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巖石,洪 豪,賴景詩,蘇偉生,李榮華,張潤霖,李光光,郭培國
(1.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州市農業科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8)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L.ssp.chinensisvar.utilisTsen et Lee),別名菜薹,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白菜亞種中以花薹為產品的變種[1],其色澤鮮綠,質嫩味佳,深受消費者喜愛,是華南地區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特產蔬菜之一[2]。檢測發現,菜心極易富集硝酸鹽,其含量位居供試各類蔬菜前列,且多數檢測顯示菜心的硝酸鹽含量遠超國家標準(3 000 mg/kg,FW)[3-6]。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食品安全中心2009年的風險評估報告也顯示,菜心是20種葉菜類蔬菜中高硝酸鹽含量的蔬菜之一,且亞硝酸鹽含量最高[7]。
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在一定范圍內,能短期降低血壓,有效保護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健康[8-9],但蔬菜在貯存和加工過程中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同時人體攝入硝酸鹽的5%在腸胃代謝中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后者則可誘發高鐵血紅蛋白癥和消化系統癌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10]。為更好了解廣州菜心的硝酸鹽含量及營養品質的狀況,于2016年夏季和冬季兩個時間段收集了4個蔬菜市場的菜心品種,對其硝酸鹽含量和營養品質進行了檢測分析,以便為廣大消費者購買菜心提供參考。
選取分布于廣州市番禺、海珠、白云、天河區等4個蔬菜市場作為取樣點,于2016年7月和12月兩個時間段,根據菜心色澤和形態特征的不同,分別挑選15個菜心品種為檢測對象,每個菜心品種隨機挑選5份樣品進行形態特征及營養品質檢測,共150份材料,菜心品種的來源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30個菜心品種的區域分布及葉色特征
1.2.1 菜心形態特征測定 參考李榮華等[11]的方法,檢測不同菜心品種每個樣品的葉色(SPAD值)、單株鮮重、薹高、薹粗、最大葉長、最大葉寬和最大葉柄長等7個形態指標,然后計算每個菜心品種的平均值。
1.2.2 菜心硝酸鹽含量及營養品質測定 先將菜心洗凈晾干,將菜心搗碎勻漿,然后檢測不同菜心品種每個樣品的硝酸鹽、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總糖含量,計算每個菜心品種的平均值。硝酸鹽含量采用GB5009.33-2016《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維生素C含量采用GB5009.86-2016《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中的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12];可溶性總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13]。
1.2.3 食用安全性評價 參考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鹽限量》規定,根據葉菜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應小于3 000 mg/kg(FW)的標準進行評價。同時采用杜應瓊等[14]的方法將蔬菜可食用部分硝酸鹽含量分為5級,對菜心硝酸鹽含量的食用安全性進行判斷,具體分級標準見表2。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計算和統計,分別分析夏秋兩季15個菜心品種形態和營養特征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標準偏差和變異系數,并對夏秋兩季菜心的差異進行方差分析;計算菜心形態特征和營養品質間的相關性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

表2 蔬菜可食用部分硝酸鹽含量的衛生標準分級
由表3可知,夏冬兩季廣州市場供應的菜心品種較豐富,其7個形態學指標都存在較大變幅,其變異系數(CV,%)為17.94%~77.73%。與夏季市場相比,冬季市場供應的菜心最大葉長、最大葉寬、最大葉柄長、薹高、薹粗和單株重等6個形態指標的變異系數均較大,而葉色(SPAD值)的變異系數則較小。比較夏冬兩季菜心的形態特征發現,冬季廣州菜心的最大葉長、葉色(SPAD值)、薹高、薹粗和單株重等5個形態指標均大于夏季市場銷售的菜心;方差分析顯示,夏冬兩季廣州菜心的薹粗存在顯著差異,而其他性狀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

表3 夏冬兩季廣州15個菜心品種的形態特征比較
由表4可知,夏冬兩季廣州15個菜心品種的硝酸鹽、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總糖含量變幅均較大,其變異系數在22.98%~43.95%之間。冬季廣州菜心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總糖含量明顯高于夏季,兩者的差異都達到顯著水平;硝酸鹽含量也比夏季廣州菜心低,但兩者僅在P<0.1水平上差異顯著。夏冬兩季廣州菜心的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根據蔬菜硝酸鹽含量的國家標準及衛生分級標準(表2),夏冬兩季廣州菜心的硝酸鹽含量都較高,有5個品種的硝酸鹽含量超過國家標準,有15個品種的硝酸鹽含量達到嚴重污染程度,且夏季廣州菜心硝酸鹽含量比冬季高。夏季廣州菜心硝酸鹽含量都在3級以上,其中3個菜心品種為3級污染,8個菜心品種為4級污染,4個菜心品種污染達到5級;與夏季廣州菜心相比,冬季廣州菜心硝酸鹽污染程度低,其中2個菜心品種僅為2級污染,5個菜心品種為3

