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芝蕾
上海松江方松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正文:
上海國樂廣場擴建商辦項目位于上海市松江區茸平路南側、茸興路東側、茸樹路西側。項目用地面積25165m2,總建筑面積70350m2,項目西區為2棟5層及12層商業辦公樓組成,地下設兩層地庫;東區由7棟二層商業建筑組成,地下設一層地庫。基坑總面積達14376m2,其中西區基坑面積4834m2,基坑開挖深度9.6m;東區基坑面積9542m2,基坑開挖深度6.85m。
東區基坑北側為已建的一期高層商辦用房,基礎形式為樁基礎,建筑物距離基坑開挖邊線最近約6.4m。西區基坑北側為上海大眾特約維修站,基礎形式為淺基礎,建筑物距離基坑開挖邊線最近約12.6m。

圖1 基坑環境及分區平面圖
根據勘察報告,該場地為典型的軟土地質,基坑挖深范圍內有②層灰黃色粉質黏土、③1層灰色淤泥質粉質黏土、③3層灰色淤泥質粘土。③1層、③3層為淤泥質粉質黏土,土質軟弱呈流速狀態。場地內地下水主要有淺部黏性土層的潛水、⑤2層微承壓含水層以及⑦1層承壓含水層。經驗算,微承壓水和承壓水對本工程基底不產生突涌的風險。
綜合考慮基坑的規模、周邊環境、施工便利、工程進度等多方面因素,基坑圍護體系采用板式支護結合內支撐的形式。西區基坑圍護結構采用Φ800mm@1000mm L=21.0m 鉆孔灌注樁+二道混凝土內支撐,東區基坑圍護結構采用Φ700mm@900mm L=14.0m鉆孔灌注樁+一道混凝土圓環支撐。西區止水帷幕采用單排Φ850mm@600mm L=16.0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東區止水帷幕采用雙排Φ700mm@500mm L=16.0m雙軸水泥土攪拌樁。分隔樁采用Φ800mm@1000mm L=21.0m鉆孔灌注樁,雙側設置Φ850mm@600mm L=16.0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基坑圍護剖面圖見圖2、圖3。

圖2 西區基坑圍護結構剖面圖

圖3 東區基坑圍護結構剖面圖
針對工程的實際進度安排,本基坑工程采取“先深后淺”的施工順序。總體施工順序為:施工圍護樁、止水樁→整體澆筑東、西兩區第一道支撐→開挖西區→澆筑西區第二道支撐→開挖西區→澆筑西區大底板、換撐帶→拆除西區第二道支撐→施工西區地下一層結構、換撐帶→拆除西區第一道支撐→施工西區頂板→開挖東區→澆筑大底板、換撐帶→拆除東區支撐→施工東區地下一層結構→破除分隔墻→東西區地下結構相連→施工出±000。
在基坑工程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全過程、系統的監測工作,重點觀測基坑施工過程中周邊環境的變形情況。周邊建筑物的監測時間從2017年5月26日至2019年1月19日,在建筑物監測點F1~F26中選取了10個典型的監測點進行分析,監測點位置分布見圖4。

圖4 周邊建筑物監測點位置分布
土方開挖以及支撐的拆除過程是基坑外土體應力釋放的主要階段,選取深淺坑施工過程中六個開挖及拆撐的施工工況,對周邊建筑物的沉降情況進行分析:
工況一:西區開挖第一皮土;
工況二:西區開挖第二皮土;
工況三:西區拆除第二道支撐;
工況四:西區拆除第一道支撐;
工況五:東區開挖第一皮土;
工況六:東區拆除支撐。
實測數據見圖5,數據表明:1)在基坑施工過程中,建筑物距離基坑最近的位置產生的沉降最大。2)高層建筑物平行于基坑邊線方向,建筑物中部的沉降值大于兩側的沉降值。3)位于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沉降受淺基坑施工影響較小。4)位于淺基坑附近的建筑物變形均受到深基坑與淺基坑施工的影響,沉降值在整個施工階段不斷累計增大。

圖5 各監測點在不同工況下的累計沉降值
為了合理地描述深淺坑施工全過程對周邊建筑物的影響,本文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基坑先深后淺施工進行模擬。MIDAS/GTS是Midas公司開發的專門求解巖土力學問題的大型三維有限元程序,通過建立土體與圍護結構、支撐體系的相互作用來模擬基坑的施工工況。為充分考慮基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三維計算模型的尺寸取:370m×470m×40m。基坑開挖在施工過程中遵循“隨挖隨撐”的原則。
基坑三維模型包括土體、基坑支護結構以及周邊建筑物。基坑支護結構由鉆孔灌注樁、立柱以及混凝土支撐組成,模擬時均采用梁單元。土體采用Mohr-Coulomb本構模型,土體參數見表1。

表1 土體參數
通過建立三維計算模型對深淺坑基坑施工進行模擬,在周邊建筑物上選擇10個監測點(與實際監測點位置一致)。

圖6 計算模型
深淺坑施工導致周邊建筑物的最終沉降情況見圖7所示。各監測點在各工況下的沉降情況見圖8。

圖7 建筑物最終沉降變形云圖

圖8 數值模擬各監測點在不同工況下的累計沉降值
緊鄰建筑物的深淺基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是復雜的,本文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3D建模,選取與實際監測點一致的位置進行數值模擬,得到在典型工況下的建筑物沉降數據。有限元數值模擬得到的建筑物沉降值較實際監測值偏大,但是通過數值模擬充分驗證了基坑施工對周邊建筑的影響,建筑物距離基坑最近的位置產生的沉降最大;位于深基坑附近的建筑物沉降受淺基坑施工影響較小;位于淺基坑附近的建筑物變形均受到深基坑與淺基坑施工的影響,沉降值在整個施工階段不斷累計增大。本文借助對該工程的實測數據與數值分析,淺析深淺坑施工對周邊建筑的影響,為后續類似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