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忠 何忠韜 王嘯東
[摘 要] 職業發展能力作為行業員工必備的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為了客觀評估當前高職軌道交通類專業的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現狀,從專業課程設置、教師職業要素影響和校園文化等方面以某鐵路高職院校為例建立了評估方法。該方法以學生調查統計數據為依據,較為客觀地對學生當前的職業發展能力狀況作出有效評估,從而為制定對策提供依據。
[關 鍵 詞] 高職教育;職業發展能力;培養;評估;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070-01
隨著我國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該行業對人才的質量要素和質量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鐵路類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對本行業人才的培養負有重要責任。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1]是否得到培養,培養的現狀如何,需要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狀況做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置與職業發展能力的關系
課程設置無疑會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和作用,也是人才培養方案得以實施的根本保證。合理的課程設置,不僅要考慮到當前的教學需要,還應充分考慮到課程體系對學生畢業后在職場的作用和影響。
親合度是課程體系對職業發展能力影響力描述的又一個重要指標[1]。“親合度”要求課程設置著重體現出吸引力、認同感和獲得感。吸引力是指課程具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愛好,吸引學生克服困難持續展開學習的特征。這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增進學生對本專業的愛好和了解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課程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判斷親合度的基本依據。認同感是學生對本專業和與之相關的職業活動的接納和承認。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認識,往往是從學習專業課程開始的。如果專業課程的設置受大多數學生的接納和承認,那么學生就會逐步熱愛這個專業,從而為其職業能力發展和進一步培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題組對某校的鐵道供電專業3個班(共計117名同學)展開調查統計,并研究分析了其課程設置延伸度和親合度狀態。結論顯示其延伸度是比較低,具體的基礎性指標、素質性指標和創造性指標都普遍不高,反映出當前軌道交通類該專業課程體系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貢獻度不高、影響力不夠、支撐力不足的現狀。
二、教師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影響
教師是軌道交通行業人才培養具體任務的承擔者,更是課程的具體組織者和執行者,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培養具有根本性的影響[2]。職業院校教師的行業工作背景和現場的工作經驗是殊為寶貴的資源,這一資源的有效應用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是具最直接有效的影響。
課題組對某鐵路院校2個軌道交通專業的217名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師的職業要素中,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最具有貢獻率的是工程經驗和行業背景。許多高職院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引進新教師中不斷優化結構,整體趨勢是數量在逐步增加的同時,更加注重行業背景和工作經驗,而擁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三、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影響
文化育人具有“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效果,對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和職業發展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校園的文化浸潤對培養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和愛崗敬業精神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根據某校軌道交通專業的調查問卷,調查統計了涉及校園文化八個方面具體形式對學生的影響力評價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力是存在的,但也反映出該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渲染”整體不足,學校成立的行業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術研討和學術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的特點。
四、結論
目前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意識到了這一重要問題,采用各種手段和措施旨在強化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但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尤其固有的生成規律和養成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不僅需要先進的理念,還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樹立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和價值關懷。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時候,不僅要立足當前,還要望眼未來,注重學生的職業生涯關懷,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因此,學校需要在專業課程設置、專任教資的配置和校園文化方面植入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的理念,對學生的終身職業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1]張立新.刻領會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職業能力建設工作新發展[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5-12-02.
[2]丁冉,米靖.美國國家職業能力標準的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6).
[3]李蕓.專業群建設背景下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J].江蘇高教,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