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
摘要:環境信息化在逐步推進的過程中,緣于管理碎片化,導致環境信息化工作嚴重部門化,環境信息化的整體應用水平不高,發揮作用不夠,迫切需要加強環境信息化工作,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的精細化能力、主動預見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環境信息化;排污許可證;污染防治;環境管理制度;環境信息公開
一、信息采集
當前污染源信息采集分散、不統一,不僅造成環保系統內部數出多門,而且給基層環保部門和企業帶來負擔,同時造成環境部門數據真實性和公信力不高。由于污染源信息采集不統一,多年來環保部門一直未能形成“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多源共享”的一套權威的污染源數據,未能形成全國統一的污染源信息庫。
二、互通性
多年來我國環境信息化一直采用各業務部門為主導的模式,以各業務部門需求為導向,通過各自業務能力建設項目,開展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從各業務部門角度來看,信息化水平不低,自身信息化工作很有成效。但是從整個環境保護部門全局來看,由于缺乏統一的業務協同管理模式和機制,缺乏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造成大量的“應用孤島”和“數據孤島”,導致環境信息化支撐和集成力度不夠;導致各部門的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性差,數據難以交換和共享,業務難以協同,難以形成合力。
三、信息公開
作為環境信息公開的主要載體的環境保護政府網站在環境信息公開、政民互動、在線服務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應該看到,環境信息公開內容不夠全面,公開信息的組織不夠系統,社會公眾獲取信息不夠方便、快捷。網站的信息渠道不夠暢通,環境質量信息、污染源違法信息、建設項目環評信息來源不暢,缺乏數據庫支撐。
四、改革建議
(一)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
針對不同排污單位,明確環境管理的具體要求,實施差別化、精準化管理。對于參與環境統計的排污單位,應在排污許可證中明確其環境統計要求,該排污單位需要按照環境統計制度要求,定期報送其環境統計信息;對于參與主要污染物總量核算的排污單位,應在排污許可證中明確其總量核算要求,該排污單位需要按照總量核算要求,定期報送其總量核算信息;對于參與風險源管理的排污單位,應在排污許可證中明確其環境風險要求,該排污單位需要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并報告政府主管部門。實行排污單位環境報告制度,統一采集污染源信息排污單位污染物的排放量是說清環境質量、預測環境形勢、科學管理和決策的依據。統一采集排污單位污染物信息,增強環境部門數據真實性和公信力是當前環保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實行排污單位環境報告制度
排污單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有關規定,定期自行報告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等內容。環保部門綜合運用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控等數據,以及產排污系數、物料衡算等技術方法和手段,對排污單位申報的數據進行核實、核定,最后形成一套權威的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數據,用于環境統計、排污收費、總量核算,以及違法處罰。實行排污單位環境報告制度,實現環境信息的統一采集、多次使用,保障“一數一源,一源多用、多源共享”,能夠增強環境部門數據真實性和公信力。
(三)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
發揮公眾監督作用環境信息公開就是要保障社會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就是要構建以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為多元主體的污染防治體系,讓更廣泛的社會公眾、企業參與到環境保護管理和決策中。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讓社會公眾了解環境信息,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用得好”,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更好地參與環境保護的管理和決策工作。
(四)企業環境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要結合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同時也要與企業排污許可證制度、企業環境報告制度、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環境違法處罰制度等統一考慮,相互銜接、相互支撐,形成一整套相對完善的排污單位環境管理制度。多年來,我國環境“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導致環境違法嚴重。要遏制環境違法行為,必須健全社會公眾舉報制度,拓寬舉報渠道,方便社會公眾舉報;必須用好新《環境保護法》這把殺手锏,加大環境違法處罰的力度;必須完善企業環境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環境保護社會監督機制;必須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政府部門要為誠信企業提供優良的服務和待遇,要讓違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懲戒。
(五)建立全國統一的環境信息化系統
推進污染源協同治理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統領,將排污單位的所有環境保護要求體現在排污許可證里,讓排污許可證成為排污單位環境保護工作規則,承載企業環境排污自行申報、環境統計、排污收費、總量核算、應急預案、違法處罰、信息公開等環境管理要求,開啟一證式環境管理新模式,通過搭建全國統一的環境信息化系統,實現環境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推進污染源協同治理。建立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系統排污單位是環保部門主要的監管對象,只有通過排污許可證統一登記管理,形成所監管對象的統一數據庫,才能對監管對象實施精細化、精準化和科學化管理。
(六)建立全國統一的排污系統
以排污許可管理制度和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依托,建立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證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形成分級管理、動態更新的全國排污單位基礎信息庫,實現對排污單位終身、綜合、系統、全面的統一管理,使全國排污單位基礎信息庫成為環境管理、決策的重要信息庫。
參考文獻
[1]李干杰.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J].環境保護,2014,42(1):10-14.
[2]孟偉,孫啟宏.試論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環境管理制度創新[J].環境保護,2015,43(1):34-37.
[3]夏光.再論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創新[J].環境保護,2012(23):19-22.
[4]劉炳江.改革排污許可制度落實企業環保責任[J].環境保護,2014(14):39-41.
(作者單位: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