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吳江 黃敏

近幾年,煙臺港不斷用服務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以貼心服務和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服務,打造自身的物流服務模式。煙臺港集團公司總裁紀少波告訴記者,“召開此次鉀肥物流研討會,就是將鉀肥領域的供應商、貿易商、配套企業以及口岸部門聚集在一起,就是為了了解情況、貼近各自需求提供服務,促使煙臺港更好地提供精準服務,更好地幫助貿易企業在物流環節實現快速高效和低成本,提高我國化肥在流通環節的競爭力。”
近年來,煙臺港在提升服務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大資金投放,擴展堆場面積,增加化肥存儲能力,為化肥集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造化肥裝卸、灌裝設備,優化、創新裝船工藝與技術,確保化肥在港存儲貨運質量,提升“煙臺港精裝化肥”品牌影響力。煙臺港集團副總裁張全成表示,煙臺港秉持“精準服務”理念,致力于為客戶量身定制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的鉀肥保稅轉口物流服務,與以色列化工集團(ICL)、德國鉀鹽集團(K+S)、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白俄羅斯鉀肥公司、加拿大鉀肥公司、智利化學礦業公司、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中國化工建設有限公司、Mosaic美盛公司、五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煙臺眾德集團等國內外知名鉀肥生產商、貿易商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此次會議上,煙臺港精細化的服務、低成本物流費用,獲得了企業的一致認可。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澤文表示,煙臺港突破港口物流的瓶頸,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審時度勢的選擇。



海上運輸是化肥進出口的重要途徑。港口物流運力、運速、運費的變化,不僅是肥料市場定價的影響因素,更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6月1日,煙臺港鉀肥物流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召開。來自國內外鉀肥行業的供應商、貿易商以及口岸部門的50多家單位的20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共同商討港口物流對接、服務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會議由煙臺港集團公司主辦,煙臺港務貨運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承辦。會議期間,大家共同探討深化合作的方式,并最終在多式聯運、降低成本等環節形成了共識。
化肥是煙臺港30多年來精心打造的核心業務和主打品牌。1978年開始率先在全國港口中接卸進口化肥,2004年率先開展化肥出口業務,30多年來煙臺港始終是中國化肥物流行業的風向標和標桿企業。2014年煙臺港出口尿素748萬噸,成為世界氮肥出口第一港。
近年來,受國際氮肥產能增加等因素的影響,國外尿素市場價格持續低迷,國內尿素銷售價格高于國外,中國尿素出口量大幅下降。今年1-4月份,我國化肥出口降幅在19%,同期煙臺港一般貿易出口化肥5.43萬噸,僅為去年同期的17%。同時,鉀肥進口市場異軍突起,進口量穩步增加。煙臺港管理層不僅關注到這種變化,而且針對未來肥料物流變化的趨勢,提前布局規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物流配套措施上變軌轉型。紀少波總裁說,我國化肥的集港運輸主要是以50Kg的小包裝貨物為主,噸袋、集裝箱化肥以及水路化肥集數額較少。50Kg包裝與集裝化包裝和水路散裝集港方面相比,在包裝費用和港口操作費上沒有競爭優勢。而集裝化或者散裝的物流方式將是未來化肥出口的必然趨勢。
煙臺港抓住鉀肥市場增長戰略機遇,提出打造“中國化肥集散中心港”的構想。構想的核心要素包括:充分發揮煙臺港化肥信息網絡優勢,保稅港區政策優勢、“煙臺港精裝化肥”的品牌優勢,“精準服務”的服務優勢,大力拓展化肥保稅中轉、分撥配送、多式聯運等業務,準確定位客戶需求,量身定制最優物流方案,努力降低化肥運輸綜合物流成本。以煙臺港為化肥集散中心基地港,通過水運聯接“環渤海灣”各“喂給、接卸港”,進而輻射山東西部、華北、東北腹地,搭建“兩港一航”化肥集散物流體系;通過自有集裝箱船舶,聯合中運海運等水運企業,建立起了“煙臺至南方港口、長江、珠江水系港口”,化肥北肥南運、南肥北運物流通道。通過與鐵路部門緊密合作,以降低客戶物流成本為目的,建立起了“點對點”“散改集”等多種“海—鐵—公”化肥全程物流通道。
2017年,煙臺港完成鉀肥吞吐量70萬噸,尿素轉口量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100%,鉀肥轉口量市場占有率為60%。今年1-4月份鉀肥吞吐量已達34萬噸,還另外承接6船保稅轉口尿素,合計數量為53萬噸。
煙臺港以優質高效的裝卸為核心,以降低物流成本和精準服務為兩翼,不斷增強煙臺港“精裝化肥”品牌的附著力。紀少波說:“為貿易商省心、為農民省錢是煙臺港打造鉀肥物流新模式的最終目的。”目前,煙臺港的化肥業務的服務質量和專業性在不斷提升,其影響力也不再局限于國內而是走向了全球。煙臺港在化肥領域已形成集疏運優勢,這得益于煙臺港對整個行業形勢的把握。下一步,煙臺港將鞏固品牌優勢,致力打造質量第一、效率第一、服務第一的“中國一流的化肥集散中心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