表4 夏冬兩季廣州15個菜心品種的硝酸鹽含量及營養品質比較
級污染,7個菜心品種為4級污染,僅1個菜心品種為5級污染。通過比較硝酸鹽、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總糖含量等4個理化指標發現,冬季廣州菜心品質及安全性均高于夏季廣州菜心。
由表5可知,夏冬兩季廣州菜心的最大葉長、最大葉寬、最大葉柄長、薹高、薹粗和單株重等6個形態特征間都存在較大的正相關,除最大葉寬與最大葉柄長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外,其余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都達到了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葉色與其他形態特征之間的相關性較弱,僅夏季菜心的葉色與薹粗的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菜心的硝酸鹽、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總糖含量等4個理化指標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夏季廣州菜心的硝酸鹽含量與最大葉長、最大葉柄長和葉色呈負相關,其中與最大葉柄長的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相關系數為-0.540;可溶性蛋白含量與最大葉長、最大葉柄長和葉色呈正相關,其中與葉色的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相關系數為0.532。冬季廣州菜心的硝酸鹽含量與最大葉長、最大葉寬、葉色、薹高、薹粗和單株重等形態指標都呈負相關,其中與最大葉長的相關系數為-0.645,達到極顯著水平,與最大葉寬和薹粗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25、-0.521,達到了顯著水平;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總糖等3個營養指標的含量都與最大葉柄長和葉色呈正相關,其相關系數較大,但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通過檢測廣州夏冬兩季15個菜心品種的形態特征和營養指標,發現冬季菜心的外觀形態和營養品質好于夏季,其薹粗、薹高和單株重明顯較大,且硝酸鹽含量較低,維生素C和可溶性總糖含量都較高。這可能是由于菜心屬于喜冷涼較不耐熱的蔬菜,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盛夏初秋的高溫嚴重影響菜心的生理代謝及生長發育,易造成菜心植株變小、產量和品質下降[11,15];同時冬季低溫貯藏能減少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損失、延緩葉綠素的降解,更好地保持菜心的營養品質[16]。早期的研究也顯示,菜心的SPAD值、薹粗、薹高和單株重等形態指標易受高溫脅迫的影響,但不同菜心品種受高溫影響的程度不同,耐熱品種受影響較小,不耐熱品種受影響較大[11,17-18]。
冬季廣州菜心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總糖含量均顯著高于夏季菜心,且硝酸鹽含量顯著低于夏季菜心,而兩者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異不明顯,這可能是盛夏高溫對菜心生長產生脅迫作用的結果。高溫脅迫會造成作物活性氧代謝失調,降低植物體內某些酶促反應,導致維生素C和可溶性總糖含量降低,同時抑制硝酸還原酶活性,造成作物硝酸鹽積累加劇,而可溶性蛋白具有滲透調節和防止細胞脫水的作用,高溫脅迫能促使植物可溶性蛋白維持一定的水平[19-20]。眭曉蕾等[21]和任紅等[22]檢測冬季菜心的硝酸鹽含量都較低;而關卉等[5]、歐少云等[23]和李國富等[6]夏季高溫檢測菜心的硝酸鹽含量都很高。

表5 夏冬兩季廣州15個菜心品種的形態特征與營養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
硝酸鹽含量是蔬菜的一個重要衛生指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人體硝酸鹽(以NO3-計)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3.7 mg/kg(BW),按標準人體重60 kg計算,每人每日硝酸鹽容許攝入量為222 mg[24]。按廣東的烹調習慣,鹽水菜心后其硝酸鹽含量降低約50%[16],根據本次檢測結果推算,廣州菜心夏季的每日最大攝入量約為200 g,冬季約為300 g(不考慮其他食物硝酸鹽的攝入量)。
由于栽培地點、栽培措施和品種的不同,同一季節菜心的形態特征和營養品質也存在一定差異。相關性分析顯示,夏季廣州菜心的葉長、葉柄長、葉色(SPAD值)與硝酸鹽含量呈負相關性,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關性,其中葉柄長與硝酸鹽含量的負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葉色(SPAD值)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正相關性也達到顯著水平。冬季廣州菜心的葉長、葉寬和薹粗與硝酸鹽含量呈顯著負相關,葉色(SPAD值)與菜心的維生素C、可溶性總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關,與硝酸鹽含量呈負相關,但差異不顯著。因此,夏季適宜選擇顏色鮮綠、葉片和葉柄都長的菜心;冬季適宜選擇顏色鮮綠、葉片大和薹粗的菜心。
[1]李光光,張華,黃紅弟,等.廣東省菜薹(菜心)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11(20):9-14.
