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巖彭潤民陳思雨賀 斐汪 旭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100083;2.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北京100871;3.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100021;4.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內蒙古呼和浩特10020)
我國鉛鋅礦資源豐富,產地達700多處[1],其中SEDEX型Pb-Zn礦床資源量估計為2.3億t[2],“大而富”是該類型礦床的特點。華北克拉通北緣的Pb-Zn礦床儲量約占全國鉛鋅儲量的15%,其地質特征和成礦環境與噴流沉積巖容礦的典型SEDEX型Pb、Zn、Ag礦床具有相似性,其成礦規模堪與世界上一些較大的Pb-Zn礦床媲美。我國自西向東Pb-Zn礦資源主要分布于:①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自西向東分布有霍各乞,炭窯口、東升廟、甲生盤等以細碎屑巖和碳酸鹽巖為主的海相沉積巖容礦的塊狀硫化物礦床;②康?!ㄆ降V集區,產出榮家營、育羊溝等一系列熱液型Pb-Zn礦床[3];③燕遼礦集區,產出有高板河等以細碎巖為主的海相沉積巖容礦塊狀硫化物礦床以及八家子矽卡巖型Pb-Zn礦床;④遼東—吉南礦集區,產出以碳酸鹽巖為容礦巖石的青城子、張家堡子以及朝鮮超大型檢德Pb-Zn礦床[3]。其中,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大地構造位置上位于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中元古代SEDEX型礦床成礦帶。該區域礦床規模大,礦體成群出現,總體上勘查程度較低,仍有多處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有待查證,是我國鉛鋅資源找礦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大量學者分別從成礦地質背景[4-14]、構造演化與成礦響應[15-18]、巖石建造特征及其含礦性[6,19-22]、礦床成因和同沉積構造熱事件[14,23-25]、綜合找礦方法應用[26]、礦床成礦流體同位素組成[1,27-29]、資源定量評價[30-32]等方面對該礦集區的SEDEX型礦床進行了詳細研究,盡管成果豐碩,但主要集中于單個礦床的分析,缺乏對于整個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SEDEX型鉛鋅礦床的綜合找礦研究成果。為此,本研究結合該區已有的地質勘探成果,對區內SEDEX型鉛鋅礦床的區域成礦地質背景進行分析,對地質找礦信息進行總結,并構建綜合找礦模型,為該區后續找礦勘探提供可靠依據。
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位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西起狼山、東至二集線以西地區,南部屬于陰山山系,北至中蒙邊界(圖1)。區內賦存的金屬、非金屬、貴金屬礦產較多,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多金屬成礦系統[8,33]。該區沉積地層及巖漿巖的年代學研究表明,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的狼山—渣爾泰山造山帶的形成經歷了新太古代結晶基底形成、中元古代被動大陸邊緣裂解[34]、新元古代晚期開始的活動陸緣、古生代以來陸殼增生造山的漫長演化過程[35],在記錄了西伯利亞板塊與華北板塊離散、匯聚歷史的同時,也相應形成了豐富的Zn、Pb、Cu、Fe等礦產資源[36]。