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貴勇 劉芬
摘 要:本文研究了當前地理教學存在的不和諧因素,再結合本人在中學的地理教學和課改活動,對教學諸要素如何協調在教學之中,進行了反復的實踐與思考,并努力將一些大膽的想法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初步提出了課堂“教”與“學”達到諧振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地理;和諧課堂;案例;課堂
地理和諧課堂應該是“民主、平等、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自覺參與,真正成為地理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課堂中起引導作用[1]。
一 中學和諧課堂概念
和諧課堂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協調合作,形成高效和諧的教學動態,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調節、自我完善[2]。”這里需要闡釋包含兩個方面,一層含義包括課堂所涉及的要素和諧、協調、互不沖突。另一層含義是學生在體驗完和諧課堂后從三維教學目標中反饋既要實現知識、能力的提升,還要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陶冶。
二 中學和諧地理課堂教學的作用
構建地理和諧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當代地理教學內容的主題是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地觀,學校開設的選修、必修地理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如板塊構造運動、大氣環流、水循環、環境災害、旅游都有很強的人地實質性關系。當前世界環境與發展問題日益突出,人口過度發展,資源過度采掘,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問題已迫切使人們關注人地關系,實施可持續發展。
三 當前中學地理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地理學科重視度不高
地理的地位一直輕于學科的價值。作為中學必修課之一的地理,卻成為“豆芽課”的代名詞。除了社會對地理教育不重視之外,地理教師的教學理論、教育方法以及課堂組織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較多的問題,制約地理課程、地理教育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不重視——滯后——更不重視——更落后”的惡性循環。
(二)教學模式缺乏新穎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教學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要通過系統的工作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里規定的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灌輸給學生,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整個教學工作,每堂課教師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在每個課題結束時,教師要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與檢測,一門學科學完時還要作總的評。
(三)構建地理和諧課堂的途徑
1老師在地理和諧課堂建立中起著中堅作用
首先老師應該忠于地理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大膽開創特色課堂形式,將自己主導的課堂模式運用于實踐,通過學生意見反饋和自身教學反思來評價和諧課堂是否成功。
2學生在地理和諧課堂構建中不可忽視的作用
(1)學生要以飽滿的激情,連續的思維,穩定的注意力來體驗課堂,事兒思考,時而做筆記,時而提出質疑,保證課堂的流暢生動。
(2)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合作者。學生聽課必須做到“三點”。即“老師講解啟發我思考;老師提問我回答;老師重視的我做筆記。”
3整合學校、社會教學資源支持和諧課堂構建
當然和諧課堂的建立學校還必須大力整合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軟件”和“硬件”資源的協調。課堂上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就必須創設地理實驗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實驗設計、操作、觀察記錄、分析研究中主動獲取知識。從而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有條件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師生一起帶上儀器,走進大自然考察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植被、土壤的特性。
四 地理和諧課堂案例
(一)“活動元”和諧課堂模式
活動元:指在教學中為完成某一學習任務中的一個或幾個子任務,而進行的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這種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元為基礎的教學設計:即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提取自己“活動元模式庫”中的活動元模式。根據教材任務、教學硬件配置情況、學生學習水平等因素進行活動元設計,再將一個或幾個活動元設計成課堂活動方案的教學設計的過程。
(二)“三三制”導學案和諧課堂模式
攀枝花九中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屬的高完中,在市教育局的課改精神的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大膽探索,骨干教師勇于嘗試,最終確立“三三制”導學案的和諧課堂模式。一節課分為三部分。學生根據老師提示開始閱讀教材,完成學案的“預習達標”,并且發現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第二部分,十五分鐘是老師精講,老師抓住重難點,緊扣考點,講解教學內容,當然這里還包括師生互動。第三部分,十五分鐘為學生成果展示,課堂練習反饋。這部分里學生展示剛才所討論的成果,老師加以總結,并且拋出課堂練習來檢驗課堂效果。
五 結語
本文結合一些中學地理和諧課堂模式,對教學諸要素如何協調在教學之中大膽地從老師、學生、學校、社會等方面提出了建構了中學地理和諧課堂教學體系的設想,勉勵自己創新嘗試,努力奉獻,給學生開創更好的藍天!
參考文獻
[1]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37-41.
[2]任志鴻.人教版高中優秀課堂設計[M].南方出版社,20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