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創
摘要:音樂課程是學科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為學生創新意識、邏輯思維的發展提供支持,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樂感,引導學生構建更加系統的情感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本文結合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提升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有效舉措進行探析。
關鍵詞:獨立思考能力 因勢利導 現代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8-0089-02
音樂鑒賞主要是指鑒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的分析理解、情感共鳴,對作品中蘊含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進行賞析的過程。在音樂課程中教師通過不同形式的講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與審美水平,是音樂教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一、通過形式多樣的鑒賞活動,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提升學生審美品位、幫助學生建立起情感認知為教學目的,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成果。與此同時,通過對中國音樂進行深入了解、賞析,還可以增進學生心中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為學生道德觀念的樹立提供正確的指導,還可以幫助學生開發自主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在音樂鑒賞教學活動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實現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教育目標,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發展、成長特點,制定兼具科學性與合理性的教育方案。在此基礎上,在進行作品解析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表現的不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種類豐富的鑒賞活動,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教師應該注重音樂賞析素材種類的多樣性,通過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賞析,提升學生的審美直覺。音樂表現形式、蘊含情感不同,學生通過音樂鑒賞獲得的情感意象也有所差別,教師應該結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性格特點,選擇能夠貼合學生情感世界、引發情感共鳴的曲目,進一步提升音樂鑒賞活動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在進行審美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通過語言引導、創設情境等方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作品的見解。教師在教育引導時,要尊重學生的獨特觀點,在“求同”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存異”的表現,采用鼓勵與引導并存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得到充分發揮個性的平臺?,F階段,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模式發生了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以往的單向教育模式轉變為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的雙向輔導模式,通過音樂鑒賞活動,進一步開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設計探究性的教學方案,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教師應結合音樂鑒賞的實際課程內容與教學特點,設計帶有探究性的教學方案,通過設問、分析、解答的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考空間,調動學生開展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思維表現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樂曲中的情感內涵,如音樂節奏、曲譜、色彩、語義、繪畫等。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舉辦填詞活動、改編故事等實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將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活動參與者。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使用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進行探究性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通過科學引導,幫助學生塑造特有的審美觀點,對不同的情感建立起系統的認知體系。因此,教師應注重結合教學實際,使用設問技巧。作為探究性課程開展的重要途徑,情境創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使其進入到音樂情感環境中,充分激發學生群體的參與積極性。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鑒賞活動中,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按照不同的角色進行音樂演唱表演。在以往的教學課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作為聽眾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因此缺乏實際的感知,很難形成系統的審美觀點,而分角色進行演唱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聽眾身份的局限性,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賦予音樂作品的情感。
三、進行因勢利導,將學生的興趣轉變為探知欲
現階段,網絡技術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音樂表現類型。以流行音樂為例,部分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存在著共同點,很多的流行音樂素材取自民歌部分,流行歌壇的樂手會采用一些通俗的唱腔,重新演繹民歌,實現了音樂領域多元化發展。而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的樂曲,進行因勢利導,與鑒賞活動的作品聯系起來,將學生對流行樂曲的興趣轉化為對音樂鑒賞的探知欲,使學生產生主動探索的課堂參與心理。在實際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專業的樂理知識,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水平,通過對流行樂曲的感性認知與理性分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不同類型樂曲的辨別、鑒賞能力。因勢利導模式下的教學引導,能夠轉換學生對音樂鑒賞的態度,使之產生對專業樂理知識了解的欲望,并將這種探索欲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主動了解音樂鑒賞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融入部分文學,將富有韻味的詩詞與音樂結合起來,進行誦讀,激發學生對音樂、文學等藝術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審美選擇。
四、轉變傳統音樂鑒賞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
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當前階段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模式逐步轉變。在具體的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不僅能夠更好的進行音樂情景的創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樂曲中蘊含的情感、創作的背景等通過圖片、視頻等表現形式直觀的展現出來。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音樂鑒賞作品的關聯信息展現出來,拓寬學生的聯想空間,并通過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興趣。與此同時,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音樂鑒賞活動。如,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發揮特長。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曲譜、樂理知識講解時,應該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構建審美認識體系,如按照聲樂曲到器樂曲、民樂到交響樂的順序,開展教學課程,使學生在全面掌握專業樂理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審美觀念,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識。
五、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環境,通過練習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為培養學生的樂感以及鑒賞能力,舒適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是前提。教師可以通過將教室布置得優雅且具有藝術感,比如,座位的安排以及樂器的擺放方面,盡量做到富有詩意,在具有視覺欣賞意義的位置處掛上音樂家的畫像以及格言,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此同時,還可營造校內音樂學習環境,如課間通過校園廣播播放一些有助于培養學生樂感的音樂,使得學生在輕松享受的同時,還能提高自身的樂感。有些學校運用這類音樂作為上下課鈴聲,使得學生們無形當中受到音樂的熏陶。除此之外,音樂教師在教學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音樂閃光點,并對其進行指導挖掘,促進學生潛能的全面發展。例如,西藏學生喜愛雪域風情類的音樂,那么就可以通過提問他們為什么喜歡這類音樂,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展示他們對不同作品的鑒賞能力。教師通過從旁協助,分析雪域風情類音樂作品的優缺點,并最后做出歸納總結,使得學生掌握另一風格的音樂作品的歷史,大大地拓寬了學生鑒賞音樂的范疇。同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否定初中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否則容易降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應根據結合初中生的喜悅愛好特點,增加學生多方面的音樂知識,進而增強學生的樂感以及音樂鑒賞能力。與此同時,音樂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內容豐富多彩。音樂教師應該適當增強基礎知識訓練的教育力度,培養學生的音樂樂感?;A訓練主要分為視唱訓練與聽覺訓練,在教學初期,應根據學生的基礎特點,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使得學生在無形當中提高自身演唱經驗。
六、結語
音樂屬于審美鑒賞中較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在學校進行音樂鑒賞教學的實質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審美觀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因此,在實際的音樂課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轉換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音樂教學的主體,通過對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進行合理分析、解讀,引導學生開發自主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拓展聯想空間,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因勢利導,將學生對流行因素的興趣轉化為對音樂作品的探索欲等方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億湘.課間音樂對中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1).
[2]何慧婷.談歌唱教學在初中音樂中的實踐策略——以歌曲《雪花飛》為例[J].音樂生活,2017,(12).
[3]崔婷.小學音樂鑒賞教學在培養學生音樂感知力中的作用及措施分析[J].北方音樂,2016,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