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集中場所,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陣地。新時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實現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最后針對性地提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
[關 鍵 詞] 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45-01
我國高校肩負著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神圣使命。大學是人類知識的殿堂,精神的家園,人才成長的搖籃。營造積極進取、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環境,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力量,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對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優秀的校園文化是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前提和保證。“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痹谖覈洕w速發展的新時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高校是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單位,作為直接向社會培養和輸送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和諧校園的本質屬性是文化和諧,學校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渠道,規范師生的言行舉止能夠給社會群體產生示范作用。不斷強化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很好引導和促進全社會文化發展,引領和諧社會的建設步伐。
(二)有利于實現高校育人的基本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要求大學生以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根本要求。文化育人成為實現這一根本要求的有效補充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育人活動,如講座、校園文化藝術節、辯論賽等,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提升大學生的內在品質,努力使大學生成為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新時期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營造濃厚的宣傳文化氛圍
高校的宣傳工作,應明確自己的主要職責,一是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搞好理論武裝,堅定師生科學的理想信念。二是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定社會主義育人方向。三是宣傳雙一流院校文化建設及發展趨勢,使廣大師生不斷了解大學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宣傳文化的新變化。借助校園中的一切媒介來宣傳和引領正能量的價值觀念,營造積極進取、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文明和諧的文化氛圍。首先,我們需要積極宣傳勤奮求實的身邊事例。校園文化中只有形成了勤奮、求實的精神,才能內化為大學師生的求實行為。其次,要宣傳創新精神。在多數情況下創新的人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意味著要去超越現有理論。最后,要宣傳進取、誠信的精神。建設校園文化要鼓勵自由探索,營造誠信、包容的氛圍,有利于學校各項活動的開展,讓大學師生的活力競相開放。
(二)優化校園環境氛圍
1.建設完備的硬環境設施
大學硬環境即物質文化環境,在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新人的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加強物質基礎的支持和物質文化環境的熏陶。
大學要舍得投入資金建設好學生宿舍、食堂等基本設施,保證師生有安定、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還要重視其他硬環境設施,如大學圖書館里不僅要有豐富多樣的圖書文獻,還有各種便利服務可以為學生查閱提供方便;大學體育中心設有器械、羽毛球、網球等各種鍛煉場所,還可以設立健康咨詢室,學生可以根據咨詢室給出的體質檢測,根據科學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等。這些完備的物質文化硬環境基礎設施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培養時代新人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營造公平競爭的軟環境氛圍
大學軟環境主要包括課程文化、教學文化、跨文化交流和載體文化等,這一切的軟環境建設都應該能夠把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貫穿起來。他們的積極參與才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大學軟環境文化氛圍。在校園文化軟環境的建設上,我們應該向西方一些大學學習,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在課外通過校園建筑上獨特的視角也能夠感悟校園文化。讓學生在校園內能隨時隨地感受到校園建筑群體散發出來的美、正義、智慧和和諧的人文精神。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校風、學風氛圍。鼓勵學生在公平的氛圍中學習、競爭。對學生的平常作業、畢業論文也有積極推動作用。大學還應該發展各種學生社團,這樣既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人際交往;又能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校園文化建設最終的目的和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對每一個學生產生影響,傳遞社會正能量,讓青年學子既能做事更會做人,都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1]任俊穎.基于高校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7.
[2]高登輝.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2):91-93.
[3]王慶.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大學文化建設研究[D].重慶大學,2007.
[4]孫磊.國外大學文化建設的特點及其借鑒意義[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