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京
近期,俄羅斯最大的裝甲車輛生產廠烏拉爾運輸機械制造廠集團推出一款名為“BMMP”的兩棲戰車。這種戰車的名稱比BMP步兵戰車多出一個字母“M”,指海軍陸戰隊型步兵戰車。
在宣傳材料中說明,BMMP僅是該系列中的一個代表型號。兩棲戰車全系還包括自行火炮、偵察車和防空車等,能夠覆蓋俄海軍陸戰隊整個部隊裝甲車輛的全部需求。目前,俄羅斯海軍陸戰隊裝備的BTR-80/82型輪式裝甲車僅僅是具備浮渡功能的通用型車輛。其水上機動性能低,火力弱,陸上越野能力差。而該國的上一代專用兩棲戰車還是1951年投產的PT-76,且早已退役。
2017年4月有消息指出,在俄武裝力量的2018-2025年裝備更新規劃中,已計劃為海軍陸戰隊裝備新一代專用戰斗車輛。消息中稱該車族可能以出口印尼的BMP 3F型兩棲性能強化版步兵戰車為基礎進行研制。
如今BMMP的出現,說明俄羅斯對新裝備的需求遠非“改造舊型號”那樣簡單。冷戰結束前蘇軍對兩棲作戰的戰術設想中,裝甲部隊通常由大型氣墊船運送或通過登陸艦直接登上灘頭。因此在冷戰結束前,蘇聯只留下過一個8×8輪式兩棲車概念設計(下圖)。這個設計已經不符合今天的需求,所以新的BMMP將是一種與T-14、庫爾干人-25同等類型的全新車族。
為何俄羅斯這時要推出這么一種BMMP戰車?筆者認為原因來自三方面。
首先自2014年俄重占克里米亞以來,黑海局勢相對緊張。北約國家利用優勢兩棲作戰能力對俄實施騷擾乃至潛在的登陸破襲行動成為現實選擇。而且在俄烏關系破裂后,俄羅斯也不可能繼續從烏克蘭購買能夠運送50噸級坦克的“歐洲野牛”型氣墊船,俄利用氣墊船運輸陸軍坦克直接搶灘上岸變得困難。
其次,近年來日本強化了兩棲作戰能力。今年4月日本成立了裝備AAV-7兩棲裝甲車的旅級水陸機動團。為與之應對,俄急需強化北方四島防御,應對日本兩棲部隊。
第三個因素來自中國,中國自2015年參加俄羅斯組織的“里海賽馬”軍事競賽以來,解放軍派出的05式兩棲突擊車在水上項目上一直占據絕對優勢。05式突擊車在中俄多次聯合登陸演習中的表現亦讓俄國同行受到啟發。俄對海軍陸戰隊裝備落后產生的焦慮感日益上升,雖然庫爾干人-25步戰車具備水上浮渡能力,但是畢竟不是專用兩棲車輛。
作為全新的一代兩棲車,BMMP瞄準了世界最領先設計。該車計劃放棄PT-76和BTR的傳統排水型車體,改為高速滑水車型。采用鋁合金鋼混合全焊接滑水型車體,從前到后依次是乘員艙、戰斗-陸上傳動艙、動力艙和載員一水上傳動艙。該車最大全重35噸,乘員3人,載員10人。最大設計公路和水上速度分別為75和37千米/小時。陸上和水上最大行程分別為300和100千米。采用額定功率2500馬力(1838.7千瓦)的燃氣輪機動力。常規雙銷履帶式行動裝置,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后,每側有5個雙輪緣負重輪。
BMMP兩棲戰車結構示意圖
BMMP的上部車體將采用輕質鋁合金裝甲板焊接,外部噴涂有致密的耐腐蝕氧化涂層。車體下部采用便于修復的耐腐蝕不銹鋼制造,雖然重量較大,但可以降低重心提高行駛穩定性。全車的電氣電子和橡膠制品均需要經受住海洋高鹽高濕高溫環境。俄軍現提出BMMP的大修前壽命至少為10年,各系統部件的使用溫度范圍為負60至50攝氏度。
BMMP前部為楔型乘員艙。在提供充足浮力的同時,為戰車乘員工作和設置各類操作顯示站提供了空間。3名乘員分別是駕駛員、炮長和車長,從左到右并列一排布置。駕駛員和車長各有一具向后上方打開的艙門,前部有3具潛望鏡。乘員艙后方是戰斗陸上傳動艙。
BMMP的后部是載員-水上動力艙。上部的載員艙內10名陸戰隊員面對面分列兩側,內部空間充裕,地板中央用于放置固定個人戰術背包和武器。BMMP的步兵艙側面設計與庫爾干人-25和T-15重型步兵戰車一樣,不再設置載員艙的射擊口和觀察口。這再度印證了俄軍已經拋棄了步兵乘車作戰的思路。尾部有一個大開門,供乘員上下車,頂部有兩個備用的小型長方形艙門。乘員艙地板下方是噴水動力艙,2套泵噴射器從車底涵道吸水從車尾高速噴出,反作用力作為車輛水上前進的推動力。
BMMP兩棲戰車系統布置示意圖
BMMP兩棲戰車系統布置示意圖
武器站將有多種可選,包括最新式的“短劍”式57毫米自動炮武器站,BMP-3的“種植園”式100毫米低壓炮/30毫米自動炮武器站,“脈動”-2型30毫米自動炮。另外還有14.5毫米機槍塔,可搭載3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反坦克發射器。最后是減配版的12.7毫米/7.62毫米機槍塔。在武器戰設置上采用了即插即用式。
