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媽
“歡歡阿姨不是在國際學校當老師嘛,她昨天跟我喝茶的時候說,他們學校的學生每天在學校里都能走過一萬步哦。”我眉飛色舞地跟丫頭說著。
“他們不用上課么?每天走5公里!”
“對哦。”我還真沒細想,她這么一問,我不禁開始回憶起以前在國際學校對面大樓上班時的情景。那所小學每到課間老師就會帶著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學生們到路對面的運動場玩兒,那塊運動場正在我們辦公室樓下。夏天有時很熱,孩子們也不會躲在樹蔭里,而是照舊在球場奔跑玩鬧;冬天冷的時候,學生仍然穿著短袖短褲在跑道上揮汗如雨。當女兒的學校小學高年級有50%的孩子都戴上眼鏡時,那些孩子卻極少看到有戴眼鏡的。
有一次,我應邀去一所小學做讀書會,老師給我預留兩節課時間。第一節下課鈴響了,我停下正在講的內容,說:“大家趕緊休息一下,咱們下節課再繼續。”孩子們零零星星離開座位,還有不少留在原位不動,于是我開始跟他們聊天:“下課你們一般都玩什么呀?”“聊天唄,男生還玩陀螺。”“不過不能被老師發現,學校不讓玩。”“你們干嘛不去操場?跑一跑也好啊。”我記得自己讀書的時候一到課間就忙不迭跑到操場去玩,哪里還會老老實實留在教室里。“課間不能出去的,除了上廁所。”我以為自己聽錯了,追問:“所有課間都不能出去?去走廊也不行?”“可以去走廊,但是不能大聲喧嘩不能跑跳。”“那這一天不是就坐在教室里?!”孩子們看我這么驚訝,反過來安慰我似的解釋說:“體育課可以去操場,每天還有一個大課間,那個時間也是可以出去玩兒的。”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讀書會做完以后,去教務處小坐聊天,我問老師為什么課間孩子們不能去操場玩呢?“十分鐘時間太短了,樓梯又窄,萬一發生意外不安全。而且孩子們跑得一頭汗,回教室吹空調很容易感冒。”老師們也很無奈。后來我又詢問了很多個小學的孩子們,這才知道課間不能去操場的學校居然并不是個例。
這幾年常在新聞媒體看見“大學生跑步猝死”的報道。正是青春年少,大學跑步也不可能有多極端的運動量,卻能導致學生猝死,除了個別疾病外,身體素質實在堪憂。我至今還忘不了有一年去日本四國看到的一幕帶給我的震撼:在高松有一條“天使之路”,那是從海灘通向海中間一座小島的道路,只有在落潮的時候才會出現。我們開心走在小路上時,遇見一群幼兒園小朋友,老師帶著他們在海邊玩。孩子們大約有十幾個,都是四五歲的樣子,穿著泳裝。這么多孩子只有兩位老師一頭一尾跟隨。這條路并非人工形成,所以幾乎都是礁石砂礫,難走的地方要爬上爬下手腳并用。老師們只是站在旁邊看著孩子們費力卻又開心地跋涉,除非孩子出聲求助,否則老師只是袖手旁觀,有時打氣加油。當時我心里不由得為老師捏一把冷汗—旁邊都是有棱有角的礁石,萬一孩子摔倒怎么辦!后來有機會問到日本的朋友,他們笑著說這在日本很正常,老師有常備藥物,孩子摔傷了可以緊急處理,家長都會理解,像這樣的外出項目幼兒園和小學每周都有。
很早以前,我帶著女兒選幼兒園,最打動我們的就是樓前樓后兩塊超大的操場,樓頂還有一塊操場;再后來看小學時,我最鐘愛的一間也有著巨大的操場、漂亮的跑道,操場邊還有沙坑每天都能看到下課的孩子在那里挖沙玩耍。伏爾泰那句名言人人皆知:生命在于運動。可時至今日是什么讓孩子們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了呢?
運動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與某時某刻的分數或者可能性極小的意外比起來,我更希望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