[2]張華,劉自珠.菜薹(菜心)的市場需求與育種現狀[J].中國蔬菜,2010(3):10-12.
[3]陳麗金,梁張慧,王佛嬌.廣東省部分基地蔬菜硝酸鹽污染現狀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6(10):263-264.
[4]楊蕓,王崇力,徐衛紅,等.重慶市菜園土壤與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及相關性研究[J].食品科學,2014,35(14):136-140.
[5]關卉,萬洪富,李丕學,等.湛江市典型區域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污染評價[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32(7):175-178.
[6]李國富.鶴山市18種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及VC含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5):238-240.
[7]Centre for Food Safety.Nitrate and nitrite in vegetables available in Hong Kong[R].Hong Kong: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2009.
[8]Bondonno C P,Blekkenhorst L C,Prince R L,et al.Association of vegetable nitrate intake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older women[J].Stroke,2017,48(7):1724-1729.
[9]Jonvik K L,Nyakayiru J,Pinckaers P J,et al.Nitrate-rich vegetables increase plasma nitrate and nitrite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 blood pressure in healthy adults[J].Journal of Nutrition,2016,146(5):986.
[10]Santamaria P.Nitrate in vegetables:toxicity,content,intake and EC regulation[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2006,86(1):10-17.
[11]李榮華,郭培國,張華,等.高溫脅迫對菜心農藝性狀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1(22):39-43.
[12]羅群.考馬斯亮藍法快速測定菜籽粕中可溶性蛋白質的含量[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3(2):125-126.
[13]翁霞,辛廣,李云霞.蒽酮比色法測定馬鈴薯淀粉總糖的條件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17):86-88.
[14]杜應瓊,王富華,李乃堅,等.廣東省蔬菜硝酸鹽含量的調查與分析[J].生態環境學報,2004,13(1):19-22.
[15]翟志宏,林鎮國,陳慧華,等.廣東菜心周年種植溫度適宜性及其變化趨勢[J].廣東農業科學,2016,43(3):66-71.
[16]王茜茜,葉洪洋,龐林江,等.烹飪方式、貯藏溫度對蔬菜硝酸鹽含量的影響[J].食品科技,2017(2):109-113.
[17]李春梅.高溫對不同菜心品種生長及生理性狀的影響[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9(3):76-78.
[18]李光光,張財順,鄭巖松.不同菜心品種耐熱性鑒定指標的篩選[J].北方園藝,2012(18):1-5.
[19]Rutledge J M,Volenec J J,Jiang Y,et al.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roughstalk bluegrass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J].Crop Science,2012,52(2):869-878.
[20]Rivero R M,Ruiz J M,Romero L M.Importance of N source on heat stress tolerance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roline and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in tomato plants[J].Plant Biology,2004,6(6):702-708.
[21]眭曉蕾,朱莉,高麗紅,等.京郊主要蔬菜產品器官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含量分析與評價[J].食品科學,2011,32(4):167-173.
[22]任紅,柯用春,李勁松.三亞市主要冬種蔬菜硝酸鹽含量分析與評價[J].熱帶農業科學,2012,32(9):20-22.
[23]歐少云,楊敏,陳秀虎,等.清遠市郊幾種常見葉菜品質的調查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6):221-222.
[24]Bryan N S,Ivy J L.Inorganic nitrite and nitrate:evidence to support consideration as dietary nutrients[J].Nutrition Research,2015,35(8):64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