在元古宙地層中已查明的一系列多金屬礦床的成礦時代分屬早元古宙和中新元古宙,沉積建造、變質變形程度存在很大差別[37-38]。該區西部Cu、Pb、Zn礦產均發育(霍各乞和炭窯口),中部以Pb、Zn為主,Cu較少(東升廟和對門山),東部僅為Pb、Zn(甲生盤和山片溝等)發育(圖2)。該區鉛、鋅累計保有儲量達196.3萬t,鋅848.8萬t、分別占全國鉛、鋅總保有儲量的3.9%和7.9%[2]。
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的霍各乞、東升廟、炭窯口、甲勝盤等大—超大型SEDEX型銅鉛鋅礦床均產于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SEDEX型礦床的主要定位構造為大陸地殼基底上的拉伸性沉積盆地,包括大陸裂谷、被動大陸邊緣、坳拉槽、克拉通盆地以及弧后盆地等[39-42]。近年來,我國學者對裂谷成礦進行了大量研究,在古揚子地塊及古華北地塊等塊體中都有若干個裂谷存在,已經發現了一些大型、特大型成礦帶的分布與發展受大地構造背景控制,如北祁連鏡鐵山海底噴流沉積Fe-Cu礦床沉積于震旦紀裂陷海盆[43],大廠Sn多金屬礦床產于南丹—河池晚古生代裂谷盆地中[44],白云鄂博鐵礦產于渣爾泰—白云鄂博海槽,加拿大Sullivan礦床產于陸內引張環境,澳大利亞McArthur礦床位于北澳地塊的巴頓海槽內以及Mount Isa等礦床位于萊哈特斷裂海槽內[44]。
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的所有大型—超大型礦床都賦存于狼山、渣爾泰山,狼山在西,渣爾泰山在東。兩地均出露一套中元古代淺變質巖系,巖性分別為碳質板巖、千枚巖、石英巖、石英片巖等,分別稱為狼山群(Pt2ls)和渣爾泰山群(Pt2ze)。前者賦存有霍各乞、東升廟和炭窯口3個大型多金屬(Cu、Pb、Zn)硫化物礦床(圖2),后者產出有甲生盤大型鉛鋅礦床(圖2),兩者地層巖性均以變質巖為主。狼山群的原巖主要為海相沉積碳酸鹽巖類、碎屑沉積巖類,次為同沉積期的海相火山巖、凝灰巖夾層,并有火山巖屑與晶屑等。彭潤民等[45]對狼山群的火山巖系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了“雙峰式”火山巖,進一步論證了“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為中元古代裂谷”的認識。狼山群含礦性較好,其內蘊藏著豐富的Zn、Pb、Cu、Fe等硫化物礦產資源,但該類礦產都集中分布于第二巖組中,第一巖組和第三巖組均不含礦體。迄今為止發現的東升廟、炭窯口、霍各乞等礦床和其他礦點無一例外地都產于第二巖組的一定巖性中,具有鮮明的“層控”、“巖控”和“時控”特征。總體上看,由下至上狼山群的原巖建造是由不含礦的碎屑巖類、含礦的碳酸鹽巖類以及不含礦的碎屑巖類組成。

由相關同位素測年結果可知,在東升廟礦區狼山群第一巖組中測得的鋯石U-Pb年齡為2 400 Ma,表明狼山群的形成晚于2 400 Ma,在狼山北側第三巖組石英巖中測得的鋯石U-Pb年齡為928 Ma[46]。此外,在區域研究中,相關學者測得的狼山北側第二巖組地層的Rb-Sr等時線年齡為1 198 Ma[47];狼山北側變質基性火山巖的Sm-Nd同位素等時線年齡為1 491 Ma[48];東升廟一帶變質基性火山巖的Sm-Nd平均模式年齡為1 805 Ma[8];炭窯口一帶變質鉀質細碧巖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1 824 Ma,平均模式年齡為2 058 Ma[49]。可見狼山群所含礦石礦物的Pb同位素模式年齡總體為900~1 900 Ma,其中炭窯口礦區最老,霍各乞礦區最新,東升廟礦區位于兩者之間[46],可認為是中元古代的成礦作用所致。

