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德

【摘要】目的 探究適應心理治療在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自治區中醫院及我院68例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34),常規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適應心理治療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與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4.11%,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3.52%(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遠遠大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和無效率分別為91.17%,55.88%,35.29%,8.82%;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分別為58.82%,26.47%,32.35%,41.17%,研究證明,適應心理治療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結論 適應心理治療在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病情的緩解和康復有明顯效果,通過適應心理治療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護理成本和患者的住院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值得進一步研究發展。
【關鍵詞】適應心理;高血壓病性心臟病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8..02
高血壓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發病率較高(在吉木薩爾縣哈薩克族高鹽人群中尤其多)。而且在確診之后需要長期治療[1]。在臨床治療中,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對護理的要求較高[2],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采取適應心理治療的方式對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自治區中醫院及我院68例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n=34)和對照組(n=34)。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為(55.23±3.28)歲,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6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55.14±3.12)歲,文化程度:小學13例,初中17例,高中以上4例。兩組患者各個臨床數據經過比對之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適應心理治療,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情緒穩定。護理人員需要針對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基于不同的計劃,耐心開導患者,對患者的疑問要耐心回答,通過和患者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樹立患者治療信心。而且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恐懼、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心理狀態受到影響,同時有些患者對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容易產生對治療的恐懼心理,從而失去治療的信心,大大降低對醫生的配合程度。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了解相關病情和治療方式。
1.3 觀察指標
觀察研究和記錄觀察兩組患者在分別進行兩種護理方式的療效和滿意程度,將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和臨床效果進行調查,用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來表達患者滿意程度,用顯效、有效以及無來表達臨床療效。顯效情況:病情明顯好轉,頭痛等不良反應消失;有效情況:病情有所好轉,頭痛等不良反應狀出現的頻率下降;無效情況:病情沒有得到好轉,頭痛等不良反應沒有消失。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總滿意率(94.11%)高于對照組(73.52%),可以進行對比。詳情見表1。
2.2 臨床效果比較
總有效率為91.17%的觀察組遠高于總有效率為58.82%的對照組,觀察組的顯效率和有效率也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滿意度比較 [n(%)]
組別 滿意 一般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率
觀察組 22(64.7) 10(29.41) 2(5.88) 32(94.11)
對照組 10(29.41) 15(44.11) 9(26.47) 25(73.52)
x2 5.3142
P 0.0211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n(%)]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觀察組 19(55.88) 12(35.29) 3(8.82) 31(91.17)
對照組 9(26.47) 11(32.35) 14(41.17) 20(58.82)
x2 9.4902
P 0.0020
3 討 論
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受到對疾病的擔憂和對手術的擔心[3],極易產生多種消極情緒[4],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療,針對患者不同情況提供個性化方案,提高患者舒適度[5]。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4.11%,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3.52%,兩者差異明顯,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遠遠大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1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58.82%,研究證明,適應心理治療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應用適應心理治療效果明顯,減輕了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推廣。相信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心理醫學和心血管的有效組合將會推動“雙心”學科在更大的范圍內的落地生根成長。
參考文獻
[1] 朱勝紅.高血壓病性心臟病患者的適應心理護理[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z1):146-147.
[2] 黃映年,宋佰艷.適應心理護理應用于高血壓病性心臟病的作用分析[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4):49-50.
[3] 王建薇.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7,30(3):243-244.
[4] 王玉波.心理干預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247-248.
[5] 雷春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3):106-10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