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顏峰
云倉是倉儲業的戰略升級。隨著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科技要素在物流領域的不斷應用,“云”技術最終“外溢”到倉儲板塊,成就了云倉儲在物流領域的探索與起步。
據了解,我國從2011年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市場對倉配的需求持續升溫,但是同時受城市規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倉儲設施建設放緩,很多城市需求大于供給。
“云倉”在新零售的推動下浮出水面。通過資源整合,把市場上閑置的倉庫與運力利用起來,優化資源配置,從而降低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通過中央運營,讓物流的每一個環節都更專業、更簡單、更高效。與此同時,新零售作為物流不斷優化整合的動力源之一,同樣為物流帶來了新的優化空間。譬如,新零售將物流庫存管理做到極致,充分發揮了大數據的魔力,實現了智能的倉貨的協同化,減少重疊的浪費,優化庫存管理,實現數據的效能。
新零售重新優化線下載體的操作效率,完全采用了物流庫房敞開式的管理模式,快進快出,充分發揮數據的特性,優化零售過程環節,提升配送效率成為關鍵。
新零售成為了重新梳理線下載體布局的推動力,但由于不同區域需求的差異化,波峰波谷區別明顯,使得共享成為情理之中的必然。
云倉儲實踐第一類當屬電商平臺類云倉,包括京東云倉、菜鳥云倉和蘇寧云倉等,京東物流是倉配全部自營,服務更加細分,屬于重資產供應鏈企業,與此相反,菜鳥云倉更多的是像個網絡公司,發揮技術特點,其倉庫外包給心怡科技物流,其配送是聯合各個快遞企業,核心在于其大數據算法和云倉優化方案,為電商提供綜合服務。
以京東為例,京東物流開放云倉服務,攜手全國優質倉儲資源商共建千萬平米倉網。京東云倉,是京東物流最新推出的倉儲服務模式,京東物流與符合京東物流服務要求的三方倉儲資源商強強聯手,為資源商輸出京東強大的庫內管理系統和庫內操作標準,以更多的倉儲資源選擇,為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另一類云倉儲的代表是快遞企業。例如順豐、百世、韻達、中通等紛紛建立自己的云倉體系,憑借自身全國網絡健全,嫁接原有運力優勢,進行云倉布局,實現倉-干-配網絡的高效結合。全國云倉布局通過大數據驅動,嫁接到原有運力網絡為客戶提供高效、整體供應鏈的策略。
與此同時,資本對電商供應鏈也是早有關注,尤其是第三方倉儲物流也在這個領域試水,如中聯網倉、發網等物流企業,通過云倉模式,開始布局全國,引進電商企業,籠絡了一大批快遞企業,為電商提供高效率的倉配一體化服務。
至此,國內電商供應鏈運作形成了三種整合方式,分別是物流快遞類、電商平臺類和互聯網化第三方倉儲云倉。
2017年初,傳化智聯提出“云倉”戰略,至此傳化智聯倉配一體化模式戰略日漸清晰。和很多公司的“云倉”相比,傳化智聯的優勢在于有自身完善的公路港體系,這使得它能夠更加高效快捷地服務于客戶。云倉從技術上來講不難實現,更難實現的是基礎資源的優勢短時間內很難趕超。這恰恰說明傳化智聯布局“云倉”戰略的底氣所在。

眾所周知,云倉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倉配一體化,倉配一體化已經成為電商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主要方向。作為供應鏈的鏈主,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將倉配一體化穩健地深耕下去,如何實現供應鏈的計劃把控,以及如何做好自身的定位。
傳化云倉的戰略定位便是基于此,傳化云倉協同各地公路港、陸鯨、易貨嘀,通過倉和配的結合,將訂單預處理、執行計劃、庫內作業、發運配送、拒收返回以及上下游的賬務清分等全部統一,高效完成客戶作業需求,實現現代物流的一站式服務。
云倉庫內作業與傳統電商倉庫相比,主要區別在于倉內作業的高時效以及精細化的管理,還有自動化裝備和信息化系統,云倉的作業流程中入庫與出庫速度非常快。
據悉,傳化智聯和海康威視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共同打造倉儲作業場景“智能倉庫”,由海康機器人提供A G V機器人等硬件服務,云倉提供倉儲管理軟件、軟硬件集成等服務,在杭州的智能一號倉等全面使用海康威視智能倉儲機器人實時管理貨架,實現倉儲服務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
傳化云倉以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為核心,通過全面數字化完成“人、車、貨、場”的重構和升級。
從長遠趨勢來看,未來的單倉運營模式或逐步被云倉替代,云倉的商業模式也不再是靠倉儲租金和作業費用獲取利潤,應該由新的商業模式替代。
無論是自建倉儲還是整合倉儲式的云倉,在硬件倉庫布局的同時,同樣需要強大的配套軟件系統支持,即云功能。云倉是以大數據等科技賦能物流倉庫的產物,不但需要企業高標準的客戶服務能力,還需要強大的科技實力,因此小規模的云倉企業最終將會被行業強者吞并或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