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沙 苗茂云 劉淑琴
[摘 要] 目的:探究“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高職階段課程在護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及優化反饋結果。方法:通過采取網絡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結果:學生對“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高職階段課程體系的評價較高,而待優化項目多集中于臨床實用能力方面。結論:“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課程體系在護理教學中實際用使用效果尚可,與臨床的銜接以及后期的實際工作能力的教學有待進一步優化。
[關 鍵 詞] “3+2”對口貫通;課程體系;優化;護理教學;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02-01
“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具體內涵指高職院校招收的相關學生在完成高職階段3年的學習任務并考核合格后,通過對接的本科院校相應的入學考核,再接受2年的普通本科教育,達到畢業要求后獲得普通本科院校的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的一種人才培養體制。
目前,全球護士短缺、護理滿意度降低是臨床工作中遇到了最大問題。護士的教育是目前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如何做好高等職業教育與應用本科的體系鏈接是目前教育的焦點。但目前關于“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反饋研究尚少,本研究應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探究“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及臨床反饋效果。
一、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采取單項選擇的方式,提高了教學評估的準確性;在臨床教學應用方面,關于優化設置選項,從而精細且多方面地評價課程。
二、結果
(一)“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總體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共有115名參與問卷調查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5名,這和護理人員多為女性相關。其中71(61.74%)名學生為三年級,從而增加了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及準確性。76名學生總體評價較好,占到了總數的66.09%,足見“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總體應用效果佳。此外,調查者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高職階段課程設置及授課教師的總體評價滿意度也分別在60%以上。最后,接近65%的參與者對口貫通分段培養高職階段的教材的適應性評價很高。綜上,所有參與者對“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總體教學反應良好。
(二)關于“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的實際應用調查
關于高職階段實訓項目的開設及臨床SP病人的滿意度結果如下,實訓項目的滿意度為72.17%,而SP病人的滿意度則為64.35%。
關于實習前的需加強的內數,絕大多數參與者選擇了基礎技術操作,人數為77人,比例為66.96%;選擇急救操作人數為20人,比例為17.39%;選擇簡單專科技術為7人,比例為6.09%;選擇醫療護理文件處理為11人,比例為9.57%。
接近八成學生認為有必要補充新理論、新業務。
關于實訓前期強化培訓的時間,雖然所有參與者都表示贊成,但是四成的參與者選擇了一周,且與兩周或者一個月的效果差距不大。
(三)臨床實踐教學及掌握強化知識及核心實踐能力方面調查結果
在115參與調查的學生者,表述實踐教學待優化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設備落后(37.39%)、教學過程缺乏指導(31.3%),7%的參與者認為指導教師技能偏差及8%的參與者認為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而關于優化強化的知識主要包括全科護理知識、專科護理知識、預防保健知識、人文學科知識、法律知識及心理學知識,這也顯示了學生對臨床應用結果的及時有效的反饋;此外,在有待加強臨床核心能力的方面,主要包括病情觀察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兩者是重中之重(91.3%),這兩者也是臨床護理人員最基本的應用能力,其他還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至于實踐能力則基本囊括了護理人員的全方面能力,諸如專科護理操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自我防護能力及計算機操作能力。最后,關于臨床帶教老師的要求主要包括中級以上職稱、講課幽默有趣、信息化能力強及知識貯備好。
三、討論
目前,“3+2”對口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我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且社會效益俱佳。本研究的結果也顯示115名參與者對在校理論教學的評價良好,跟既往的研究結果相似。
此外,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本研究準確顯示了參與者在臨床實際工作出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有待強化之處,也是及時準確地將信息反饋給臨床教學教師,佐證了之前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宗江,王成端,李曉波.高職與本科軟件工程專業“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探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36-38.
[2]蔣艷,馮梅,段麗娟,等.護士層級體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520-1523.
[3]周灌中,宋士福.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探析[J].職教論壇,2015(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