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智 仲 華 蔡靜晉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 江蘇 泰州 225500)
近期,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競賽培訓中,出現了一道關于求解電場強度的習題,題目如下:如圖1所示,一均勻帶正電半球殼,電荷量為Q,球殼半徑為R,試求球心O處的電場強度.

圖1 均勻帶電半球殼
該題所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點電荷的電場強度計算公式,二是電場強度的矢量性.高中生解該題,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數學基礎,主要是微積分,另外也需要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知識類比遷移能力.針對此題,主要有如下思考觀點.
觀點1:該題的解答必須要使用微積分,并且積分路徑取決于微分思想,大致有3種思路.一是旋轉積分,如圖2所示,先求出半環在圓心處的場強,然后將半環水平旋轉360度積分,便得到球殼在球心處的場強;二是疊加積分,如圖3所示,先求出一個微分環帶在球心處的場強,然后將環帶在豎直方向疊加積分,求出球心處的場強;三是面積分,如圖4所示,先求出面積元dS在球心處的場強,然后對面積進行積分,得到球心處的場強.

圖2 旋轉積分

圖3 疊加積分

圖4 面積分
觀點2:該題的解答如果要使用積分,便超出了學生常規的能力范疇,故而必定有其他等效的方法,可以較為便捷地得到答案.
針對積分思路,本文給出兩種解答過程,如下.
解法1:旋轉積分
如圖2所示,假設實心半圓環攜帶均勻正電荷,電荷量為q,在環上選取線元dl,故其電荷量為
考慮到該場強的水平分量相抵消,只有豎直方向的分場強,用dEy表示,則
對dEy進行積分,便得到半圓環在圓心O處的場強大小
最后將半圓環進行水平轉動360°,便得到球殼,且球殼電荷量等于無數個半圓環的電荷量的和,即Q=∑q.故而在球心處,半球殼的場強大小為
方向豎直向下.
解法2:面積分
如圖4所示,在球殼上選取面積元dS,其電荷量為
利用球坐標面積元微分公式
dS=R2sinθdθdφ
則
該面積元電荷在球心O處場強的豎直分量為
于是利用雙重積分
整理得到球心處的場強大小為
方向豎直向下.
解法3:等效思維——馬德堡半球實驗
如圖5所示,假設在球心處固定一電荷量為q的帶負電小球,然后在球殼處選取面積元dS,其電荷量為
q對dQ的電場力為
于是該力對應的壓強應為
由于在球殼上的壓強處處相等,故可以將這些壓強等效為大氣壓強,其物理情境便類似于“馬德堡半球實驗”.大氣壓強p0產生的壓力作用在球面上,球面的等效面積為半球截面πR2,則壓力大小為
F=p0S=πR2p0
將大氣壓強p0換成電場力產生的壓強p,故作用在球殼Q的電場力
消去q,得出球心處場強大小為
方向如圖5所示,豎直向下.

圖5 等效思維——馬德堡半球實驗
上述解法2和解法3的結果一致但與解法1的結果不同,有如下幾點思考.
第一,解法1的結果是錯誤的.其錯誤原因在于微分思路有問題,當半圓環水平旋轉dφ時,形成的是如圖6所示的“弧帶”,而在該“弧帶”上,隨著θ角的增大(向下轉動),dθ角對應的電荷量也在增大,它不能等同于寬度一致的圓環的電荷分布.如同沿著“經線切西瓜”,總有下面西瓜片要比上面寬.因此,該解法的微分思路有問題,要做修改,而修改后,就變成了解法2的面積分了.

圖6 弧帶微分
第二,解法2遵循了嚴格意義上的積分思想,應該不存在什么問題,但其難點在于球坐標的微分面積元公式的記憶和基本積分運算,屬于高等數學知識內容,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只有通過一定的數學培訓后,才可能求解結果.
第三,解法3先是在球心處引入點電荷q,球殼對點電荷的電場力大小等于點電荷對球殼的作用力,再將該作用力所產生的壓強等效為大氣壓強,利用馬德堡半球實驗規律,求出電場力的大小,進而得出場強.該解法思路巧妙,主要運用了等效思維,是在高中生能力范圍之內的解法.此外,從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來看,發展學生物理核心素養主要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4個方面做起.解法3的等效思維實際上突出了科學思維中的模型構建,從物理學的視角,找出模型之間的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綜合,這有助于提升學生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故而本文推薦該種解法.
若將該題改為如圖7所示,不求球心O處的場強,而是求距球心O正下方h位置處的A點的場強.此時,再利用等效思維,便無從下手,只能借助面積分,而積分的難點在于計算,分析過程如下.

圖7 均勻帶電半球殼
第一步,建立球坐標,選取面積元,如圖7所示.則
該面積元在A點產生的場強為
第二步,算豎直分場強
dEy=dEcosα
其中
第三步,對φ和θ積分,求解場強E.
積分過程極其復雜,要換一種思路.求解電場強度的另一種方法是可以先求解電勢φ[1],利用電場強度與電勢關系E=-φ,再求解場強,其優點在于電勢的求解是標量疊加,容易理解,可降低積分難度.
高中階段,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競賽培訓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物理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如上文“解法3”所運用的等效思維.不可否認的是,數學運算能力,特別是高等數學部分內容較為重要,但不能過分依賴數學運算,而忽視了物理本質.
參 考 文 獻
1 黃開智.帶電體的電勢及場強求解方法.物理之友,2015,31(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