黑色碳質千枚巖、白云石、大理巖為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SEDEX型礦床的容礦巖石,與澳大利亞東部McArthur River、Century、Mount Isa以及Broken Hill等著名的層控型Cu-Pb-Zn礦床相比,成礦時代(中元古代)、沉積構造環境、礦床特征(礦體形態、礦石結構、構造)及礦床類型等均具有相似性。但該區成礦也有其獨特性[8,48-54]:①渣爾泰群不僅賦存有層控銅多金屬礦床,而且賦存有大型層控金礦床(朱拉扎嘎),也屬SEDEX型礦床[47];②該區目前發現的銅多金屬礦床Cu、Zn、Pb品位較低;③太古界烏拉山群主要賦存有磁鐵礦床;④中元古界渣爾泰山群阿古魯溝組和狼山群第二巖組為狼山地區的主要容礦巖組,主要賦存有中元古代SEDEX型礦床;⑤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巖體對中元古代SEDEX型礦床產生了明顯的改造與疊加成礦作用[47]。
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的大型—超大型礦床成礦均與中元古代裂陷槽火山活動關系密切,主要表現在各礦層下部均有火山巖分布,火山活動起到成礦元素預富集作用[54-59]。礦區火山巖的存在,不僅可以從深部帶來成礦物質,還可以為成礦帶來熱源[12]。彭潤民等[35]研究了炭窯口與東升廟礦區的基性火山巖稀土元素與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顯示出成巖物質也都來源于地幔。狼山南北兩側次級裂陷槽在裂解過程中都有深斷裂貫通至地幔[14],但狼山北側僅有基性火山巖而未見酸性火山巖以及甲生盤礦區無火山巖的特征[52],推斷可能是隨著裂解作用的進行,同生斷裂切割下覆巖石圈的深度有顯著差異所致。Wang等[60]研究認為我國SEDEX型礦床中成礦流體溫度略高于MVT型鉛鋅礦床,表明SEDEX型礦床形成于較高的地熱場區。反映出異常的地熱梯度也是熱水對流—循環系統產生的主要動力,可見高地熱場環境是熱水形成及噴氣成礦的必要條件。在內蒙古狼山西南段渣爾泰山群中新發現有呈層狀產出、具有變余聚斑狀和斑狀結構、斑晶主要由石英和鈉長石組成、巖石化學成分富鉀低鈉的酸性火山巖[50],其頂底板巖性均為細晶方解石大理巖或結晶灰巖[50]。經過鋯石測年證實該類酸性火山巖為新元古代的產物,并且其形成年齡恰好處于羅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時間范疇。此外,該類酸性火山巖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與華南揚子板塊西緣的新元古代酸性火山巖相比,具有相似的張性裂谷盆地特征[53]。
狼山造山帶是華北克拉通北緣巨型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彭潤民等[15,52]通過對狼山地區構造演化與成礦的關系研究,指出該區在不同構造演化階段形成了不同的巖石建造和礦床,主要的構造演化與成礦過程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47,54]。近年來,學術界對研究區內同生斷裂活動的發現及其在整個成礦過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對于整個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成礦機制的研究十分重要[52]。