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仕建
吳凡的朋友圈推銷,惠及百余貧困戶,戶均增收三千元


“大量收購本村蒜薹,價格每公斤8元。”最近,陜西安康市紫陽縣煥古鎮松河村華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凡在微信上發了一條朋友圈。不到10分鐘,就有10多家貧困戶回應,點贊的人則更多。
當天下午,76歲的松河村貧困戶趙興成就背來了滿滿一背簍蒜薹。他說,自己和老伴種了兩畝大蒜,眼看著收回來的蒜薹沒人買,心里很著急。這時,遠在新疆的兒子看到吳凡收購蒜薹的消息,就給趙興成打了電話。趙興成隨即把自家的蒜薹背了過來。
近一段時間,吳凡推送的微信朋友圈,大多與賣土貨有關。“用微信朋友圈,就是想把貧困戶的土貨都推出去,變成錢,讓農戶增收,使企業增效。”
今年39歲的吳凡,是松河村人。2015年,事業有成的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放棄了高薪,回到了家鄉松河村自主創業,與村里貧困戶生產、加工、銷售香菇,帶領鄉親們脫貧。“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吳凡這樣說,也這樣做。
松河村地處巴山深處,土地肥沃,林木繁茂,原生態的環境給各種農作物提供了天然養料。這里的土特產無污染、營養價值高,在城里人眼中是“寶貝”。但松河村離集鎮較遠,且交通不便,自產的蘿卜干、干洋芋片、干黃花、臘肉等農特產,很難變成現錢。
面對現狀,吳凡靈機一動。2017年底,他注冊成立了紫陽縣華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將香菇產業擴大至經營各種農特產品的包裝、銷售,既能幫貧困戶把農特產賣出去,自己也能從中賺得利潤。
今年初,吳凡從貧困戶那里收購風干蘿卜條、洋芋片、豇豆、干四季豆、粉絲、臘肉、血豆腐等,經安全加工、檢驗檢疫后,再進行統一包裝、銷售。目前,吳凡的“扶貧俏七妹”包裝系列土特農產品在網上和店鋪銷售火爆。
“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山里高品質的農特產品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而隨著這個認識的廣泛傳播,這種消費扶貧模式會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紫陽縣電商辦負責人李占偉說,“讓城里人享受到高品質的農產品,讓貧困戶得到實惠,這真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一年來,按照“公司+貧困戶”模式,吳凡的華星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在松河村累計收購1000余斤臘肉、8000余斤干洋芋片等土貨,累計銷售額達10余萬元,惠及該村100多戶貧困戶,使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