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陳 壽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后,紹辭以子疾,不許。紹進軍黎陽,遣顏良攻劉延于白馬。沮授又諫紹:“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苯B不聽。太祖救延,與良戰,破斬良。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丑挑戰。太祖擊破之,斬丑,再戰,禽紹大將。紹軍大震。太祖還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戰,北利在于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苯B不從。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太祖軍不利,復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紹為地道,欲襲太祖營。太祖輒于內為長塹以拒之,又遣奇兵襲擊紹運車,大破之,盡焚其谷。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余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斷曹公之鈔?!苯B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破瓊等,悉斬之。
(選自《三國志》,陳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參考譯文】
建安五年,曹操親自東征劉備。田豐勸袁紹襲擊曹操后方,袁紹以兒子有病為由,沒有答應。袁紹進軍黎陽,派遣顏良到白馬攻打劉延。沮授又勸諫袁紹說:“顏良心胸狹窄,性情急躁,雖然驍勇,但不可獨當一面?!痹B不聽。曹操救援劉延,與顏良交戰,打敗并斬殺了顏良。袁紹渡過黃河,在延津南筑起壁壘,派劉備、文丑前去挑戰。曹操擊敗了他們,斬殺了文丑,又在另一次戰斗中,活捉了袁紹的大將。袁紹軍受到極大震動。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又說:“我軍兵多,但果敢剛勁不如曹軍;曹軍糧谷缺乏,物資不如我軍豐厚。速戰對曹軍有利,推遲決戰對我軍有利。應該與曹軍相持,拖延時間?!痹B不聽。他把營壘連起來,逐步向前推進,逼近官渡。雙方交戰,曹軍不利,撤回營地堅守。袁紹架起高高的望樓,堆起土山,向曹營射箭。曹營中的人都用盾牌護住頭,十分恐慌。曹操命人制造了發石車,攻擊袁紹的望樓,把它們都擊毀了。袁紹的部下將其稱為“霹靂車”。袁紹挖掘地道,想偷襲曹營。曹操在營地四周挖掘長溝來應對,又派遣奇兵襲擊袁紹的運糧車,將糧食全部燒毀。曹操與袁紹相持了很長時間,百姓疲憊不堪,很多人叛逃至袁紹一方,且軍中糧食缺乏。正在這時,袁紹派遣淳于瓊等人率一萬多人北上接應運糧車隊。沮授對袁紹說:“應該派遣將軍蔣奇率領一支分隊護衛在外圍,以防備曹軍的襲擊。”袁紹又沒有聽從。淳于瓊的運糧車隊駐扎在烏巢,距離袁紹大營四十里。曹操便留下曹洪鎮守大營,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五千人乘夜色偷偷攻打淳于瓊。袁紹派遣騎兵救援,被打敗。曹操打敗淳于瓊等人,將他們全部斬殺。
長勺之戰和官渡之戰都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長勺之戰中,魯莊公不僅接受了曹劌從戰的請求,而且讓曹劌直接參與戰爭的指揮,讓他能夠有機會運用正確的戰術戰勝強大的齊國。左丘明用簡潔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刻畫出愛國、智慧的曹劌形象和雖鄙陋卻虛心的魯莊公形象,巧妙地傳達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取信于民。
官渡之戰的勝利一方是曹操,而原本占有極大優勢的袁紹最終敗北。從袁紹和謀士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袁紹多次拒絕謀士們的正確建議,一再錯失戰機,終致糧草被燒、軍心動搖、全軍潰敗。他對待謀士們的態度與魯莊公對待曹劌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最終的結果也足以讓后人深思。
1.選段中反復提及袁紹“不許”“不聽”“不從”“復不從”,由此可以看出袁紹是怎樣的一個人?
2.《曹劌論戰》重在表現曹劌的杰出才能,所以緊扣“論戰”來寫,對曹劌的言論寫得十分詳細,而戰場搏殺則寫得極為簡略。上述選段也做到了詳略得當,請你結合文章分析這一寫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