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強苗呈佶翁孝卿陳 騫宋少先李洪潮
(1.武漢工程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2.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70;3.國土資源部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鄭州 河南450006)
金紅石(TiO2)是制造電焊條、高檔鈦白粉、海綿鈦和冶煉金屬鈦及其合金的重要原料,應用極為廣泛[1];納米TiO2則在涂料、化妝品、造紙、塑料和環保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2]。雖然金紅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但我國金紅石礦的開發利用尚處于初級階段,年產量大約2 500 t,且90%來自砂礦,主要產自廣東、廣西和海南等省區。其實我國的金紅石砂礦儲量并不大,僅占金紅石總儲量的14%,86%以原生金紅石礦的形式存在[3],普遍具有品位低、粒度細、礦物組成復雜、可選性差等特點,因而至今未被大規模地開發利用,造成國內金紅石精礦緊缺的局面[4]。
榴輝巖型金紅石礦成分相對簡單,具有嵌布粒度較粗、可綜合回收利用的礦物多、經濟價值較高等特點,是一類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優勢的原生金紅石礦[5]。榴輝巖型金紅石的主要共伴生礦物有石榴石(鐵鋁榴石)和綠輝石,由于金紅石與石榴石的密度相近,因而重選方法不能實現二者的有效分離;純的金紅石與石榴石之間雖然存在磁性差異,但有的金紅石晶格中的鈦被鐵取代,有的金紅石顆粒表面被鐵污染,導致部分金紅石礦物的磁性增強,磁選分離時會導致金紅石的損失[6]。因此,研究浮選方法實現二者的高效分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試驗以金紅石、石榴石純礦物及混合礦為對象,研究捕收劑苯乙烯磷酸、活化劑硝酸鉛、抑制劑氟硅酸鈉對金紅石及石榴石浮選行為的影響,進而確定金紅石與石榴石高效浮選分離的藥劑制度,為榴輝巖型金紅石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1.1.1試驗原料
海南某海濱沙礦的搖床重選金紅石精礦經過瓷球磨、濕篩得到0.074~0.038 mm的金紅石純礦物。將取自江蘇東海某礦的石榴石磁選精礦過100目篩子,篩上產品經干式磁選、振動磨、濕篩得到0.074~0.038 mm的試驗用石榴石純礦物。金紅石和石榴石純礦物的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結果見表1,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見圖1、圖2。


由表1、圖1和圖2可知,試驗用金紅石純礦物純度大于98%,石榴石純礦物純度大于92%,滿足純礦物浮選試驗要求。
1.1.2試驗藥劑

捕收劑苯乙烯膦酸(SPA)、活化劑硝酸鉛、抑制劑氟硅酸鈉、pH調整劑鹽酸和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試劑,起泡劑2#油為工業品。試驗用水用Milli-Q Direct 16制備,電阻率為18.25 MΩ·cm。
1.2.1純礦物浮選試驗
金紅石及石榴石純礦物的浮選試驗在100 mL的RK/FGC35型掛槽浮選機上進行,轉速為2 000 r/min,每次試驗的金紅石或石榴石純礦物給礦量為3 g。試驗時,先將礦漿攪拌2 min,用鹽酸或氫氧化鈉調節pH,然后根據需要按順序添加硝酸鉛、SPA、氟硅酸鈉、2#油,每添加1種藥劑后攪拌3 min,然后按每6 s刮泡1次,30 s加水1次,共刮泡3 min,槽內產品和泡沫產品分別烘干、稱重,計算上浮率。
1.2.2混合礦浮選試驗
將金紅石和石榴石純礦物按1∶3的質量比混勻,取3 g混合礦進行浮選,試驗設備及試驗步驟同1.2.1節,槽內產品和泡沫產品分別烘干、稱重、化驗,計算浮選精礦的金紅石回收率。
2.1.1SPA用量(濃度)試驗
在不添加硝酸鉛和氟硅酸鈉情況下,探究SPA對金紅石及石榴石可浮性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金紅石和石榴石的上浮率均隨著SPA濃度的提高而提高,SPA濃度從1×10-6mol/L提高到1×10-4mol/L,金紅石的上浮率從27.09%提高到88.05%,石榴石的上浮率從22.76%提高到85.11%;在SPA的用量區間,相同的SPA濃度情況下,石榴石的上浮率始終低于金紅石的上浮率,當SPA的濃度為5×10-5mol/L時,石榴石的上浮率較金紅石低29個百分點,顯示出SPA對金紅石和石榴石的捕收有一定的選擇性。
2.1.2硝酸鉛的活化作用試驗
硝酸鉛對金紅石浮選的活化作用,表現在促進SPA與金紅石的結合,從而提高金紅石的上浮率[7]。圖4為硝酸鉛用量為1×10-4mol/L情況下,SPA濃度與金紅石、石榴石上浮率關系試驗結果。