彭潤民等[52]分析認為該礦集區內容礦巖組中同生斷裂活動特征表現為:①容礦巖組中存在的層間礫巖、層間混雜堆積滑塌角礫巖指示在硫化物形成前、期間或之后斷裂都處于活動狀態;②大量層間角礫巖與角礫狀礦石的形成也是同生斷層長期活動的產物;③容礦地層巖性發生突變;④容礦巖段地層厚度發生突變;⑤礦體厚度與礦化程度發生突變。在成礦過程中,同生構造一方面控制了沉積相的分布,另一方面制約著斷陷盆地及含礦溶液流動[55]。并且,該研究還認為形成SEDEX型礦床的含礦熱液噴口集中部位為被動大陸邊緣的裂谷或半地塹式盆地中的同生斷層處[52],因而該類部位為SEDEX型礦床產出的有利場所。因此,SEDEX礦床的產出受盆地內的沉積環境制約,并受同生斷裂控制,不同級次、不同尺度的次級同生斷層控制著該成礦帶內容礦巖系與賦礦斷陷盆地的展布[56],同沉積斷裂的活躍,不僅影響著盆地的沉積作用而且為成礦溶液運移提供了路徑。
礦集區內霍各乞礦床圍巖蝕變較為發育,主要有硅化、陽起石化、白云母化、電氣石化和碳酸鹽化[46]。炭窯口礦床圍巖蝕變發育不明顯,局部有較明顯的硅化和綠泥石化,與銅礦化關系密切。圍繞Zn、Cu礦體的其他近礦蝕變有碳酸鹽化、絹云母化、黃鐵礦化、透閃石化等[12],為區域變質作用對礦體的熱改造所致。東升廟礦床內部的圍巖蝕變發育不明顯,蝕變種類表現為對圍巖成分就地取材的蝕變現象,如砂質白云巖中的硅化、碳酸鹽類中的碳酸巖化和泥質巖石中的云母化[12]。
通過對比分析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不同時代地層中的微量元素背景值(表1)可知:①二疊系地層中Ba、V、Ga、Ti含量最高;②石炭系灰巖中Mo、Pb、Hg含量最高;③狼山群巖層中Zn、Ni、Cr、Co含量最高;④狼山群第二巖性組為含礦巖組,Pb、Zn、Mo、Ni、Co含量均大于區域和狼山群的平均含量,其中Pb、Zn、Mn、Mo含量高于第一、第三巖組;⑤狼山群不同類型巖石中Cu、Pb、Zn含量由高至低依次為灰巖、石英巖、板巖、千枚巖、片巖,即與區內巖石的礦化強弱順序一致[60-64];⑥狼山群與區內其他時代地層相比,具有富Cu,貧Mo、Mn的特征[57]。

礦集區內可以根據狼山群地層各元素背景值(表1)圈定異常區,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元素的低值異常區可視為含礦巖層的重要標志。據1∶20萬區域化探資料分析可知:霍各乞礦區(圖2)有范圍較大且明顯的Cu、Pb、Zn、Ni、Co元素組合異常,明顯受含礦巖層層位和巖性控制,含礦層內礦體側向異常十分發育,在上下盤圍巖中,形成了一定寬度的異常,Cr、Ni、V、Ga、B等元素的地質異常區反映了含礦巖層礦化帶范圍,F、Ti、Ba在賦礦部位表現為低值異常區,在其外圍有較高含量的異常出現,推測可能是區域變質熱液作用下元素活化轉移所致[19];東升廟礦區(圖2)地表局部見有鐵帽,含礦層側向延伸10~200 m為大型Pb、Zn、S礦床,Cu、Pb、Mo、Mn、Zn為中外帶異常,Hg、Co、B為外帶異常,Ag為內帶異常,Ti、Ba低值異常范圍內有斷續的高值異常分布。
礦集區內礦致異常的判別標志為Cu、Pb、Zn、Ag中內帶異常,并伴有Hg、Mn、Co中外帶異常和V、Ni、Cr、Ga、B異常及條帶狀Ti、F等元素的弱異?;蜇摦惓!T蚴牵孩貱u、Pb、Zn、Ag為區內沉積變質礦床的主要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②Co為黃鐵礦、磁黃鐵礦的重要指示元素;③Mn在區內的特征含礦層(灰巖、白云巖、透輝石-透閃石化灰巖)和礦體中含量均較高,故Mn異常既為含礦層的指示,又是Cu、Pb、Zn異常的指示;④Ti、Cr、V、B、Ga、Ni等異常受地層巖性控制,特征含礦層中含量低,故其低值異??梢灾甘竞V層的存在;⑤F異常反應了巖石中含OH-礦物(云母類)的多寡;⑥Ba在東升廟和炭窯口礦床中含量高,Ba異??赡苁菨B流熱鹵水成礦的重要標志之一[64]。
