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金良
摘 要:早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利用好早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隨著課程改革很多教師都將重點放在了課堂階段,忽略了對早讀的利用,使早讀的作用沒有顯現出來。想要提升早讀的效率,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早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早讀;語文教學
所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清晨十分學生頭腦清醒,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在這個時間進行早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分為群體閱讀、個體閱讀、有聲閱讀、默讀;閱讀的內容又分為教材知識閱讀和課外知識閱讀。還有一部分教師將在學生閱讀當中安排任務,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閱讀,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一 制定政策對早讀形成一定的約束力
早讀的作用是巨大的,其前提是長期進行堅持。初中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做事情難以持之以恒,對早讀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如果不進行約束很難堅持。在一開始學生喜歡晨讀,教室當中讀書聲音很大,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學生熱情逐漸降低,讀書聲變成了說話聲,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在晨讀的時候睡懶覺。鑒于這種情況學校或者班主任可以制定相關的早讀政策,督促學生進行閱讀,還可以安排班委進行監督,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批評。當然早讀時間是公共時間,不是說非要閱讀語文,也可以閱讀英語,早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習慣,不至于浪費清晨時光。各科教師可以進行合理安排,語文教師對于自己的早讀時間要進行監督,讓學生進行晨讀,觀察學生的狀態。其實在前些時間一些語文領域的著名教師曾經討論過是不是應該進行制定早讀的政策,有的教師認為應該對學生進行約束,幫助其建立良好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則認為過分的約束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養成,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具體的做法應該是初中低年級階段應該制定相關的約束法則,讓學生進行晨讀,高年級的時候要讓學生進行自由安排,不強制要求學生進行晨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二 根據語文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早讀任務
進行語文早讀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晨讀的內容和形式選擇一直是教師爭論的焦點。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安排了閱讀任務,在晨讀期間還進行監督,但是學生的晨讀效果卻不是很好,這就很可能是晨讀形式和內容選擇出現了問題。上面簡單的介紹了幾種晨讀形式和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安排晨讀的時候應該根據教學的進度合理的進行安排,讓晨讀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例如部編本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主要學習的就是古詩和古文,《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核舟記》《詩經》等文章。古詩文進行朗讀的時候要注重抑揚頓挫,非常需要氛圍,因此晨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安排群讀,即選擇一個人來進行領讀,讓其他學生進行一起讀,這樣就能夠提高晨讀的效率。如果是本單元剛剛講解完成,通過晨讀很多學生也能夠完成背誦的任務,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是即將進行本單元的講解可以將此當作預習,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在講解散文或者現代詩的時候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個體閱讀,晨讀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進行選擇,這樣能夠提高晨讀的積極性。
三 開創新的晨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新鮮感
當前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晨讀,主要原因是晨讀的形式較為單調,沒有新鮮感,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容易疲憊,晨讀的氛圍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晨讀效率就會降低。因此教師在安排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創新,根據早讀的內容和主題做不同的策劃和情緒準備,營造相應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例如,學生在晨讀古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教室播放輕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環境當中進行晨讀。同時朗讀的形式分為好幾種如對讀、范讀、評讀、吟誦讀等,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體驗晨讀的樂趣。例如,齊讀古詩文的時候可以將原文和注釋穿插進行閱讀,這種方法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心眼口都要到位才能正確進行齊讀。再比如,在進行名著晨讀的時候,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不同的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再安排小組朗讀旁白,這樣就將晨讀轉變成了“群體角色扮演”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晨讀的參與度。經常變換晨讀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新鮮感和參與度,激發學生的晨讀興趣和晨讀效率。
晨讀是一種提高學生整體語文能力的高效方式,教師在教學當中要重視晨讀。首先要制定晨讀規則,對學生形成一定的約束力,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晨讀習慣;其次要根據教學進度合理的安排晨讀內容和形式,讓其成為教學的有力輔助;最后還要研發新穎的晨讀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新鮮感。總之就是讓學生在一定規則內實現自由晨讀,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黃友芹.晨讀如沐——初中語文早讀課實效性提升的幾點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08):69-70.
[2]張興光.初中語文高效早讀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