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地方特色農產品具有健康和無污染等特點,愈來愈受到現代人的喜愛。通過做大特色農產品行業,積極拓展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途徑,改進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銷售方式,對推動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地方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之中所占有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競爭能力,提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一定要全面探究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出路。本文在對特色農產品概述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推進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
我國地方特色農產品豐富,大量地區都在開發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創建特色農產品知名品牌,以期提升當地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農民生產收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筆者覺得,盡管特色農產品在當地農產品體系中舉足輕重,但是在銷售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難題,從而造成特色農產品經濟與社會效益無法得到較好地發揮。如今,現代人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農產品生產技術不斷改進,農產品質量也隨之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地方特色農產品轉變原本市場營銷過程中簡單粗放的銷售方式,形成新型營銷方式。
1 特色農產品概述
特色農產品是指在特定生產區域之中,具有特殊品質,特色鮮明,而且有相當大市場銷售優勢的那部分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的定位主要表現為營養、生態以及安全:一是具有特定的地理標志。具備顯著的區域性地理標志特征,比如,山東境內的特色農產品包括了煙臺蘋果、章丘大蔥以及膠州大白菜等。二是具有優異的產品品質。如今我國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對農產品的消費觀念追求健康與綠色,特色農產品正好符合現代人的迫切需求。比如,山東章丘的大蔥稈白脆甜,食用起來脆嫩而又可口,易于保存,且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氨基酸等物質,尤其是含有維生素A、C以及有巨大殺菌力的蒜素等。三是具有特殊的市場推廣優勢。特色農產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品質,而且符合消費者群體的價值觀,還符合農產品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所以,與普通農產品比較起來,特色農產品自然會更加具有市場發展潛力。
2 當前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對特色農產品的幫扶力度還不夠大
包括農產品銷售難在內的“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發展中社會各界均十分關注的焦點問題。但是,對特色農產品行業,我國政府部門一直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一是政府部門對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戶的市場信息傳遞不夠快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主要是依據市場價格加以定價,但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農戶都缺少足夠的農產品理論專業知識,也缺乏足夠強的市場開拓意識,因而也就難以合理把握當前的市場行情。加之政府部門在信息傳播上沒有能夠建立起信息雙向溝通的渠道,也就無法在第一時間為農戶提供相關市場信息的指導工作。二是本地政府部門對于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扶持力度不夠,沒有為種植戶們提供相應的補助,也影響了特色農產品的競爭力和農戶的經濟效益。
2.2 特色農產品銷售方式過于單一
和別的產品比較起來,特色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競爭特別激烈,調研中發現我國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形式相當單一。比如,浙江嘉興的粽子在端午節期間的價格相當高,但在節后就對產品進行下架處理,甚至連對剩余產品的降價銷售措施都沒有,從而影響了該產品的實際利潤。筆者覺得,此類單一化的市場銷售方式,無法很好地提升農產品消費人群的購買欲。
2.3 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不夠
品牌化戰略,是促進我國農產品行業轉方式和調結構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通過調研得知,我國很多地方的特色農產品因為生產規模不夠大、宣傳的力度不夠強以及市場銷售的重點抓得不夠準等因素,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品牌,也就更加談不上應用網絡手段開展市場營銷。一些特色農產品產地甚至連農產品的基本介紹材料都沒有,產品影響力只能局限在某個區域之中,很少有在全國知名的品牌。如此一來,自然難以提高產品的銷售額以及利潤。
3 推進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幾點思路
3.1 強化政府引領提升品牌意識