當礦集區內的狼山群第二巖組(含礦層)附近出現Cu、Pb、Zn、Ag中外帶異?;騇n、Mo、Co中外帶異?;騎i、V、Cr低值異常時,則指示含礦層傾斜深部可能有盲礦體存在[19]。
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地層出露較齊全,區域構造位置特殊,巖漿活動頻繁,礦產豐富。區域重力異?;境蔔E向展布,重力異常由高至低從SE到NW向相間排列,場值為(-170~-136)×10-5m/s2。區域重力場分布反映出霍各乞礦區位于NE向重力梯度帶上偏重力較高一側(圖3(a))。重力低值與NE向大面積出露的花崗巖體對應。航磁異常顯示,區域磁場平穩(0~100 nT),呈似等軸狀SN向正負異常交替分布(圖3(b))。平靜磁場為弱磁性花崗巖體的反映,該異常與狼山群中的含礦地層(Pt2ls2)有關。

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巖礦石的地球物理特征為:①密度復雜,區內除了鉛礦石、鐵礦石及透輝石巖密度較高,透閃石密度較低外,銅礦石密度與圍巖接近,且數值較高,因此,圍巖即為容礦巖石,故呈較高密度(大于2.90×103kg/m3),符合層控型礦床特征;②磁性不均勻,一般屬中—高磁性(表2),鐵、鉛礦石及透閃石磁性最強,次為高磁性的銅礦石和透輝石巖,石英巖及各種片巖因受礦化及變質作用的影響,具有中—高磁性,另據該礦集區東段資料,渣爾泰群巖石具有弱磁性,該區磁性增強與礦化活動相關,為采用磁法圈定含礦巖層提供了物性前提;③電性異常,礦石和碳質板巖較其他巖石的電阻率低1~2個級次,由于區內礦石自然組合明顯受巖性控制,如碳質石英巖和碳質板巖分別形成黃銅礦—黃鐵礦和方鉛礦—鐵閃鋅礦—磁黃鐵礦組合,故采用電法圈定含礦巖層乃至礦體均具備了一定前提[64]。

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SEDEX型鉛鋅礦床的形成是多期次地質作用疊加的結果,構造作用制約著礦體的空間分布和具體定位。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的有利找礦標志總結如下[65]。
(1)地層標志[3]。從區域上看,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的幾大礦區(霍各乞、東升廟、炭窯口、甲生盤)都分布于狼山群第二巖組地層中,明顯受第二巖組控制[35]。
(2)賦礦巖性標志。目前礦集區內的已知礦體均賦存于相應的條帶狀含碳質石英巖、碳泥質結晶白云巖、碳質鈣質板巖中。其中,銅礦體賦存于石英巖中,鉛鋅礦體賦存于板巖、千枚巖中,銅鉛鋅礦體賦存于透輝透閃巖中,該類礦體的產狀與含礦層產狀一致,并多呈似層狀或層狀,對于有用元素富集有特殊的選擇性[8]。
(3)火山巖和基性侵入巖標志。兩者與礦體在空間上密切相切相關[10],同位素地球化學分析表明,火山巖和基性侵入巖為礦體提供了大量成礦物質。兩者規模反映了中元古代裂解幅度和深部物質進入盆地的規模,因此,其規模越大的地段成礦可能性越大。
(4)巖石學標志。在層狀硫化物礦體之上或其周圍常有層狀重晶石產出[11],故重晶石可以作為該類礦體的直接找礦標志;噴流巖常與硫化物礦床緊密伴生,與地層同步褶皺,故該類巖體也可以作為有利的找礦標志。
(5)構造標志。礦集區內構造控制了礦床的展布[11,18],同生斷裂交叉或轉折部位往往是海底噴氣的通道,倒轉復式向斜核部往往成為礦床形成的有利部位。
(6)圍巖蝕變標志。圍巖蝕變是尋找熱水沉積礦床非常有效的標志,流體流經下部巖系產生一系列特征蝕變,如電氣石化、綠泥石化、重晶石化、鈉長石化、硅化等[12],其中,電氣石化受后期改造較弱。因此,在中元古代地層中電氣石化較強的地段可能為沉積期熱水活動中心,可有效指示其附近有礦體出現。
(7)地球化學標志。在含礦層分布區內出現Cu、Pb、Zn等成礦元素的地球化學暈以及礦體或含礦層的上盤巖石中常發育有Mn、As暈的部位成礦可能性較大。
