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書
[摘 要] 培育當代工匠精神,是社會發展的呼喚,是國家強盛的需要。職業院校是培養、訓練有開拓創新意識、良好職業操守和“德技雙優”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工匠精神是其辦學指導思想和定位的核心與精髓。
[關 鍵 詞] 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24-01
所謂工匠精神就是指一種理想型的職業素養、職業價值觀等,其不僅僅滿足于安身立命,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追求,是中國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上看,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工匠精神也存在著“難以為繼”的現狀,急需引起人們的關注、重視。至此,在新時代下,職業院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在此方面引起注重,進一步地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將工匠精神的時代光芒展現出來。
一、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也邁向了新的征程,而工匠精神的含義也與日俱新,那就是建設創新型、技能型、知識型的勞動大軍,弘揚工匠精神,營造一種勞動最光榮的敬業風氣、社會風尚等。
至此,職業院校在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也應深刻地領悟新時代下工匠精神的內容,對培育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促使最終的培育目標得以逐一達成。
二、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價值
(一)使學生不忘“初心”“匠心”
習近平發出號召,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其將在青年一代手中變成現實[1]。至此,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下,職業院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可以使其以“初心”為指導,最大化地煥發學習熱情,將其創新潛能釋放出來,使其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腳踏實地地開展工作,這對我國社會的進步、發展,將有著較為重大的意義。
(二)有助于強國戰略的實踐
人們常常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但假如缺少工匠精神的話,就很難將精益求精這一精神理念落到實處,也很難擁有專業、細中求細的職業狀態[2]。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很多強國戰略的實施,都工匠精神在背后的支撐,對其加以弘揚、傳承是非常必要的。至此,職業院校致力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助于我國強國戰略的實踐,為我國的蓬勃發展而貢獻力量。
(三)有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對職業院校來說,其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專業型”的人才,使社會需求得以滿足。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很多人才本身的認知、素質、能力都很難達到崗位需求,很難將教育效用展現出來。而借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對職業、對工作的敬畏心。
三、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
(一)借助職教改革,培育工匠精神
這個時代需要工匠精神,職業院校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并要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具有著較強的復雜性、系統性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3]。
在此過程中,職業院校就可以根據實際的教育情況,爭取社會、政府、企業的支持,巧妙借助職教改革,來達到預期中的培育效果,使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進步、發展。
(二)實行政府主導,培育工匠精神
國家、政府對于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重視,也將為職業學生們工匠精神的形成而打下基礎。至此,職業院校在開展培育工作的過程中,可以政府為主導,將工匠精神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1)作為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效用,使自身的服務效能得以提升,加大對職業院校的資金投入,為其培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2)也應對就業制度進行完善,樹立起合理、科學的人才觀,提升工匠精神在社會中的地位等,增強工人的成就感、幸福感,真正做到尊重創造、尊重勞動;(3)應積極響應國家的各項政策,將工匠精神完全滲透在職業教育中,將職業教育變成培育“勞動大軍”的土壤,將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
(三)完善教育體系,培育工匠精神
當學生走出院校大門,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工匠精神也會慢慢變得模糊,怎樣才能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職業院校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工匠精神并不是含糊、抽象的,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解釋力的概念。至此,職業院校在制定課程體系時,不應只關注學生對某一技術的適應性,而是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致力于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等,使學生獲取到更大的進步。
2.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過程中,也應為學生灌輸一種理念,讓學生以一種美好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工作等,并要準確把握好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使學生的職業道路更加有序、順暢。
職業院校也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并將工匠精神作為支撐,使學生在院校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受到影響,深知工匠精神的作用、地位等,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使工匠精神得以真正踐行。
因此,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職業院校德育和素質教育中,從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論基礎、邏輯關系和模式機制入手,著力闡發工匠精神的精神動力、普遍價值和特殊意義在培育職業院校的主體地位和導向作用,為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探索新思路,開拓新途徑。
參考文獻:
[1]李芳,馬夢琦.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J].決策探索(下),2018(4):44.
[2]董培新.新時代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是學生管理的主旋律[J].職業,2018(12):100-102.
[3]南海.新時代我國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綜合評價的新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8(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