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領
開放探究型問題常常是條件不完備或結論不明確,解題方法和依據往往不唯一.需要同學們深入探究,尋找解題規律方可求解.
例1 (2017·黔東南)如圖1,點B、F、C、E在一條直線上,已知FB=CE,AC∥DF,請你添加一個適當的條件使得△ABC≌△DEF.
【分析】本題要判定△ABC≌△DEF,已知FB=CE,AC∥DF,即間接告知我們:BC=EF,∠ACB=∠DFE,那么可以構造“SAS”“AAS”“ASA”來解決問題.
解:∵FB=CE,∴BC=EF.
又∵AC∥DF,∴∠ACB=∠DFE.
(1)當∠A=∠D時,
故答案為∠A=∠D或AC=DF或∠B=∠E.
【點評】本題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先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再選擇合適的判定條件.
例2 (2017·日照)如圖2,已知AB=AE=DC,AD=EC,CE⊥AE,垂足為E.
(1)求證:△DCA≌△EAC;
(2)只需添加一個條件,即 ,可使四邊形ABCD為矩形.請加以證明.
圖2
【分析】(1)由“SSS”證明△DCA≌△EAC即可;(2)要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只要在AB=DC的基礎上,添加條件使得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得出∠D=∠E=90°,即可得出結論.
(2)添加AD=BC,可使四邊形ABCD為矩形.理由如下:
∵AB=DC,AD=BC,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CE⊥AE,∴∠E=90°,
由(1)得:△DCA≌△EAC,
∴∠D=∠E=90°,∴四邊形ABCD為矩形.
【點評】本題考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先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再選擇合適的判定條件.
例3 (2017·北京)如圖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AOB可以看作是△OCD經過若干次圖形的變化(平移、軸對稱、旋轉)得到的,寫出一種由△OCD得到△AOB的過程:.
圖3
【分析】根據旋轉、平移的性質即可得到由△OCD得到△AOB的過程.
解:△OCD繞C點順時針旋轉90°,并向左平移2個單位得到△AOB(答案不唯一).
【點評】本題考查了坐標與圖形的變換.解題時需要注意:平移的距離等于對應點連線的長度,對稱軸為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旋轉角為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的夾角.
例4 (2017·淮安改編)【操作發現】如圖4,在邊長為1個單位長度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格中,△ABC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
圖4
(1)請按要求畫圖:將△ABC繞點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點B的對應點為B′,點C的對應點為C′,連接BB′;
(2)在(1)所畫圖形中,∠AB′B= .
【問題解決】如圖5,在等邊三角形ABC中,AC=7,點 P在 △ABC 內且 ∠APC=90°,∠BPC=120°,求△APC的面積.
圖5
【分析】【操作發現】(1)根據旋轉中心、旋轉角、旋轉方向畫出圖形即可;(2)只要證明△AB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問題解決】將△APB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60°,得到△AP′C,只要證明∠PP′C=90°,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決問題.
解:【操作發現】(1)如圖6所示;
圖6
(2)∵AB=AB′,∠B′AB=90°,
∴∠AB′B=45°.
【問題解決】如圖7,∵將△APB繞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60°,得到△AP′C,則△APP′是等邊三角形.
圖7
∴∠AP′P=∠APP′=60°,
∠AP′C=∠APB=360°-90°-120°=150°,
∴∠PP′C=∠AP′C-∠AP′P=90°,
∠P′PC=∠APC-∠APP′=30°,
【點評】本題是一道三角形綜合題,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和探索“操作發現”的方法,尋求規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