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北京女子圖鑒》,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北漂女生在北京如何立足腳跟的故事,倒還不如說是規則和情理之間的考驗。有人評價說前七集是看一個女人如何靠男人上位的故事。雖然顯得膚淺,但有一種“話糙理不糙”的感覺。當然電視劇永遠只是電視劇,現實的劇集可能會比戲更精彩,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所謂的靠誰上位都有失偏頗,實則把情理放大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論情人、愛人、同事、領導、家人,都是在某種人情下的某種界定關系,但并不會一成不變。
人這一生最怕什么,有人說最怕走著走著就把自己丟了。我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前半生,覺得最怕的是太多的時候,太多的事情到了最后弄得不歡而散。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努力,也不是我們沒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最怕走著走著就變成了彼此不想看到的樣子,走著走著就散了。
這些年的經歷對我而言,好的壞的我都照單全收了,時常想起那時候和芝芝促膝長談,憧憬未來的時候。這些年她的生活已毫無鋒芒,最近的一次聊天她說自己走著走著,活成了當初自己討厭的樣子。
開公司的這么多年,從最開始的“當眾孤獨”到如今的“人群中孤獨”,我經常開玩笑和芝芝說我們倆活成了兩個極端,但是既然這是大家彼此的選擇,我們就必須要尊重契約精神,愿賭服輸。
這些年,我知道自己的變化很大,從一開始的強調人性化,到如今隨著公司的發展而強調制度化。感情這個東西有的時候就是一把雙刀劍,好的時候固然能讓一切更完美,但是當環境因素改變時,最后的結果反目成仇的也不少。所以不要在開始一段合作關系之前就期待情感的回報,更不要在發生問題的時候用太多情感因素來思考自己。任何一段被情感牽絆的分手,愛情也好,職場關系也好,總能讓人找出各種吃蒼蠅的理由,但是試問大家真的思考過個中的緣由嗎?
在職場,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的階段性價值,這是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每個時期需要有不同的勝任力。如果今時今日我們還不能釋然地看我們的階段性價值,如果我們還不能意識到學習與轉型關乎未來生存,那歸罪于公司或者其他任何人都是不理智的。其實我們發現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會用更多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不綁架情感,尊重規則,反而能活得更灑脫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