(8)地球物理標志。硫多金屬礦在多數情況下含有較多的磁黃鐵礦,能夠引起一定的磁異常。普遍認為與海底噴流沉積作用有關的礦床原生暈范圍較窄,多為線性分布且梯度高,如霍各乞礦區的原生暈異常僅圍繞已知礦體分布,遠離礦體成礦元素含量明顯下降[64],并且磁異常產于重力梯級帶或過渡帶內,故可認為硫多金屬礦化層具有低阻高極化特征。
東升廟、霍各乞、炭窯口、甲生盤等重點礦床的研究表明,產于狼山群、渣爾泰群中的層狀硫多金屬礦床屬SEDEX型變質巖賦礦的層控型礦床,沉積環境為受中元古代渣爾泰裂谷內次級斷陷盆地控制的、海水流通性較差的淺海海灣環境。根據各礦床地質特征,尤其是礦石組構和礦物共生組合與交代關系,本研究將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的多金屬礦成礦劃分為2個成礦期,共5個礦化階段。
(1)噴流—沉積成礦期。①海底噴流沉積礦化階段,含礦熱鹵水沿同生斷裂上升進入海底后,因其密度較大在低洼處匯聚,并在礦液通道及附近巖石中發生電氣石化;②成巖階段,含礦層的上覆地層繼續沉淀泥砂質等細粒碎屑物,從而使下伏的沉積物和硫化物礦層與底層水隔絕,進入成巖階段,由于孔隙溶液受靜壓力作用,向上滲透形成了堿性長石化和綠泥石化。
(2)改造礦化期。①動力變質礦化階段,該階段使得礦體產狀復雜化,也影響了礦體分布規律,礦石樣品鏡下分析可見纖維狀黃鐵礦或已初步重結晶的黃鐵礦被壓碎成角礫狀,可能是多期變形的結果;②接觸變質礦化階段,巖體與含礦地層接觸帶出現了電氣石、透輝石等蝕變礦物,礦石中普遍出現交代結構和重結晶粗粒結構;③表生階段,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在白堊系覆蓋的不整合面下,渣爾泰群發育有殘積的褐鐵礦化古風化殼,少數可與深部礦體相連接。
根據本研究對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成礦地質背景、找礦信息、找礦標志以及找礦規律的總結,構建的綜合找礦模型如圖4所示。在勘探實踐中應首先尋找狼山群地層中的有利成礦巖組(Pt2ls2),其次在狼山群第二巖組中查找變質火山巖夾層和同生斷裂,火山巖夾層與同生斷裂發育的地帶為有利的成礦區域。
根據礦集區區域成礦地質信息、控礦因素、同沉積期火山巖夾層與成礦的時空關系以及同生斷裂活動與火山活動、SEDEX型礦床成礦的耦合關系,本研究將該區劃為2個硫多金屬成礦帶(圖5),根據找礦預測和找礦靶區的劃分原則,在2個成礦帶內共劃分出了6個找礦遠景區。
(1)千德曼Cu(Au)找礦遠景區(A1區)。該區位于北部成礦帶SW端,面積約360 km2,巖相古地理環境屬渣爾泰裂陷盆地內的千德曼斷陷盆地。區內地層層序較全,有千德曼等十余處Cu(Au)礦點。根據東側重力值帶延伸情況,推測應屬重力低值帶NW端。磁異常均為平穩的負異常,與地表鐵帽展布一致,推測可能由深部含多金屬的磁性體引起。區內分布的十余處化探異常主要為Cu、Au異常元素組合,且與已知的礦化點吻合較好,為尋找Cu、Au礦的有利地區。
(2)霍各乞Cu、Pb、Zn(Fe)找礦遠景區(A2區)。該區巖相古地理環境屬霍各乞三級斷陷盆地。區內地表鐵帽發育并與含礦地層產狀一致,孔雀石化、硅化蝕變多處。該區分布有霍各乞大型銅礦床和5處Cu、Pb、Zn等礦(化)點,凝灰巖及噴氣作用形成的硅質巖在霍各乞礦區較發育。區內有多處等軸狀和規則條帶狀磁異常與已知的霍各乞銅礦對應,磁異常多分布于重力由高至低過渡的梯級帶,化探異常元素組合為Cu、Pb、Zn和Ag,為尋找Cu、Pb、Zn礦床的較好部位。

(3)東升廟—炭窯口Pb、Zn、Cu、S(Fe)找礦遠景區(A3)。該區巖相古地理環境屬渣爾泰裂陷盆地西端,炭窯口—東升廟斷陷盆地。區內地層出露較全,東升廟礦床產于復式向斜中,地表鐵帽發育并與含礦地層產狀一致。該區重力異常梯級帶特征明顯,磁異常為較為平穩的負磁場。東升廟礦床的東延異常具有含礦異常特征,為三貴口硫多金屬礦的找礦靶區。除東升廟礦區有明顯的Cu、Pb、Zn、As、Hg異常組合顯示外,在三貴口還有As、Hg化探異常組合與磁異常相對應,為尋找Pb、Zn、Cu、S礦床的較好部位。
