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城市人口、功能和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廣泛應用,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大量涌現,城市運行系統日益復雜,安全風險不斷增大。一些城市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管理水平與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一些城市甚至大型城市相繼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
為促進建立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意見》,本刊以圖說的形式進行刊發。同時摘登南京市、蘇州市、揚州市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中的亮點舉措,供互學互鑒。


總體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強化安全紅線意識,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切實把安全發展作為城市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落實完善城市運行管理及相關方面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會治理格局,促進建立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生產生活環境。
基本原則

總體目標。到2020年,城市安全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建成一批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在深入推進示范創建的基礎上,到2035年,城市安全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安全發展城市。持續推進形成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建成以中心城區為基礎,帶動周邊、輻射縣鄉、惠及民生的安全發展型城市,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穩固的安全保障。
科學制定規劃。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嚴密細致制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城市規劃、城市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等專項規劃,居民生活區、商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以及其他功能區的空間布局要以安全為前提。
完善安全法規和標準。加強體現安全生產區域特點的地方性法規建設,形成完善的城市安全法治體系。
加強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把關。
加快重點產業安全改造升級。完善高危行業企業退城入園、搬遷改造和退出轉產扶持獎勵政策。
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對城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評估,建立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臺。編制城市安全風險白皮書,及時更新發布。研究制定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的具體情形和管理辦法。
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制定城市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重大危險源辨識、申報、登記、監管制度,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加快提升在線安全監控能力。
提升應急管理和救援能力。堅持快速、科學、有效救援,健全城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體系,加快推進建立城市應急救援信息共享機制,健全多部門協同預警發布和響應處置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高城市生產安全事故處置水平。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落實城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責任、黨政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及時研究推進城市安全發展重點工作。
完善安全監管體制。科學劃分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港區、風景名勝區等各類功能區的類型和規模,明確健全相應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理順城市無人機、新型燃料、餐飲場所、未納入施工許可管理的建筑施工等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職責,落實安全監督檢查責任。推進實施聯合執法,解決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的“城市病”。
增強監管執法能力。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機構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移動執法終端、電子案卷等手段提高執法效能,改善現場執法、調查取證、應急處置等監管執法裝備,實施執法全過程記錄。實行派駐執法、跨區域執法或委托執法等方式,加強街道(鄉鎮)和各類功能區安全生產執法工作。
嚴格規范監管執法。完善執法人員崗位責任制和考核機制,嚴格執法程序,加強現場精準執法,對違法行為及時作出處罰決定。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突出事故預防功能。加快推進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明確和落實對有關單位及人員的懲戒和激勵措施。將生產經營過程中極易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納入安全生產領域嚴重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管理。完善城市社區安全網格化工作體系,強化末梢管理。
強化安全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強城市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快實現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統化、智能化。深入推進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先進的風險防控、災害防治、預測預警、監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處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術和產品。建立城市安全智庫、知識庫、案例庫,健全輔助決策機制。
提升市民安全素質和技能。堅持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加大普法力度,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法政意識。積極開展安全文化創建活動,鼓勵創作和傳播安全生產主題公益廣告、影視劇、微視頻等作品。鼓勵建設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體驗基地、場館,積極推進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園、街道、社區,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社會氛圍。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