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
[摘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經成為中國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話題。要了解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才能更好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教育。從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個方面對當前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進行探析,其中實證探析涉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以自我為中心的相關研究。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模式以及內容,希望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能夠得到改善,教育機制研究工作越來越好。
[關 鍵 詞]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教育工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21-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壓力的增大,造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學業的加重、家長的期望、生活和未來就業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的發展,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成就,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仍然存在著三十多年積累的思想、內容、方法在教育上不適應的問題。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教育機制,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一、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現狀
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趨嚴重,而且具有很大的差異。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大一的學生是新入校的大學生,生活帶來的陌生感以及學習上的不適應一直伴隨著他們;大二的學生存在人際交往的問題以及男女的感情問題;大三的學生對未來有著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情感,表現突出的問題是就業壓力、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對未來的焦慮和情感的選擇;大四的學生對求職、生活壓力、適應能力、擇業發展的問題很迷茫,對未知充滿恐懼和壓力,使學生產生了焦慮心理。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一方面,從高中步入大學,他們在生理發展上是成熟的,他們對美好生活充滿期盼和向往,想要脫離家庭的牢籠,自由自在地飛翔,想要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但是他們還是脫離不了對父母金錢上的依賴;另一方面,因為一直生活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沒有經歷過挫折與坎坷,他們仍然處于未成年人的心理水平,沒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這就是中國大學生普遍的現狀。諸如在人際關系處理上,面臨不知如何處理的心態,經常出現焦慮、不知所措、煩惱、自卑、愛鉆牛角尖的現象,甚至嚴重者會出現自殺。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路徑探析
目前,教育者的主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一就是解決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現在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太過脆弱,面對壓力不知所措,因此,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了廣泛關注,在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上制定了一系列方針,其路徑如下:
(一)將工作分配成小組的形式,分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以校級層面成立心理咨詢中心為主,各年級心理委員為輔,全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機制。(2)書院級層面成立心理輔導站,對工作的具體內容進行宣講,為各部分配好工作。(3)班級層面選拔心理委員,成立宿舍心理委員共同努力和觀察,定期開會將各班的不同問題進行記錄,及時處理這些問題,并且制訂一系列的改善方案。
(二)做好宣傳工作
首先,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如QQ群、廣告牌、校園網絡、微信、心理教育的特殊期刊等,并積極推廣心理健康知識的方式和方法。其次,進行課堂知識傳播和教育,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指導大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的問題和困惑,學會承擔自己的壓力和情感,增強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意識。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校園文化,針對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的不同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和知識競賽以及其他活動。例如,如何處理學習困難?如何走出失戀陰影?如何面對就業壓力等?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工作和學習的文化氛圍。
(三)建立相應的規范機制
首先,要觀察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了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相應的規范機制,然后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其次,通過觀察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教師對學生的異常行為進行干預,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最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要及時接受正規醫院的治療,以減輕心理壓力。
(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心理研究
各級心理工作者應為理論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他們應該多查閱相關書籍和網絡知識,收集相關資料,建立解決方案,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心理工作者應結合周圍的實際情況,研究不同成績學生的特點,探索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況,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研究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法。此外,各級心理工作者應積極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在初始階段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提供及時、高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本文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解決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教育者的重中之重,體現了對學生的愛與責任,幫助大學生能夠健康、幸福地成長,希望在未來生活工作中有面對困難和壓力的信心,并且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祥龍,陳曉燕.論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J].教育與職業,2009(12).
[2][美]艾里希·弗洛姆.愛的藝術[M].李健鳴,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3]樊富珉,李卓寶.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