(4)溫根多金屬找礦遠景區(B1區)。該區位于五原縣北部,面積約96 km2,巖相古地理環境屬渣爾泰裂陷盆地中東部、渣爾泰二級盆地西端。區內第四系覆蓋較為嚴重,在零星的渣爾泰群出露區內除分布石德嶺山中型沉積變質鐵礦床外,還分布有昂根蘇木賽音呼都格銅礦,推斷該區覆蓋層之下為渣爾泰群。該區處于重力由低至高的過渡帶,重力異常梯級帶特征明顯、磁異常相對平穩、磁性體基底深度約4.5 km,對應為相對凹陷區,經異常解譯認為與多金屬礦有關,具有一定的深部找礦前景。

(5)敖包硫多金屬找礦遠景區(B2區)。該區位于南部Ⅰ級成礦亞帶中東部,面積約96 km2,巖相古地理環境屬渣爾泰裂陷盆地中東部。區內地表第四紀松散沉積物覆蓋較為嚴重,另有銅礦化點1處,推斷在覆蓋之下為渣爾泰群。該區南邊界為區域性山前弧形斷裂,為重力由低至高的過渡帶,重力異常梯級帶特征明顯、磁異常相對平穩,呈條帶狀展布,異常形質雖然不明但推斷與多金屬礦有關,具有一定的深部找礦前景。
(6)甲生盤Zn、S(Au)找礦遠景區(B3區)。該區位于南部成礦亞帶東部,面積約360 km2,巖相古地理環境屬渣爾泰裂陷盆地東部的甲生盤盆地,區內賦存的EW向同生斷裂與成礦關系密切。區內渣爾泰群分布集中且各巖組出露齊全,并構成了控礦的倒轉復式褶皺。該區地表礦化發育,從阿貴溝、格少溝、山片溝一直到甲生盤以東均分布有與含礦巖石產狀一致的鐵帽。區內磁場為平穩的負磁場,呈NE向或EW向有規律地展布。本研究在1∶40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中圈出的5處化探異常,其中4處分布于甲生盤一帶。
根據礦集區多元地質信息耦合特征,區內有效的找礦勘查思路為查找賦礦巖組、賦礦巖段產狀和分布,辨認含礦構造,尋找圍巖蝕變,查證物化探異常以及實施工程驗證。①含礦巖層追蹤,銅、鉛、鋅礦體沿一定時代地層形成,并集中分布于狼山群第二巖組(Pt2ls2)中,區內巖性變化大的地段需引起注意;②同沉積期火山巖分布,斜長角閃巖出露部分礦化較明顯;③找尋圍巖蝕變,在野外需準確確定近礦圍巖蝕變(如硅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等),該類蝕變為找礦直接標志;④圈定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重磁異常帶或其梯度帶以及視電阻率異常往往是SEDEX型礦床的物探異常特征,反映了區域性地球化學特征的組合異常為尋找該類礦床的最佳地段;⑤工程驗證,對通過上述工作優選出的找礦遠景區采用探礦工程進行驗證,有望獲得一定規模的礦體,發現礦產地。
華北克拉通北緣西段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SEDEX型鉛鋅礦床今后的研究方向為:①古構造格局與沉積古地理環境研究,古構造格局和沉積環境不僅是SEDEX型礦床成礦的先決條件,而且是控制賦礦地層和礦床空間展布的首要因素;②多源信息成礦模型構建,由已知到未知判斷礦產富集的多源信息地質條件,進而構建以地物化遙和工程驗證于一體的綜合找礦模式來有效指導找礦工作,以降低深部找礦風險、減少單一方法的多解性、提高靶區圈定的可信度;③追尋和探索隱伏礦產、深部礦產,有必要二次開發利用已有的地質勘查資料,應用物化探技術進一步勘查深遠地層,借助鉆探工藝創新捕獲深部礦體;④SEDEX型礦床三維建模定量預測,由定性主觀分析變為定量精確預測,構建SEDEX型礦床的有利地層層段和空間位置的精確判斷準則;⑤變質演化過程與成礦規律研究,狼山—渣爾泰山礦集區內的礦床均出露于一套中元古代淺變質巖系中,有必要進一步開展對變質演化過程中各階段的物化條件,特別是對流體所處地位和熱力學行為受變質作用制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