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 高職學校的心理學教學目前還沒有足夠滿足教育開展的趨勢,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心理學已然存在一些誤解,對心理學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仍然有待于提高。心理學教學對學生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提高已然不是很明顯,這就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動力。就高職學校的一些情況探討如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08-01
一、高職心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使得學生缺乏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的學習,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也不容易引導學生進行有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的探索。高職學校的心理學教學存在問題主要是由于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而教學方法一成不變,使得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在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總是按照自己提前設計好的教案來實現課堂教學,而很多情況下學生的思緒都飄在課堂之外。因此,經常會發生“獨角戲”的狀況,教師在課堂上一通講授,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往往都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通常情況下都是教師指明某一個學生進行解答。以往的教學模式將知識的講解作為教學的關鍵,教師通常是讓學生畫出關鍵內容,之后就讓學生死記硬背。
(二)高職學校的心理學教學缺失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
許多高職學校的學生認為心理學的學習對自身今后的發展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這是由于在高職學校的心理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播,忽略了實踐能力的提高,許多教師在課上講授得很好,學生聽得也很仔細。可是許多學生在聽過課程之后卻不記得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另外,心理學教學缺失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理論知識必須應用到實踐中,才更便于學生記憶。心理學教學把理論與實踐剝離,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卻缺失實踐能力的養成。造成許多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知識以后不會使用,伴隨著學習的進行,學生會越來越沒有興趣,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形象化教學模式,激發興趣,培養能力
以往的教學模式較為枯燥乏味,課堂上常常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完成學習。在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下,高職學校的心理學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能力,要利用形象化、直觀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位置,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中。教師在設置教學過程中,應該為課堂預留“空間”,為學生留下機會,讓學生投入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心理學教學材料,尋找形象化、直觀化的資料,比如圖片、視頻等有關材料,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教學模式要靈活多變。如果學生在學習進程中出現問題,教師不能單純地給出答案,應該指引學生進行知識探索,在探索中發現答案。這就可以使心理學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味,充滿活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理論必須與實踐相連接,利用實踐教學的模式,高職學校的關鍵是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完成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把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實踐教學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心理學教學中需要進行許多實驗和調查研究。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一并組織學生展開實驗研究或是相關調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指引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學習,例如,指引學生對心理學的學習要從預習開始,然后聽講,再進行復習,之后完成練習,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尋找問題,提出疑問。在課堂上應該指導學生觀察,主要是對各種心理現象、生活以及教材進行細致的觀察。通過細心觀察,學生就能夠找到心理學的許多規律和理論,而這些常常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所展現。例如,在進行“學習動機”的研究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開有關調查,進行“學生學習動機分類”的相關調查研究。而學生在展開調查的時候,不但可以回憶課本相關內容,而且可以培養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以此來提升心理學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在高職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較為顯著的情況,其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的應用上仍然是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不斷進行,這樣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創造以及思維邏輯能力的提高。在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循序漸進,按照教學進度展開講授,這樣就會使教學太過枯燥乏味,喪失其應有的趣味,使得學生的趣味性以及積極性不容易得到激發。所以,教師必須正確看待這種現狀,尋找高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虎.由遮蔽走向真實:職業教育學生學業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崔巖.心理游戲在高職心理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