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山
2018年3月底,張熙率領精銳教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共募集資金1.793億美元,市值近20億美元。
從2008年創業至今,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了10年的張熙經歷了傳統線下培訓在2011年大躍進式的瘋狂擴張,也經歷了2014年O to O妄圖顛覆一切的囂張,更經歷了互聯網、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的革新。
但最終都挺過來了:教育依然是公司的核心,曾經試圖顛覆的一切都變成了為教育服務的工具;張熙也在不斷的探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步調,并依然在堅守自己的初心。
2014年,精銳教育就實現了盈利。2015年到2017年,精銳教育的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89億元、15.29億元和20.58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7.4%。此外,精銳教育還在線下布局了225家學習中心,有4624名老師,覆蓋42個城市。
復盤過去這10年,張熙有過冒進莽撞,也有過焦慮沮喪,但終究是內心的節奏戰勝了外界的噪音,守得云開見月明。
張熙從小就是學霸,但并不是書呆子型的,在保持學習成績優異的同時,他從小學到高中看了7000多部武俠小說,并堅持踢足球、游泳等。
張熙的父母對他的學習要求很嚴格,為了能在學習之外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張熙從小就開始琢磨怎么能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節省更多的時間。
后來他以福建省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后進入高露潔做市場。在日常工作中,他是辦公室里的“十萬個為什么”,總有新的問題不斷冒出;在工作之外,張熙則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自我提升。一段時間后,他想了解職業生涯未來的方向,就去申請了哈佛大學的MBA,也如愿以償。畢業后,張熙在強生做了一年的全球戰略規劃和并購工作,之后回國做英孚中國區的總經理,用兩年時間幫英孚少兒英語業務扭虧為盈。在職場打拼多年后,張熙也萌生了自己創業的念想。
回顧這一路開掛的學習和從業經歷,張熙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從小就很注重學習力的提升,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效率。張熙就想把這一套學習理念也復制給其他的學生,于是在2008年創辦了精銳教育。
精銳教育最早從一對一個性化培訓做起。對于有課業問題的學生,精銳教育會幫助他提分升學;但張熙更看重對學生長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服務中更注重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并創新性地將“哈佛案例教學法”引入國內基礎教學。
當時的教育行業,新東方、學而思等培訓機構在北京都已經起來,張熙入局并不算早,但他選擇把上海作為根據地以避開前期的競爭。此外,從2012年開始,精銳教育決定走高端路線,主要針對中產階級以上家庭,與其他同行進行差異化競爭。
在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客戶之后,在中高考升學業務之外,精銳教育收到了家長提出的更多要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在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錢和精力,新一代家長從早期就開始關注孩子的素質教育。此外,在國內升學壓力之下,在中高端家庭中也興起了低齡留學熱潮。
考慮到社會背景和行業形勢的變化,張熙也順勢在一對一培訓業務之外推出了“至慧學堂”等幼教業務以及“精銳游學”等國際教育業務,開始多元化發展。
2014年,O to O浪潮興起,淘寶、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在零售、出租車行業的率先變革讓幾乎所有的傳統行業從業者都戰戰兢兢。在教育行業,YY語音宣布進入在線教育領域后,不到一周,市值就漲了10倍,而與此同時,新東方的市值則下跌了90%。此外,全通教育在A股市場極度火爆。
2015年,張熙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在中歐創業營一起學習。面對O to O的沖擊,俞敏洪甚至開玩笑地表示,把新東方、好未來、精銳教育集合在一起回A股算了。
當時甚至有一家剛成立半年、僅融了幾千萬元的O to O教育公司找到張熙提出并購要求:你看你做這些這么辛苦,又浪費時間,要不我把你并購了吧。實際上精銳教育賬目上的錢比那家教育公司還多,但那段時間,傳統行業的創業者只能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感覺被全世界拋棄。
好在最后市場證明O to O只是虛風一陣,但這也讓張熙等傳統教育行業從業者清醒地意識到了公司的危局與轉機。
張熙明確地知道,傳統教育行業從業者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教育在過去一千多年時間里并沒發生太大的變化,現在也不會馬上被顛覆掉。但針對新趨勢,他對公司作了如下規劃布局:
第一,在原有業務基礎上繼續走高端路線,結合新的O to O技術把學生和家長服務好,滿足更多小眾市場的需求——這恰好是互聯網平臺在初期不會進攻的領域,因為他們需要大流量。
第二,大力投資新技術,為未來做布局。從2013年開始,精銳教育相繼投資了私塾家、溢米輔導、貝貝幫等互聯網教育公司,他們的核心理念依然是把師資、教研做好,用新技術來改進運營的效率。
看了那么多武俠小說,張熙說他最欣賞的一個人物形象就是楚留香——在無數個場合他的武功都比別人差,但最終都是他活著出來。楚留香是一個腦瓜機靈的人,張熙希望公司提供的教學服務培養出來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走出校園那么多年,張熙依然在堅持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即使目前管理著1萬多名員工,張熙也并沒有配備專職助理,他自己的時間管理效率很高。
但這樣的學習力在公立學校中就能得到培養是不是更好呢?而且現在國家一直在號召給中小學生減負。
張熙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家庭教育、公立學校和課外培訓是三個不可互相替代的課堂。公立學校的使命是普及知識,實現義務教育,很難做到一對一的因材施教,而這恰好是像精銳教育這樣的公司存在的市場空間。并且,精銳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從而更高效快樂地學習。
因為“哈佛案例教學法”等辦學理念的創新,精銳教育也得到了美國教育部長的關注。此次最終選擇美股上市,張熙希望能以此推動公司的全球化發展。此外,新東方、好未來、瑞思學科英語等教育企業的赴美上市也為國內教育公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在紐交所上市融得的2億美金,張熙將用于改進師資、教學、技術三個方面,并將大力做投資并購,目標包括互聯網教育公司、素質教育以及海外的一些教育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