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翔
4月18日,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將收購北京及武漢加盟網點及中轉中心資產。并表示此舉將有利于發揮重點城市中轉環節輻射帶動作用,提高中轉時效,提高轉運中心直營化比例,增加公司中轉業務收入。
根據申通招股書數據,《中國儲運》記者發現北京申通和武漢申通均為收入占比前五大加盟商。北京申通自2013年至2016年均位列前五大客戶和前五大供應商,2016年為申通貢獻銷售額2.8億元,占總銷售額2.7%,總采購額2.4億元,占比3.3%。而武漢申通于2015年和2016年位列申通前五大供應商,2016年申通向其采購1.07億元,占比1.48%。
申通肯花重金將兩大城市直營化,背后實際上是申通加盟制的危機。物流行業資深人士郭晨向《中國儲運》記者表示,在幾家上市快遞公司中,申通的加盟程度最深,這讓申通得以快速地擴張市場,但同時也導致申通對于網絡控制力偏弱,負面消息頻發。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4月13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監測稱快捷快遞在部分地區服務運行出現異常,隨后申通快遞發布公告決定暫緩推進申通快運項目。據有關內部人士的消息,去年11月29日,申通快遞與快捷快遞共同出資5000萬元設立上海申通岑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其中申通快遞出資3500萬元,持股比例占70%;快捷快遞出資1500萬元,持股比例30%。該公司為申通快運主體公司,快捷快遞的網絡將用于申通快運。由于申通與快捷在加盟站點的管理上雙方未達成一致,導致快捷快遞與申通快遞出現爭奪站點加盟權問題,之后快捷與申通互掐,關系破裂。
這件事情或許只是申通此前熱衷加盟過程中所爆發的問題之一,《中國儲運》記者發現,在2018年初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年度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中,申通在業內的排名已經落到第六名,只領先第七名百世快遞0.1分。
由于消費者對于申通服務的低滿意度連鎖反應,申通的業務量增長相對于同行,也明顯乏力。2017年申通業務量為38.98億票,同比只增長19%,而韻達和百世則分別為47億票和37億票,同比增長了46%和74%之多。“作為桐廬幫快遞曾經的“老大”,申通被韻達超過,被百世追趕。申通必然急于尋求突破之道。”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中國儲運》記者說道。

申通尋求突破的方式就是直營。“實際上,申通也已經做好了收購北京和武漢加盟點的計劃,只是快捷事件讓這個計劃提前了”。郭晨認為,痛點不斷地發作,讓申通直營化進程不得不往前加快。
據《中國儲運》記者的梳理發現,實際上2012年申通便采取了類似的直營舉措。早年的新聞顯示,2012年12月21日,申通快遞有限公司沈陽、武漢、西安三地的轉運管理與經營權正式移交申通快遞總部。這是申通快遞自1993年成立以來,首次實現地方轉運中心直營化管理。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的直營案例是在陳德軍的妹妹陳小英的力推下得以完成,陳德軍本人仍然偏愛直營+加盟的模式。
據了解,申通快遞收入中的前五大客戶均為加盟商。2017年半年報顯示,申通快遞的國內直營子公司(直營快遞代理)主要有7個:浙江蕭山、浙江桐廬、江蘇江陰、陜西西安、吉林長春、遼寧盤錦、河南漯河,省級子公司覆蓋浙江、江蘇、陜西,在一線城市和交通樞紐較少布局。相比之下,圓通已經將大部分省份、省會城市以及重點非省會城市一級網點都已收回直營,都是總部100%控股。據圓通速遞2017年年報顯示,其在全國的二級子公司有多達80余個。申通有關部門對媒體表示將對一批區域樞紐、省會城市、重要的節點城市的轉運中心采用直營模式,加強業務管控,改善運轉效率。
據了解,截止2016年6月申通快遞有轉運中心82個,其中直營48個,直營比例為59%,在三通一達中最低。其中一級轉運中心僅3個,主要集中長三角地區,而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武漢、長沙、鄭州、西安等中西部省會城市還未建立直營的轉運中心。而其他快遞公司的直營明顯較高:截至2017年底,圓通在全國范圍擁有自營樞紐轉運中心64個,中通快遞的82個分揀中心中有76個為中通自營。
“申通在招股書中已總結了中轉中心加盟制帶來的諸如難以保證服務質量等問題,但直營化的進程和比例問題一直是申通的敏感問題,申通對此進行企業改革難度不小。”郭晨表示,有消息認為申通高層對于直營模式觀點不一,阻礙了相關企業戰略方案的施行。
但對于此次收購北京、武漢兩大加盟商,業內人士頗多贊譽。快遞圈觀察人士張國慶向《中國儲運》記者表示,在全國網絡型快遞企業中,轉運中心是網絡運營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北京和武漢又是快遞和快運全國網絡最重要的兩個樞紐城市。申通快遞直營北京和武漢轉運中心后,其全國網絡特別是東北、華北和華中、西南區域網絡的轉運時效和服務質量將有明顯提升,有利于兩地轉運中心輻射區域內的業務拓展。將此次收購與此前申通快遞暫緩推進快運項目的戰略調整相結合來看,其在快運市場的布局不會停滯不前。
但對于申通來講,相比較對于市場的快速擴張,申通刀刃向內大力度地進行企業改革,實現企業從高速發展轉型成為高質量發展,保證服務質量和水平,或許這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