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蓉,陳曉春,楊瓊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農業高職院校《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技術》是針對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飼料分析理論和檢測分析技術,研究飼料原料和產品的物理組成及含量,即采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對飼料原料及產品的物理性狀、各種營養成分、有毒有害物質等進行定性或定量測定,從而對檢驗對象進行正確、全面的品質評定,為將來學生從事飼料生產、飼料化驗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礎。該課程的實驗操作內容較多,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實驗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夠把學生培養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成為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強的合格畢業生。
2.1 農業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低,大多不愿主動動手操作,還有一部分文科學生,對最基本的實驗器材都不熟悉。
2.2 農業高職院校飼料分析實驗課設施不完善,實驗的開設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實驗操作學習。
2.3 飼料分析實驗項目中有的實驗藥品對人體有毒有害,學生操作時容不得半點失誤,實驗教學管理難度高、風險大。
2.4 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技術課程的實驗為32學時,共開設9個實驗,實驗操作的難度逐漸增加,要在32學時中讓學生掌握飼料分析的基本技能,是該課程實驗教學面臨的一個挑戰。
3.1 興趣培養 在上實驗課之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的整個操作程序,并以小組為單位將實驗的主要過程做成PPT,上課時要求小組代表演講,然后由老師進行總結性講解,最后學生操作時結合兩項內容評出優、良、差作為平時成績,這樣提高了同學上課的積極性。
3.2 分層教學 大多數高職院校存在著實踐教學設施匱乏的問題,飼料分析實驗課通常是一個大班分6~7組同時進行,每組7~8個甚至10個同學共用一套實驗器材,往往只有個別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進行操作,而其他同學只能做記錄或旁觀。這樣,一次試驗課后,大多數同學并沒有留下深刻印象,也沒有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因此,分層次、分小班上飼料分析實驗操作課在農業高職院校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讓更多的同學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采用分批讓每個同學過關的辦法,如:酸、堿滴管的滴定方法,以及分光光度計和酸度計的使用。
3.3 采用多種實驗教學形式 農業高職院校實驗室教學的比例重,分層次、分小班上實驗課有一定難度,可以靈活采用多種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更形象、生動地掌握該門課實驗操作技能,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3.1 演示、仿真實驗 對一些實驗過程簡單或在現有條件下無法開設的實驗,可以通過教師演示和播放視頻的方式授課。如飼料分析實驗項目中的黃曲霉毒素的測定,學生可以在教師進行演示和視頻引導下,使用作廢的試劑盒進行實驗操作流程,飼料中粗脂肪的測定,由于實驗藥品對人體有害,可以采用仿真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及模仿能力。
3.3.2 驗證性實驗 飼料中粗蛋白質、鈣磷的測定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即學生按照現成的實驗裝置或實驗設備,嚴格按照操作方法和要求進行實驗,可培養學生的規范行為和動手能力。
3.3.3 自主性實驗 針對有興趣的學生,老師提出實驗項目,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器材,安裝實驗設備,按照規程操作,得出實驗結果。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成敗的原因。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和配合能力。
3.3.4 鞏固性實驗 農業高職院校學生層次差異大,應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設置開放式的實驗室,讓學生自主訓練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
3.3.5 符合生產實際的應用性實驗 讓學生定期到生產一線去實踐,只有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得到鞏固提高,這就是一些院校實行的“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3.4 改革考核方式 學生及學校教學情況都離不開考核,因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農業高職院校不能照搬應試教育的考核模式,而應重視平時成績和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飼料分析課程可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和實驗操作成績的比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驗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飼料分析與質量檢測的實驗教學結合多種形式,目的是把動手能力差、被動學習的學生培養成動手能力、配合能力、協調和組織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使他們被企業認可,爭取成為企業的“強人”。學生就業之路寬廣了,學院的知名度、美譽度才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