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為自己建造的,是無限的可能性。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夢想小屋。它的建造過程少不了夢想的驅動和材料的保障,但回報也是豐厚的:它給了你一處遠離喧囂的庇護所,也是友人間溫情相聚的所在。
幾年前,扎克·克萊因和妻子在特拉華河上游買了一塊林地,并在此建造了“比弗溪”—他們和朋友共享的露營地。在那里,大家感受著自然的美妙,建房子、搞藝術、烹煮食物,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比弗溪”建成后不久,扎克在社交網站上開通了一個名為“木屋之色”的賬號。扎克和朋友們在上面征集和發布了一些照片,那是他們心目中家應有的模樣:用雙手搭建,用想象力和易得的材料布置。在他們看來,家應該由敢為的人來建造。
2010年至今,已經有1000萬人次訪問了“木屋之色”,1.2萬人與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木屋。
“一個人在物質世界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時就會越覺得壯觀。”
這或許是人們愛上“木屋之色”的深層原因。而那些有故事的木屋,也讓每個人重新意識到,只要去嘗試,就可以隨時建造自己心目中的家。
畢竟,人能為自己建造的,是無限的可能性。

《木屋之色》
[美]扎克·克萊因 編
劉麗娜 譯
浦睿文化出品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