廠家推薦標配“短劍”武器站,全重3850-4100千克。武器是1門AK-220M式57毫米自動炮和1挺PKMT7.62毫米機槍。57毫米“貝加爾”式火炮的母型是S-60式57毫米高射炮。該炮的殺傷能力將遠超30毫米火炮,使得下一代裝甲平臺具備與重型步兵戰車對抗的能力。該火炮發射普通穿甲彈的初速為1000米/秒,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初速可達1500米/秒,能夠在1500米距離上擊穿傾角30度100-120毫米厚的裝甲。
過去俄制30毫米穿甲彈在同等距離上的威力只有20-25毫米,不能擊穿披掛附加裝甲的現代步兵戰車。“貝加爾”自動炮的威力能夠確保對美德防護最強的步兵戰車一擊必殺。而且輕型的主動防御裝置對穿甲彈無效,這賦予了57炮上裝更強的戰斗力。除此之外,57炮的彈種還包括可編程引信鋼珠殺傷彈、制導炮彈,和對付常規低價值目標的風帽被帽穿甲彈和殺傷榴彈。這種在研的57毫米火炮的仰角為負5至60度,方向射界360度,火炮雙向穩定,備彈80發,射速120發/分。它能夠在3~6千米距離上使用鋼珠殺傷彈和制導炮彈對付直升機和無人機。當對岸上目標射擊時,使用鋼珠殺傷彈和制導炮彈還能夠毀傷6~15千米距離內的敵岸防雷達和導彈發射器等軟目標,在4千米距離內使用穿甲彈毀傷敵中低等防護水平的裝甲車輛,在2.5千米內用鋼珠殺傷彈毀傷敵快艇等無防護目標。
“短劍”武器站的炮塔上部兩側集成了炮長和車長使用的獨立觀瞄裝置,雙向穩定,帶熱像儀和激光測距儀。觀瞄裝置將光電信號轉換后顯示在到乘員面前的高清液晶屏上,沒有直接光學通道。俄方對這套系統的性能進行了夸張的介紹,說這種高性能光學紅外系統能夠捕捉6千米距離內的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制導炸彈,對飛機和直升機的作用距離為15和10千米,對隱蔽的裝甲車輛和反坦克導彈發射器的識別距離為5千米。
BMMP安裝了中央信息共享系統,采用類似“云計算”思想設計,提高了信息的冗余度。其車炮長瞄準具可將包括目標、“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和動力裝置的信息全部都要匯集到中央處理機,而后根據需要顯示和處理。車炮長功能可互換,信息系統配有自診斷裝置。由于乘員艙和載員艙完全隔開,車內配有視頻和語音通話器保障聯絡。車上有一臺R-168型無線電臺。BMMP還將能接入俄軍目前正在構建的三軍統一信息化系統,能夠作為一個節點與無人機、坦克、自行火炮、海軍艦艇等實現高速保密信息互通。
BMMP兩棲戰車對各種目標的毀傷距離
最難處理的要數陸上行動裝置的設計。為了提高車輛的越野性能,兩棲車的履帶寬度要達到500毫米。車輛入水后,履帶凸出車底可達600毫米。各負重輪之間空隙也很大。但是當車輛在水上航行時,陸上行動裝置反而成為高速性的障礙。這是因為水流通過履帶負重輪、負重輪一負重輪之間的不規則空間時,會產生大量漩渦。為了克服這個問題,BMMP采用了與EFV類似的履帶行動裝置收起和屏蔽設計。車輛進水完全浮起后,可調節式液壓懸掛將負重輪向上縮回,后部誘導輪向后平移,將整條履帶張緊與車底齊平,這時履帶和負負重輪側面由裙板封閉。
除此之外,BMMP的車首下方的流線保形罩向下方滑移。這樣可使防浪板、楔型車首、首下保形罩、履帶底蓋板和側裙板結合在一起組成完整平滑的船式外形,從而減少形狀阻力。該車還裝有車尾滑水版。全部水陸模式轉換均由乘員從車內操作液壓或電動機構完成,總轉換時間40-50秒。
BMMP兩棲戰車與軍用衛星系統通信示意圖
BMMP兩棲戰車數字化信息處理系統
BMMP兩棲戰車C4I系統
由于兩棲戰車在滑水行進時十分耗費動力,所以這種車輛在陸上運行時,繼續使用水上航行時的大功率發動機很不經濟。為此美國EFV遠征戰車和中國05式兩棲突擊車均采用了雙功率渦輪增壓柴油機,水上狀態工作時由于冷卻散熱效率高,功率可達地上工況的2.5倍。如05式戰車發動機的水上和陸上額定功率分別為1600和600馬力(1176.8千瓦至441.3千瓦),能夠較好地平衡水上和陸上機動性要求。
BMMP兩棲戰車與作戰系統中的其他單元的信息交聯
BMMP兩棲戰車滑水型車體構成
