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人注目的經濟熱點,一個是中美貿易戰達成階段性共識,另一個是二三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甚至有報道說成都7萬人搶1000套房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深圳已連續8個月同比下跌,北京等7個熱點城市房價連續7個月下跌,上海連續4個月下跌,廣州則自2015年8月以來首現下跌。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新房價格齊現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爾濱則以12%的同比漲幅領漲全國。
筆者認為,本輪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屬于補漲行為。之前,曾經備受關注的二三線城市人口增長遲滯等因素都拋之腦后,取而代之的是補漲。其實,這引申出一個基本理論,就是同類資產收益率趨同定律。不太嚴格的定義是,如果資產屬于同類,比如WTI石油和布倫特石油、一線商品房和三線商品房、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那么大體收益率應該是有一個穩定值或者穩定增長比率的。穩定值比較好理解,比如WTI石油和布倫特原油,其價格增長基本同步,增長率相同。而上證指數和創業板就不能用穩定值來說,而是一個穩定增長比率,因為兩個指數里面隱含的風險實際是不同的,明顯是創業板指數隱含風險大,因此從風險補償理論來看,創業板指數長期增長率應當高于上證指數。
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比如新中國郵票有這么幾類,老紀特(1949-1966)、文革文字票(1966-1971)、編號郵票(1972-1974)、新JT(1974-1982)、新JT(1982-1991)等。龍頭票是錯印的全國山河一片紅、1980年猴票,先動就是龍頭先動,其次文字票、新JT(1974-1982),之后其他“板塊”陸續補漲。筆者跟蹤過一段時間漲幅,最終基本上各個板塊漲幅趨同,只是時間上錯開3-6個月。
那么,股票市場的板塊指數收益率是否趨同呢?如圖所示,從創業板設立以來,把上證指數拉直成坐標橫軸,來看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的波動情況。我們發現,滬深300和中小板指數基本圍繞上證指數上下波動,偏差不大,而創業板指數則大幅偏離,甚至超過200%以上,但最終猶如被萬有引力吸引一般,回落下來,不過仍然是長期收益率高于上證指數。
給我們什么啟示?簡言之就是,利用同類資產收益率趨同規律分析,首先,目前創業板是個長期可以投資的機會;其次,即使是滬深300和中小板指數,也可以進行階段性投資,來獲取超出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投資者當然不會忘記,各個指數ETF是最快捷的投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