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相輝
據媒體報道,知名作家李敖在2015年年初檢查出患有腦瘤,之后他一直積極與疾病斗爭,但無奈病情惡化,再加上年事已高,于2018年3月18日與世長辭,享年83歲。只要你讀過李敖的文章,都不會忘記他的文字透著作者一身傲骨。但疾病是無情的,仍需要我們小心謹慎。
腦瘤即“顱內腫瘤”,分為原發和繼發兩類,其中繼發性顱內腫瘤又稱為“腦轉移瘤”,為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的腫瘤,往往能找到原發灶。這里主要講原發性腦瘤。
原發性腦瘤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3~4人。其中,神經上皮性腫瘤(俗稱“膠質瘤”)占40%~45%,腦膜瘤占18%~20%,垂體瘤占10%~12%,聽神經瘤占7%~9%。
原發性腦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腦胚胎組織發育異常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些細胞或組織停止生長而殘留于腦內。這些殘留細胞或組織以后可發展形成腦瘤,為先天性腦瘤。常見的有顱咽管瘤、脊索瘤、畸胎瘤等。
遺傳因素 如多發性神經纖維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常在一個家族中的幾代人出現。
化學因素 近年來認為致癌物甲基膽蒽、甲基亞硝脲、乙基亞硝脲均可致腦膠質瘤。
生物因素 國外一些學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種動物身上誘發腦瘤,但在人體上未能證實。
我們目前接觸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這類設備所接受的電磁輻射,都是屬于遠低輻射。到目前為止,沒有充足有效的證據能夠證明生活中這類設備會致癌。
原發性腦瘤的常見癥狀多種多樣,早期癥狀并不典型,當腦瘤的基本特征均已具備時,病情往往已屬晚期。因此,了解其癥狀,早期發現腦瘤顯得尤為重要。
顱內壓增高的癥狀 90%以上患者有此癥狀,呈進行性加重,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減退等。
精神癥狀 多表現為反應遲鈍,生活變得懶散,近期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
癲癇發作 表現為四肢抽搐、雙眼上翻、短暫意識喪失等。
椎體束損害癥狀 表現為一側手腳或單一手腳肌力減弱或癱瘓。
感覺障礙 表現為手腳對溫度、接觸、疼痛等的感覺障礙。
失語 表現為能發音,但不能組成語言。
視野改變 表現為視力下降,視野范圍縮小等。
內分泌功能紊亂 垂體瘤患者常見,男性表現為陽痿、性欲減退;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延長或閉經,非哺乳期出現乳汁分泌。如兒童在發育成熟前出現生長激素分泌過盛,可導致巨人癥。
小腦癥狀 表現為行走時兩足分離過遠,步態蹣跚,或左右搖擺如醉漢。
小腦腦橋角癥狀 表現為耳鳴、聽力減退、眩暈、面部麻木、面肌抽搐、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等。
腦瘤的治療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部分腦瘤手術后需要輔以放射治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措施,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
膠質瘤 這是最常見的腦瘤,低級別膠質瘤惡性程度較低,預后良好,術后5年生存率在50%~79%。而高級別膠質瘤(俗稱“膠質母細胞瘤”)為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目前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多采用手術加放療加化療的綜合治療方式。無論何種治療,高級別膠質瘤患者的生存期多為8~12個月。
垂體瘤 有99%為良性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常在術后4~8年復發,復發率在5%~30%。不能做手術者可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也可以達到與手術相近的療效。
腦膜瘤 90%為良性腫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全切術后5年生存率為85%,10年生存率為75%。
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攻克腦瘤,但越來越多的新型治療方案有望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