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東霞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優質護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將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5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5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措施,包括環境控制、心理護理、牽引護理、飲食護理等。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變化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4.34%,對照組為73.81%,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34%,對照組為73.81%,前者亦明顯高于后者(P<0.05)。
結論 圍術期優質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還有利于緩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老年人;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8..02
股骨頸骨折又稱為股骨頸囊內骨折,是指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之間發生的骨折,骨折線多位于關節內部。相比于中青年,老年患者多患有骨質疏松,在跌倒、外力打擊等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1]。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可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但由于前者痛苦大、花費時間長,且并發癥多,因此采取手術治療患者的比例較高。而對于手術治療的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就成為保證手術效果,緩解疼痛,促進其盡早康復的關鍵[2]。因此本研究這主要是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圍術期的優質護理措施及其效果進行探討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5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研究組(52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55~83歲,平均(65.37±3.91)歲:骨折原因:跌倒31例,車禍12例;手術方式:全髖關節置換術27例,半髖關節置換術16例。觀察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55~81歲,平均(65.28±3.43)歲:骨折原因:跌倒35例,車禍17例;手術方式:全髖關節置換術33例,半髖關節置換術1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骨折原因、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輸液護理、測量血壓、協助術前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和手術治療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1)基礎護理:術前協助患者完成和各項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輸血前檢查、下肢和胸部X線片、藥物敏感試驗等,了解患者的股骨頸和胸部情況,以及各項檢查指標情況,以利于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積極對患者的基礎疾病進行控制;指導患者在病床上大小便;做好備皮護理;進行清潔灌腸,并囑咐患者術前8 h進食,6 h禁飲。(2)心理護理:突然的骨折往往會導致老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別人更多的照顧,這種心理上的失衡及骨折引起的劇烈疼痛往往會導致其情緒出現很大的波動,表現出恐懼、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對于老年患者應重點加強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該主動且耐心地為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注意語言親切,態度友好,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的醫療體檢,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技術,以及手術和麻醉方法、手術效果、術后注意事項等,給予患者一個簡單的認知,使其能夠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并建立起患者術后早日康復的信心。(3)牽引護理:術前給予患者患肢展開腿的皮牽引護理,床頭墊高,患肢稍外展約25°,避免過度外旋導致出現骨折錯位,并損傷骨折周邊組織。牽引護理時間約為7 d,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巡視,同時囑咐患者及家屬嚴禁自行增減牽引重量和改變體位。(4)飲食護理: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給予其輸氧、鎮痛等措施,待患者蘇醒后,囑咐其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術后2 d囑咐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鈣質和纖維素的食物,以利于骨組織生成,同時保證患者大便通暢。鼓勵患者適當補充鈣、維生素D,同時多曬太陽。(5)并發癥預防:合理轉換患者臥位;定期叩背翻身;置入引流管,觀察和記錄液體性狀、液量、顏色等,保證引流管的通暢;觀察傷口變化,若患者出現感染,則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同時應做好預防褥瘡發生的護理工作,保證床單元的干凈清潔,協助患者翻身,指導其正確抬臀,每天用鹽水清洗創口,擦拭背部、會陰部等處。對排尿困難者,鼓勵其多飲水,導尿患者則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3,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變化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效果的評價應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進行,該量表包括行走距離、疼痛程度、關節畸形程度、記憶能力等內容,總分100分,<70分為差,70~79分為可,80~89分為良,90~100分為優,比較兩組患者的優良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所獲得數據的統計學分析均應用SPSS 23.0軟件進行,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對照組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73.81%(31/42),觀察組為94.34%(50/53),觀察組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變化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n(%)]
組別 n 優 良 可 差 優良率
對照組 42 22(52.38) 9(21.43) 6(14.29) 5(11.90) 31(73.81)
觀察組 53 40(75.47) 10(18.87) 2(3.77) 1(1.89) 50(94.34)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AS及SDS評分變化(x±s,分)
組別 n SAS SDS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對照組 42 60.51±6.32 50.12±5.19* 58.57±7.63 44.52±6.18*
觀察組 53 60.92±6.56 28.16±6.03*# 58.64±7.31 30.26±7.20*#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滿意者18例(42.86%),基本滿意者13例(30.95%),不滿意者11例(26.19%),滿意度為73.81%(31/4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者37例(69.81%),基本滿意者13例(24.53%),不滿意者3例(5.66%),滿意度為94.34%(50/53)。兩組滿意度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股骨頸骨折常見于老年人,尤其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其發病率日益升高,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骨質疏松導致骨強度降低,同時股骨頸上區域緊密分布有滋養血管孔,這會削弱股骨頸的生物力學結構,使其脆弱;另外,老年人髖部受到應力較大,約為體重的2~6倍,但其髖周肌群出現退變,反應遲鈍,無法有效抵消髖部的有害應力,因此即便是很小的外力,例如滑倒、下肢扭轉、床上跌下等情況都會導致股骨頸骨折的發生[5]。在治療方面,股骨頸骨折最佳的方法是手法復位內固定,一般只要復位滿意,多數內固定方法都可獲得超過80%的愈合率,但老年患者由于體質原因,往往需要長期臥床,極易發生壓瘡、血管栓塞、肺炎等并發癥,不僅會嚴重影響骨折的愈合,甚至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因此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就極為關鍵。
對于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系統且優質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提高手術療效以及促進患者術后早期康復作用顯著。手術前的充分準備及對患者完善的心理護理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最大限度地縮短手術時間,同時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的護理干預則能有效降低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患者的痛苦,促進骨折的愈合[6]。此外,優質護理還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和護患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Harris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更高,護理干預后的SAS和SDS評分更低,且護理滿意度也更高,提示圍術期優質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的身心恢復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圍術期優質護理應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還有利于緩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季南,方鈞,陳敏葵,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2):140-141.
[2] 易漢榮.優質護理早老年股骨頸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4):3867-3868.
[3] 王莉娜.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的康復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江西,2014,15(3):101-102.
[4] 陳 丹.完善護理管理措施保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圍術期安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3):109-111.
[5] 侯昌禾,廖威明.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內固定與人工關節[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4,35(1):6-9.
[6] 何 英,劉曉艷,李玲利.優質護理在老年髖部骨折圍術期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4):1580-158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