而俄羅斯的解決方案就簡單多了。由于俄羅斯在大功率裝甲車輛用發動機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比較落后,所以對現有同類設備按照中美模式進行雙功率改造難度很大。因此俄羅斯提出要為BMMP準備1臺2500馬力(1838.7千瓦)燃氣輪機,用較好的動力特性來覆蓋陸上行動。至于燃氣輪機油耗量的問題,俄國人似乎并不在乎,因為兩棲車空間充裕能夠設置大容量油箱。
這說明了BMMP離走下畫圖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俄羅斯目前沒有這么大功率的車用燃氣輪機。而在世界范圍內除了高速兩棲車外,根本沒有其他車輛需要這么大功率的發動機。為裝備量有限的BMMP單獨開發一型全新燃氣輪機,又不能和其他坦克裝甲車輛發動機實現系列化,采購和后期使用費用可想而知。
BMMP兩棲戰車陸上轉換水上行駛步驟
中美同類戰車的雙功率機則是發動機族系的一個型號,許多系統部件能夠與其它型號互換,采購和維修成本就低多了。事實上,燃氣輪機并不適合兩棲車輛使用,主要原因是耗氣量過大,這類發動機往往須使用大尺寸進氣口。中美的兩棲高速車柴油機的進氣系統具備水氣分離功能,短時間內全車被海水淹沒10秒左右也不至于造成發動機氣缸進水熄火。可是燃氣輪機的空氣消耗量是同等功率柴油機的3倍以上,需要大通徑進氣道和廢氣排氣口。如此大的進排氣口很難設置和柴油機相同的嚴密防水結構。
目前俄方在公開的BMMP設計方案中,為排氣口上增加了一個蘑菇型擋水罩,并在進排氣管采用升降設計,水上航行時升起,降低海水灌入的概率。其實用效果恐怕不樂觀。
BMMP燃氣輪機呈橫置布置在車體左側,右側是燃油箱、機油箱、潤滑散熱裝置和液壓站。燃氣輪機的動力可通過兩根主軸分別傳遞至車輛前部的變速箱和后部的噴水推進器泵輪。當車輛下水和登陸時,需要主動輪和噴水推進器同時工作,輔助車輛上下岸。
車輛的陸上變速箱類型還不清楚。由于變速箱與發動機距離很遠,BMMP顯然無法使用潤滑系為變速箱機油散熱,估計它會采用性能落后但產熱較小的機械式變速器。水上變速箱采用了行星齒輪傳動箱,動力經一根主軸輸入,經過減速后分配給兩側的噴射器,通過調整兩側噴射器旋轉速度和方向進行水上轉向和倒車。
BMMP的車身能夠在正面22度范圍內承受300米外發射的俄制3UBR8式30毫米穿甲彈,側面可以防御100米外發射的俄制12.7毫米V-32穿甲彈和各型7.62毫米彈藥,車首可防御裝藥為6公斤TNT的地雷和路邊炸彈。如果該車配備“競技場”-M主動防御系統,則可防御反坦克導彈和聚能反裝甲彈藥對整個前半球的攻擊。BMMP實現了比較徹底的隔艙化,彈藥和燃油集中布置在獨立的艙室內,戰時中彈爆炸起火后不易同時造成臨近艙室內人員傷亡。乘員/載員位置距離地面較高,對地雷殺傷防護較好。
BMMP的變形車將包括自行火炮,步兵戰車,偵察車,防空導彈發射車,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指揮車等。在基型車研制成功的前提下,這些變形車以俄羅斯的裝甲車輛開發能力來看并不存在難以克服的技術性問題。
BMMP兩棲戰車底盤部分采用耐腐蝕不銹鋼
雖然BMMP的性能與EFV遠征戰車相比還有差距,但它的紙面數據比05式先進,更遠遠領先于日本水陸機動團的AAV7兩棲裝甲車。俄羅斯對無人武器站和信息化系統的實用化成果已經能在T-14和“天王星”-9無人戰斗車上得到證實。
筆者個人判斷該車的動力裝置是當前的攻關難點,這也是先前中美在研制先進兩棲車時所遇到的共同情況。根據近來俄羅斯軍事工業體系的安排,BMMP的設計將不再完全由企業負責。該項目將引入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的力量,由該校的特殊工程技術中心與烏拉爾運輸機械制造廠共同開發。
按照合作路線圖,鮑曼大學應于2019年前完成項目工程論證和可行性研究,而后在2020年至2022年與鄂木斯克運輸機械制造廠完成相關設計文件、試驗型號組裝和測試大綱的規定進行試驗型號的測試,最終通過國家考核。而后,鄂木斯克廠應于2023年年內完成BMMP基本型號的批量生產準備和部隊技術保障工作。
考慮到俄羅斯當前面臨的國際形勢,BMMP是否能如期從幻燈片變成實物,還需我們仔細觀察。
BMMP兩棲戰車防護性能示意圖
BMMP兩棲戰車變形車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