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平
[摘 要] 以全國高職院校為調查對象,通過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高職開辦物流金融管理專業的意愿、所需條件,共同討論專業教學標準的制訂,為專業教學標準的制訂提供資料。
[關 鍵 詞] 調研;物流金融管理專業;辦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155-01
一、調研背景
當前經濟形勢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轉型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金融是關鍵。伴隨著“產融結合、脫虛向實”的國家政策引導,讓金融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本源,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迎來系列政策機遇。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下發《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銀發〔2017〕58號)、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下發《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發改委關于《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
在物流與供應鏈金融發展系列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物流企業、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公司、平臺企業等紛紛布局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極大地推動了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市場空間巨大,根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為14萬億元,預測到2020年將達到約27萬億元,市場處于藍海狀態,但人才供應能力不足。
雖然市場對相關人才需求空間很大,但現階段開設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很少,物流金融管理專業在2016年才進入教育部高職院校招生目錄內,2017年開始招生此專業的學校不超過5所,在校生人數不超過200人,所以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二、調研對象和目的
涵蓋了山東、江蘇、湖南、四川、重慶、江西、廣州、貴州等省市38所高職院校。
通過調研了解該專業在各高職院校的開設情況,在開辦該專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此基礎上共同開發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教學標準。
三、調研方式
實地調研了5家高職院校;采用線上問卷方式,通過問卷網、微信和QQ等渠道向33家高職院校進行調研。
四、調研結果分析
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是教育部2016年新增專業,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結果顯示2018已有15所院校計劃招生。
(一)調研學校的基本情況
接受調研并填制了調研表的學校一共有38家,覆蓋了華中、華南、華北、華東、東北和西南地區。
(二)高職物流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調研
調研全國5家開設物流金融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發現各院校人才培養定位主要集中在物流行業、工商企業、金融企業輸送物流金融專員、物流金融業務監管員、物流倉儲主管、物流操作員、物流操作經理、客戶服務主管等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專業核心課程開設情況調研
在調研的7家學院中核心課程集中在:倉儲與配送實務、物流金融實務、物流金融市場開發、供應鏈金融管理、物流金融監管實務、物流保險、供應鏈管理等,基本能體現專業特色,滿足人才培養定位需求。
(四)調研學校在建設物流金融管理專業中遇到的難題
在受訪的35家院校中有10家院校提供了答復,其中有8家院校認為在本專業建設中專業教師稀缺是最大的難題,有7家院校認為專業涵蓋面廣、課程設置難度大、高職層次專業課程稀缺為最大的難題,有6家院校認為畢業生就業崗位不明確為最大的難題,還有三家院校認為專業定位不準確為最大的難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開設本專業的院校比較少。
(五)調研學校教師在講授物流金融管理專業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調研院校的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和行業發展未能有效對接、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吃力,知識更新速度快,實訓條件差是授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六)調研學校沒有開設物流金融管理專業計劃的原因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開設本專業的院校比較少的原因除了因為本專業是在2016年才進入教育部高職院校招生目錄內專業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師資缺乏,其次是因為對物流金融行業不了解、學校無新增專業計劃、學校開具此專業的條件缺乏,個別院校還因為合作企業實訓條件比較差、與學校特色不一致,沒有開設本專業。
五、主要調研結論及分析
1.多數高職院校對高職物流金融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以及任職要求不清楚,對畢業生從業應具備的職業資格證書不了解。
2.多數高職院校對高職物流金融管理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的內涵與要素的認識不到位,傳統的學校一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不足以培養畢業生從事職業工作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3.多數高職院校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來源單一(主要由原來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或財會類專業教師擔任),教師缺乏物流金融業務及管理實踐經驗。
4.多數高職院校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未建立完善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不能滿足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物流金融人才培養的需要。
5.多數高職院校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校企深度融合不夠,合作企業主要是接受學生頂崗實習,未全程參與人才培養,校企協同培養不足。
為此,需要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資源的優勢,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實現企業全程參與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物流金融人才培養,提高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協同度。
參考文獻:
[1]孟慶國,曹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等教育體系的應有之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3):69-71.
[2]李強.大學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