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心深處,習近平始終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他回憶道:“插隊本身,這是一個標志,界定著一個階段。在插隊之前,如果我們有所知所獲,我總感覺到了插隊以后是獲得了一個升華和凈化,個人確實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那么在之后,我們如果說有什么真知灼見,如果說我們是走向成熟、獲得成功,如果說我們諳熟民情或者說貼近實際,那么都是感覺源于此、獲于此。”
2004年8月14日,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接受延安廣播電視臺《我是延安人》欄目記者專訪,回憶起在延安的插隊歲月,他說:“陜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說是注定了我人生過后的軌跡。經過了陜北這一人生課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在回答“有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地地道道的延安人”的提問時,習近平脫口而出:“我確實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延安人,因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啟承點……我現(xiàn)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觀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點,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在回憶了自己插隊的經歷后,習近平通過電視鏡頭,給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捎來知心話:“我是衷心地希望我那個梁家河村子,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梁家河村子實際上是我們整個延安地區(qū)的一個縮影,所以我實際上是希望整個延安地區(qū)發(fā)生一個更為巨大的變化,而且我現(xiàn)在已經感受到這種深刻的變化正在進行之中。過去講于無聲處聽驚雷,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延安人民一定會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參加陜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我69年1月去的,75年10月離開陜西,這一段時間就成為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可以說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歷歷在目,現(xiàn)在有很多思維行動都和那時候有關聯(lián)。賀敬之那個詩呢‘幾回回夢里回延安’,(就是)這樣的感情。”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說:“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并不覺得農村七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xiàn)在條件這么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2015年10月,習近平訪問英國,當?shù)貢r間21日,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習近平又一次回憶起梁家河:“我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陜北的一個小村子當農民,在那里度過了七年青春時光……年輕的我,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shù)卣兔绹押脠F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時,再一次講起了梁家河,他說:“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陜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在那兒度過了七年時光。那時候,我和鄉(xiāng)親們都住在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鄉(xiāng)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了解鄉(xiāng)親們最需要什么!后來,我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xiāng)親們發(fā)展生產。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xiāng)親們飽餐一頓肉,并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愿在當時是很難實現(xiàn)的。
“今年春節(jié),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xiāng)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lián)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yǎng)老,村民們有醫(y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我們用了30多年時間,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3億多人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的重要貢獻。”
幾多牽掛,幾多深情。在習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情,是他精神升華的起點,是他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密密交織起來的綿綿深情!習近平忘不了梁家河,忘不了陜北這塊神奇的土地,忘不了鄉(xiāng)親們曾經的艱難困苦,更忘不了為民做事的信念與擔當!(本文摘自《梁家河》)
推薦閱讀:

《梁家河》陜西人民出版社 編撰,陜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
紀實文學《梁家河》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情節(jié)生動,具有濃厚的陜北鄉(xiāng)土氣息,有很強的可讀性、思想性、教育性,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學問。
全書10余萬字,40幅圖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回梁家河的生動場景及40多年來對梁家河鄉(xiāng)親們的綿綿深情和關心牽掛;第二部分講述了他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yè)社等發(fā)展生產的為民情懷以及刻苦學習、不忘修身的勵志故事,讓讀者深刻認識到青年習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窯洞里讀書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干中逐步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講述了當年與習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們獲得了哪些人生大學問,進而提升了他們的人生境界,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通過梁家河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xiāng)親們的幸福生活,為讀者展現(xiàn)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中共中央宣傳部 編寫,學習出版社 出版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
經黨中央批準,為推動進一步興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覺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三十講》以“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和主要依據(jù),分三十個專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輔助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