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瀟 靳剛 李占杰
[摘 要] 先進制造技術是以生產技術為主要領域,以技術知識為主導要素的知識型技術。通過分析先進制造技術對我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我國當前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關于職業技術教育適應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幾點見解,以期在相關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借鑒參考。
[關 鍵 詞] 先進制造技術;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24-01
先進制造技術是新興科學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有機融合的產物。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校長Keith Burnett在《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中指出:作為全球40%產品的生產國,中國正在進入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不僅要培養有創新思維的先進性人才,同時要培養有充分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技能人才[1]。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開展新工科研究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2]。結合目前國家職業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關于職業技術教育適應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幾點見解。
一、先進制造技術對人才的需求
先進制造技術背景下,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實現個人集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有機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轉型的不斷升級,現代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更加注重職業精神和道德素養這兩個方面[3]。從知識層次方面來看,既要具有一定的技術經驗知識,又要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從能力層次方面來看,注重培養溝通、交往、合作等社會能力,能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中的突發性問題;從素質層次方面來看,加強培養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內在品質。
二、目前國家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技術教育取得良好的發展。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環境下,未來的制造技術將進一步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國家需要的是掌握多種知識和多項技能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時間短、起點低,從而造成我國職業技術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4]。反思我們的職業技術教育現狀,下面提出了當前職業技術教育中存在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1.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長期以來,人們對職業技術教育沒有足夠的認識,也就談不上理解和重視。他們普遍認為,學習技術沒有太大的出路,認真讀書上名牌大學才是唯一的王道。因而導致職業院校的發展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
2.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經濟投入并不充足。目前我國對職業院校的投資經費出現嚴重短缺的現象,院校的教師沒有機會外出培訓,造成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的局面。從而造成職業院校開設的課程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和就業形勢的需要,影響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培養和職業學校自身辦學的優勢。
3.就業情況不樂觀。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每年一季的大學畢業生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而影響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
4.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缺乏整體改革的力度。目前有很多學校的辦學模式相對單一,整體專業結構缺少本校的辦學特色和活力。
三、先進制造技術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
1.注重職業技術教育師資隊伍的一系列建設,以職業精神為重。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教師的知識、技能水平和進取精神直接相關。教師自身應該與時俱進、追求創新,樹立先進制造技術下職教師資的教育新理念,適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同時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一支認真負責的教學骨干隊伍。
2.要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教學路子,提高教學質量。職業技術教育是以實踐為特色的教育,結合企業、貼近需求,各職業院校建設和加強教學實訓基地。通過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觀察、分析和解決能力,培育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3.注重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素質的培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職業技術教育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職教師資隊伍具有科研型、創新型的素質。
當下,各職業院校應具有危機意識、生存意識、發展意識。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必然會產生對人才的更高層次需求。職業技術教育只有正確認識這種需求,才能在原有教育體系中大膽創新,不斷改革,從而培養出高素質技能人才,使他們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推動國家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慧芬.工業4.0對職業教育的變革影響[J].當代職業教育,2018(1):53-56.
[2]倪曉昌,蘆宇,孔維敬,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優化建設探討[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7,27(4):70-72.
[3]楊若凡,史銘之.先進制造技術背景下技術型人才智能結構及其培養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9):5-9.
[4]程志彥.先進制造技術與職業技術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2006(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