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華杰

我曾經在東莞市長安鎮的一個舊村里住過四年,那地方住的全是打工一族,密密麻麻的握手樓住滿了五湖四海的人,看上去像螞蟻窩。
因為工資低,我當時租住的是一間鐵皮房。那時,我最害怕的就是下雨。雨水落在鐵皮上,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從頭響到尾,響得毫無節奏,整個房頂都顫抖起來,讓人懷疑不是雨水落在房頂上,而是冰雹砸在房頂上。
我經常半夜被雨水吵醒。有時剛睡著,突然聽到房頂傳來一陣急驟緊密的響聲,夢中疑為山崩地裂,猛然驚醒,知道是下大雨了,并不是世界末日,于是才松了一口氣。我有一本珍貴的日記本在一場暴雨中遭到了毀滅。房頂的鐵皮有些地方氧化了,漏下來的雨水滲入了天花板,與天花板的灰塵一起流下來,滴落在我放在沙發上的日記本上。日記本就像一具尸體,被泥水泡得膨脹,看起來極是陌生。這日記本記載了我這些年打工的時光,是我用生命行走出來的痕跡,原以為日記本會幫我保留最珍貴的記憶,沒想就這樣被上天的塵埃給掩蓋。
而后,在鐵皮房生活的日子,我再也沒有寫過日記,只依靠雨聲來記錄我的歷史,任由它一點一滴地滲透我的生命。多年之后,當我面對暴雨時,我能從雨聲中聽到很多內容。那樣的內容讓我產生恐懼。
盡管舊村的居住環境很差,但這并不影響我的生活。每天早上,鬧鐘準時喚醒我,我起床洗漱,換上工衣,拿起廠牌,認認真真地戴到脖子上。廠牌上面貼著一張我多年前的照片,看起來已經不像我,照片下面印有“生管”的頭銜,像一個產品售價的標簽。這是我打工10年,用青春換來的籌碼,我依舊把它押在下落不明的生活中。
舊村最熱鬧的時間段是早上。工廠正常上班時間都是八點鐘,七點半是上班的高峰期,各條小巷的人流像潮水一樣涌出來,匯集到主巷里,再由主巷輸送到大街,分散到工業區的各個工廠里。
我不知道這個舊村到底住了多少人,只覺得所有人都打扮得差不多,都是穿著藍色或灰色的工衣,胸前佩戴著廠牌。每次看到這些廠牌,我就覺得有一種罪惡感。這張名片大小的廠牌,壓縮了我們的命運。它就像我們的心臟,每次我們將廠牌按在公司的打卡機上面,發出“嘀”的一聲,打卡機顯示出自己的名字和時間點,就像輸入一次活著的證據,傲慢的青春就此烙上了死亡的記號。
除了衣著差不多,每個人的狀態也相似,都有惺忪的雙眼,嘴邊打著哈欠,默默地行走,將自己的身影掩埋在嘈雜的腳步聲中。很少看到有人帶著笑臉上班,甚至連說話的人都很少,大家都只是麻木地走著,或者在巷子里的早餐攤上,沉默地吃著廉價的早餐。在成千上萬的人潮中,竟然看不到幾張笑臉,再明媚的早晨,也因此蒙上一層灰暗之色。
我知道他們為什么沒有帶著笑容去上班,因為我也一樣。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剛睡醒,臉上肌肉還沒有放松,無法浮現笑容,或者是因為別的。住在這個城市最簡陋的地帶,面對著高物價和低工資,我們卑微地生活著,不知何時才能擺脫這樣的命運,那張剛睡醒的臉即使在陽光燦爛的早晨,也泛不起一絲微笑。
我隨著人潮,就這么麻木地走出舊村,往自己的工廠走去。有一次,剛走出舊村,我莫名地覺得身后好像落下了什么,于是突然回頭張望,想看一眼我居住的鐵皮房,看它離我到底有多遠,我離開它需要多長的時間。但鐵皮房已經被淹沒在挨挨擠擠的樓房中,我看不到它的真實面目。我看到清晨的陽光透過云層,落在舊村上面,像時間下垂的重力,正在緩緩壓縮著我們即將遺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