特色農產品品牌意識的提升、經營企業實力的提高,需要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予以積極引導和扶持。這就要形成以政府部門為主導,由特色農產品企業和一線農民群眾共同參與其中的聯合發展模式。為了更好地發揮出政府部門所具有的引領作用,必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政府部門應當做到以身作則,切實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品牌意識對于特色農產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農產品品牌發展意識,而且把其視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其次是要強化對農戶的指導工作,更好地幫助廣大農戶改進滯后的思想觀與價值觀。應當積極運用各類媒體開展宣傳,切實形成市場、競爭以及品牌意識。各村鎮等部門應當積極開設與農產品市場營銷等有關的推廣會,積極舉辦專題培訓班等,推動農民群眾深入學習特色農產品營銷等專業知識。要讓農民群眾了解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是其提升收入的重要保障,從而切實改變以前所具有的模糊甚至錯誤認識。當然,還應當積極鼓勵農戶們投身于農產品品牌體系創建當中。最后是要強化對農產品加工的引導,并且在政策上進行大力支持。對特色農產品生產企業而言,能夠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就能夠幫助其走上品牌化開發之路,進而為我國特色農產品實現品牌化銷售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改進銷售途徑更新銷售模式
筆者在實際調研當中發現,當前我國許多地方對本區域之中的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通常集中于當地大中型綜合批發市場之中,專門化、特色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數量非常少。但是批發市場普通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混雜,因而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難以產生區域化、集中化的優勢。當下,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來更新銷售模式。一是要由政府職能部門牽頭,建設一大批符合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實際狀況的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二是要安排精通本地特色農產品業務的人員深入到各地,開展有針對性的營銷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要在特色農產品銷售量比較大的城市中設置相當數量的農產品直營店或者專賣店,如此不但能夠有效減輕農產品消費人群之顧慮,而且還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美譽度。
3.3 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打開特色農產品銷路
基于互聯網的特色農產品銷售,主要是指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之下,對我國的特色農產品價值鏈甚至整體商業生態實施全新的模式,主要涵蓋農產品的類別、價位、營銷途徑、促銷方式,甚至于涵蓋市場推廣以及品牌廣告等多個方面。這里所說的促銷并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買和贈等傳統意義上的市場推廣方式,而是指要運用網絡實施全面而深入的互動、引導與體驗。網絡時代下的特色農產品營銷之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和用戶之間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不僅要讓消費者們能夠擁有全新的體驗,而且還應當不斷強化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粘性。一是價格上的體現。網絡時代下的農產品價格必須要更加地透明,值得注意的是,特色農產品的價格一定要展現出自身的特色,包括與普通農產品之間的差異以及良好的品質等,有必要時還可以通過附加服務、情感與文化增值等方式來體現比較優勢。二是在渠道上的體現。特色農產品開發,應當注重建設特色農產品的物聯網平臺以及電商平臺。特色農產品營銷人員必須要深入了解目前市場上較為活躍的電子商務平臺,再將特色農產品投放至其覺得最為合適的電商平臺之上,而且還應當運用物流網絡及互聯網手段建設開發物聯網技術新平臺。比如,我國一些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因為供大于求而大量爛于農田,只得免費供消費者摘收的新聞時有出現,這就要物聯網技術的平臺搭建和運作才能得以避免。筆者覺得,網絡時代的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開發,并非是對目前銷售途徑的全面否定。農產品與傳統超市之間的無縫對接、傳統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等途徑,在當前情況下尚能發揮出非常正面和積極的作用,但必須要緊密結合網絡進行銷售,才能有更好的銷路保障。三是在廣告上的體現。地方特色農產品銷售應當更為關注網絡和網絡新媒體之應用,例如,微博、微信以及QQ等社交媒體均可用于特色農產品銷售。通過全面掌握各類新媒體之特點,可為我國特色農產品之銷售提供更好的幫助。總之,特色農產品銷售一定要以用戶為導向,不但要在品質層面上滿足消費者的各項需求,還應當符合消費者在精神和文化等更高層面上的追求。所以說,網絡讓特色農產品銷售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打開了全新的出路。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地方特色農產品營銷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價值,對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面對我國的特點農產品市場營銷中的實際間題,要依據各地農產品行業的發展狀況,按照市場規律,采取合理的舉措,才能找到銷路,從而建構起新型地方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富英,熊衛衛.提升吉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競爭力的措施分析[J].商業經濟,2013,(10).
[2]劉艷蓉.我國現階段特色農產品營銷現狀及策略應對——以山東為例[J].山西農業科學,2015,(12).
[3]蔡萍.廣西大境鄉特色農產品營銷現狀及問題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6,(6).
[4]王子琪.赤壁市特色農產品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國商論2017,(9).
[5]郭永平.互聯網+時代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探析[J].農業經濟,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