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男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源頭要追溯于到上世紀的80年代,而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則是一項具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審汁中,我們要注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存在著違反國家有關 重大方針的問題。并且在關于審汁評價指標方面我們要以經濟指制度的的審計模式和制度。在這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我國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審計監督,為我國對保護國家財產,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任免以及對國有企業經濟活動中預防違法違紀、資源浪費等不良后果提供了一定的保護措施。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原因是由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導致的,企業的經營者在其經營過程中產生了經濟利潤,并從企業所有者手中取得了報酬,因此在二者之間產生了受托責任的關系,由于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對于如何評價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是所有者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文對國有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規范化提高以及內容分析和指標選擇,希望可以進一步提高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的不足。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 國有企業領導 審計風險
一、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規范化
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管理著數額巨大的國有資產和公共資源。在行使其職權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并遵守著相關的廉政要求。然而,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難免會;“現大量違法違紀的現象。在重大的經濟決策中經常出現由于濫用職權所導致的一系列如損失浪費、資產閑置等重大問題。
對于如何讓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成為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遵循法律法規的利器,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途徑。一是進一步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力度。以重大經濟決策為審計核心。審查被審計單位在國家的法律法規層面有無存在僭越的情況;二是加大審汁結果的公告力度及范圍。在我國目前實行的政務“透明化”政策下,對我國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從各個角度進行公示,確保政務公開,并受群眾的監督,讓每一位公民合法行使其監督權和知情權,這樣也能進一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
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分析
1、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關于我國落實宏觀經濟和國企改革政策的結果是我國對于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重要指標之一。主要包括對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政策、落實產業政策、落實收入分配政策、落實價格政策、落實“走出去”戰略以及落實節能環保政策七個方面。在這七個方面的標、業務指標和政策指標三方面為重點,以完成度作為審計結果的重要依據。
2、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重大經濟決策上的情況是審計的核心內容之一。對建立健全重大經濟決策制度、重大經濟決策內容和程序是否合規以及執行重大經濟決策的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審計可以最直觀的反映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嚴格的遵守了國家的政策性法律法規以及是否存在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情況。而關于在重大經濟決策上的評價指標則主要包括違規決策項數比重、違規決策金額比重、重大經濟決策成效和決策損失或風險率四個方面。
3、對于財務收支方面的審計體現了經濟責任審計中最基礎的一環。對于經濟活動中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審計是經濟責任審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財務收支方面的審計主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以及損益四個方面。其評價指標的制定則主要包括真實合法性和效益性兩方面。
4、風險管理情況是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并且應當作為單獨部分進行重點審計。其主要內容包括對風險管控體系建設、風險管控制度執行以及重大風險事件控制三個方面。評價指標包括相關制度、風險發生、損失情況等幾個方面。
三、經濟責任審計的意義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過了經濟體制的改革。從而促進了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并逐漸使得經濟責任審計流程更加成熟。在當今“一帶一路”發展的浪潮下,對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顯得更加重要。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既可以確保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能力及履職活動;同樣也可以推動我國治理現代化的深化發展。
經濟責任審計關系著國家審計,并以服務國家治理為目標。自2011年,國家審計機關對這一道路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驗,并且將當中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借鑒到具體審計流程的相關規定和章程中去。而這一舉動。也成功縮小了在在審計過程中理論和實踐上的差距。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審計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在順應我國進一步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對于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水平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