比較圖3和圖4可以看出,硝酸鉛對金紅石和石榴石均具有活化作用:SPA濃度為1×10-6mol/L時,金紅石和石榴石的上浮率分別提高到45.36%和40.07%;SPA濃度提高到1×10-4mol/L時,金紅石和石榴石的上浮率分別提高到93.12%和91.14%。硝酸鉛的添加使浮選的選擇性變差,SPA的濃度為5×10-5mol/L時,石榴石的上浮率較金紅石僅低21.75個百分點。
2.1.3氟硅酸鈉對石榴石的抑制作用試驗
由于金紅石與石榴石在SPA和硝酸鉛作用下可浮性差異不大,因此在SPA濃度為1×10-4mol/L,硝酸鉛用量為1×10-4mol/L情況下,考察了氟硅酸鈉對石榴石抑制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看出,當氟硅酸鈉用量從5×10-5mol/L增大至25×10-5mol/L,金紅石與石榴石的可浮性差異顯著增大,對石榴石的抑制作用非常強烈,氟硅酸鈉的用量從1×10-5mol/L提高到25×10-5mol/L,石榴石的上浮率從93.81%大幅度下降到5.45%,而金紅石的上浮率僅從94.09%下降到91.26%。表明在氟硅酸鈉用量為25×10-5mol/L時,金紅石和石榴石浮選分離的選擇性最好。
2.1.4礦漿pH值的影響

在SPA濃度為1×10-5mol/L,硝酸鉛為1×10-4mol/L,氟硅酸鈉為2.5×10-4mol/L情況下,考察了礦漿pH值對金紅石、石榴石可浮性的影響,結果如圖6所示。

由圖6可以看出,隨著pH值的增大,金紅石的上浮率先上升后下降,石榴石的上浮率很低,且變化很小,當pH=6~8時,金紅石的上浮率大于90%,石榴石的上浮率在5%左右,二者相差約85個百分點。因此,石榴石和金紅石的浮選分離宜在近中性礦漿中進行。
2.2.1SPA濃度試驗
SPA濃度試驗固定礦漿中硝酸鉛的濃度為1×10-4mol/L,不添加氟硅酸鈉,試驗結果如圖7所示。

由圖7可知,隨著SPA濃度的增大,浮選精礦金紅石回收率先升后降,金紅石含量維持在30%左右,而給礦的金紅石含量為25%,可見浮選分離效果不好。
2.2.2氟硅酸鈉的選擇性抑制試驗
在SPA濃度為1×10-5mol/L,硝酸鉛濃度為1×10-4mol/L情況下考察氟硅酸鈉的選擇性抑制作用效果,結果如圖8所示。

從圖8可知,氟硅酸鈉濃度增大,浮選精礦金紅石含量升高,金紅石回收率先升后降。精礦金紅石含量升高,表明在浮選過程中石榴石受到了抑制;氟硅酸鈉用量過大,金紅石回收率下降,表明金紅石也受到了抑制。
2.2.3礦漿pH值試驗
礦漿pH值試驗固定SPA濃度為1×10-5mol/L,硝酸鉛濃度為1×10-4mol/L,氟硅酸鈉濃度為2.5×10-4mol/L,試驗結果如圖9所示。

由圖9可知,隨著pH的增大,浮選精礦金紅石含量和金紅石回收率均先顯著上升后顯著下降,拐點在pH=6時,對應的精礦金紅石含量達73.83%、回收率達86.62%,較好地實現了金紅石與石榴石的分離。
(1)純礦物浮選試驗表明:捕收劑苯乙烯膦酸(SPA)對金紅石和石榴石均具有捕收能力,濃度在5×10-5mol/L時顯示出一定的浮選選擇性;活化劑硝酸鉛對金紅石和石榴石均具有活化作用,添加硝酸鉛可以降低SPA的用量;抑制劑氟硅酸鈉對石榴石有極強的抑制能力,用量較大時對金紅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浮選礦漿pH=6~8時,金紅石上浮率最大,金紅石與石榴石的分離效果最好。
(2)人工混合礦浮選試驗表明:在礦漿pH=6,捕收劑SPA濃度為1×10-5mol/L,活化劑硝酸鉛濃度為1×10-4mol/L,抑制劑氟硅酸鈉濃度為2.5×10-4mol/L情況下,可高效浮選分離金紅石和石榴石的人工混合礦,得到金紅石含量達73.83%、回收率達86.62%的金紅石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