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摘 要] 在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紅色文化教育發揮著關鍵性的指導意義。以山西武鄉縣的紅色文化歷史為出發點,對紅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社會價值進行集中分析研究。以期可以為更多紅色文化教育人員能更清晰地了解到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意義提供借鑒參考。
[關 鍵 詞] 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 D412.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2-0292-02
一、引言
山西武鄉縣位于太行山中心區域,在抗戰時期作為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在整個華北地區的抗日斗爭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在這里,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指揮了包括百團大戰在內的數百場抗日戰役,譜寫了一個個動人的英雄事跡。現如今,山西武鄉縣作為八路軍文化與太行精神的一大重要發源地,所蘊含的紅色文化社會教育價值也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的政治價值
作為革命老區,山西武鄉的紅色文化有著重要的政治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山西武鄉見證了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的整個歷史,期間所發生的故事不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卓越的革命歷史成就,更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勝利的必然性。為此,山西武鄉大力挖掘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武鄉縣境內,紅色文化氣息十分濃厚,高速公路兩側遍布紅色題材壁畫,山上聳立著八路軍戰士雕像。城里到處可以發現抗戰時八路軍建造的各種設施。這些紅色文化使武鄉縣在傳播我黨政治意識、引導民眾政治行為、造就年輕政治人才、和諧黨群間政治關系、推動社會政治穩定、促進國家政治發展方面具備了先天性優勢。通過紅色文化教育,當地政府能夠更有效地調節民眾精神生產、引導正確輿論方向,從而使當地社會在政治精神層面得到凈化,促使當地社會生產和政治秩序變得更加穩定。(2)同時,山西武鄉的紅色文化教育,能夠使傳播和貫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真正成為當地民眾的自發性行為。通過這一方式,黨與民眾之間的聯系將變得更加緊密,這對化解社會矛盾、增進民眾團結、促進社會實現和諧、穩定發展意義重大[1]。
三、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的經濟價值
除了政治價值之外,山西武鄉的紅色文化教育在經濟價值上也能得到充分體現,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紅色文化是一種旅游資源,借助紅色文化所帶來的歷史財富,武鄉縣積極開發以“當一天八路軍、打一場游擊戰、住一宿土窯洞、吃一頓小米飯”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旅游線路,使廣大游客充分參與其中,以動態的方式對歷史進行重現。這樣,紅色文化被賦予了經濟價值,從一種意識形態轉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媒介,也為其實現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思路。這一點從宏觀上來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思想道德層面所應有的意識形態,能夠幫助當地民眾形成良好的社會價值取向與社會經濟行為。而從微觀上看,紅色文化教育也能夠使武鄉縣在經濟發展上具備更多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有助于其在經濟發展中樹立良好的競爭觀念、主體觀念、科技觀念、時間觀念和效益觀念,促進人們采用先進的意識形態來支配其經濟行為,以此來推動當地經濟實現全面、協調進步。(2)同時,紅色文化教育作為思想方式指導,能夠幫助武鄉縣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繼續沿著提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躍度、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推動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2]。
四、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的文化價值
紅色文化教育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意識形態教育,因此,其文化價值也能夠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介紹如下:
(1)紅色文化是一種文化發展研究的結果,體現了先進性。目前,要推動我國文化向著進步健康的方向發展,離不開紅色文化作為傳承的基礎。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無限忠誠于黨和人民、實事求是、艱苦奮斗、腳踏實地、敬業奉獻等精神,也已成為我國當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核心。因此,通過紅色文化教育,民眾的價值觀念中將具備更多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元素,使其在精神層面上變得更加規范和端正。武鄉縣文化部門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元素,組織創作了大型舞臺實景劇《太行山》。該劇以當地真實歷史為背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技術,再現了抗戰時期八路軍戰士與太行山群眾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光輝歷史。不但使當地所傳承下來的抗戰精神和紅色文化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更給予了觀賞者以深刻的紅色歷史教育,使其在感動的同時得到了一次價值觀上的全方位洗禮和熏陶。(2)同時,紅色文化教育還將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形成一次全方位互動,使紅色文化在繼承中獲得新的發展。這不但有助于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在下一代中得到傳承,還將促進紅色文化進一步滲透到民眾生活中,真正成為其思想觀念的一部分[3]。
五、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的管理價值
紅色文化教育不僅有著高度的教育價值,其在樹立社會管理價值方面也可以發揮很大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紅色文化教育可以使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主義內容得到傳播,這樣,紅色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道德元素將被人們所廣泛知曉。而現代管理工作沒有道德為依托是根本不能開展的,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能夠給予現代社會在開展管理工作以價值性依托,促使人們的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武鄉縣立足于自身的紅色文化優勢,投入十幾億元完成了對各紅色景區的項目建設,將紅色文化資源變成了可續性的文化發展產業,對《太行山》等抗戰實景劇,縣文化部門也以股份制的方式與投資者進行了合作開發。這樣,紅色文化教育得到了有效管理,其價值也被充分挖掘,真正成為當地發展的“助推器”。(2)同時,紅色文化教育還將使現代管理者的人文視野得到拓寬,有助于其在精神層面上形成不斷創新和艱苦奮斗的觀念意識。這將有助于管理者在價值觀念上形成一致,減少內部摩擦、促進團結合作,從而確保組織管理效率獲得穩步提升[4]。
六、山西武鄉紅色文化教育的生態價值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黨在近些年來所提出的一項重要發展目標,而利用紅色文化,山西武鄉縣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了卓越的發展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文明的價值體現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合理利用自然所賦予的財富來實現自身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人不再改造自然,而是要通過和睦相處的方式承擔起對自然的保護責任。而紅色文化教育正可以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產生在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發展經濟的思想意識。武鄉縣文化機構以原生態的方式,投資打造了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等各色紅色文化旅游體驗項目,并通過連續數年舉辦八路軍文化旅游節的方式,給予了各地游客以實景體驗,打響了很高的旅游知名度。在此基礎上,當地超過半數民眾也依托紅色文化,創辦起了特色農家樂,實現了人均年收入的大幅度增長。(2)此外,經由紅色文化思想教育后,民眾的精神文明也將提升一個層次,這不但有助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還將促進可持續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受此影響,民眾將更加注意日常行為,并逐步增進自身環保意識,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態保護美德[5]。
七、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以山西武鄉縣為例,對紅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社會價值進行了集中研究。認為紅色教育的社會價值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管理和生態上得到多重體現。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更多紅色文化教育人員取得能力進步奠定基礎,以促進其教育質量實現跨越式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建斌.山西武鄉:紅色文化給鄉村振興注入活力[N].光明日報,2018-07-30.
[2]朱小理.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的方式及路徑研究[D].南昌大學,2017.
[3]張紹榮.論紅色文化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5):116-118.
[4]李霞.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3.
[5]陳世潤,李根壽.論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5(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