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萍
閱讀季·“我愛我家 同悅書香”優秀讀書心得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所到之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受到心靈的震憾!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還會存在嗎?渺小的我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迄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受最奇特的書。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要解決這種,“恐懼”,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更加清楚地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容廣泛卻并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發現問題的敏銳度甚至比不上孩子。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子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想幾個“為什么”。
這本書或許不能讓每個人理解。但作家詮釋的生命意義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讀者。也許只有我們親身讀了《蘇菲的世界》后才能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