室環境與工作環境融合,考試評價與考核評價融合,課堂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每項工學融合又可根據人才培養的具體需要,發展新的子項融合,創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豐富現代學徒制內涵,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的實施背景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是一所殘疾人中等專業學校,主要招收聽力、肢體、視力殘疾學生。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薄弱,對理論知識理解困難,學校專業教學難度很大。為改變這一狀況,2010年學校開展邊學邊做的手把手教學模式改革。但由于專業教師數量不足,且專業教師往往不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能力,學校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陷入困境。
2014年,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進行指導和部署。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認真深入研究了文件,認為現代學徒制尤其適合殘疾人職業教育,決定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大力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經過4年的研究、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殘疾學生想來學、學得會、走得出,扭轉了學校辦學局面,殘疾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以致用,實現就業夢想,加快了殘疾人扶智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二)現代學徒制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組織實施
1.確定1個核心主題。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以現代學徒制為殘疾人職業教育的主要人才培養模式。殘疾人職業教育的導向是促進殘疾人就業,讓殘疾人通過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定就業。殘疾人因為身體先天缺陷或后天受損,大多數在少年兒童時期求醫問藥,不能完整接受義務教育,從而導致文化基礎薄弱,對抽象化的理論知識難以理解,但他們具有珍惜機會、刻苦認真、善于模仿、勤于動手、富有耐心的優良品質。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為主,強調動手技能,不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在綜合研究殘疾人和職業教育特點的基礎上,認為現代學徒制非常適合殘疾人職業教育,并將其確定為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教學,淡化理論,注重實踐,在做中教、做中學。
2.實施8項工學融合。校企協同培養人才,以合格員工標準深度推進育人要素的有機對接與融合。根據校企對人才培養核心素養能力的要求,確定現代學徒制8個主要工學融合項目,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每個項目可以根據需要豐富融合內容,予以深度實施。下面以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口腔修復工藝專業為例,介紹8項工學融合的實施策略。
(1)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融合。職業教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產業發展培養合格人才是職業教育的天然使命。殘疾人職業教育擔負促進殘疾人就業的重要職責,培養的人才適合產業需求,畢業生能被產業接納,殘疾人職業教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學校把社會有市場、產業用人多、健全人不愿做、殘疾人能學會能就業,作為專業設置的主要方向。學校敏感把握 “2014年我國假牙行業消費量約8165萬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0.6億元”[3]的信息,對省內安徽省華西義齒制作有限公司、安徽亞鈦義齒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華特義齒加工有限公司、安徽藝林義齒技術有限公司等義齒企業展開調研。調研發現,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中老年人對義齒的需求量逐年增長,義齒行業發展態勢十分迅猛。由于義齒加工需要耐心、細心和專注,很多健全人做不下來,義齒加工企業技術技能人才非常緊缺。而對于下肢殘疾人,這項工作則十分合適。學校決定開設“口服修復工藝”專業,并與合肥華特義齒加工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全方位共建專業,共同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