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張召忠,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原副主任,海軍少將軍銜、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軍事科普作家……
張召忠最喜歡網友送他的“局座”稱呼。這個帶有貶義的稱呼,卻被帶著自嘲精神的張召忠欣然接受。
北大改變了他的一生
張召忠1952年生于河北鹽山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年少時,他的理想并不是當軍事家,而是當作家。那時的張召忠可謂地道的文藝青年,喜歡讀小說,寫詩,畫畫……但是在“沒有電燈,沒有吃過一個蘋果,更沒有買過一件襯衣”的年代,這愛好是填不飽肚子的。后來機緣巧合進入工廠,并被推薦到當地的機電中專讀書。之后整天跟冰冷的機器打交道。不過張召忠卻認為這正好成全了他的雙面性格,“文學養成了我奔放熱情的性格,機械電子養成了我不浮夸的行事方式。”
1970年參軍入伍,張召忠被分配到山東文登的導彈部隊當一名技術兵。從那時候開始,他迷上軍事器械。他對自己只有一個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當時的備戰局勢異常緊張,壓力非常大,他經常腦補跟敵人同歸于盡的情景。有一天正在宿舍看書,突然有個戰友走進來,他一躍而起,用槍指著戰友說“繳槍不殺”,并將戰友的頭按下去,“害得戰友好幾天不理我。”
在導彈部隊待了4年,1974年10月,張召忠作為“工農兵學員”被推薦到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阿拉伯語是公認的外國語中最難學的語言,且突然轉學外語,這對長期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張召忠來說極不適應。為了學習阿拉伯語,他經常日夜苦讀,卻還是發不好顫音。最后得知是舌頭原因,他竟心一橫去醫院做了舌部切割手術,簡直是在“拼命”。
阿拉伯語直接把張召忠帶到了真正的戰場——1979年,張召忠被派往伊拉克擔任翻譯。回國后,適逢解放軍急需一批武器裝備的研究人才,他被借調到海軍總部的研究部門。張召忠很快發現,最先進的軍事科技資料都是英語、日語寫的,阿拉伯語里沒有最新軍事知識。于是他馬上改學英語、日語。后來能讀懂外文軍事資料的張召忠發表了大量文章,向讀者介紹最新的世界軍事技術。
以幽默化解質疑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張召忠就在《艦船知識》《兵器知識》等軍事刊物上發表了不少文章,包括主張立即建設中國自己的航母力量,還翻譯了美國軍事作家湯姆·克蘭西的小說《追蹤“紅十月”號潛艇》。
真正使張召忠揚名天下的是,1992年,他被聘為央視一套《軍事天地》欄目《三十六計古今談》的主講人。1998年2月“沙漠驚雷”(美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的計劃)行動期間,他被借調到中央電視臺,直接參與新聞評述,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直播間,參與了中國第一次有關戰爭題材的綜合評論性電視直播。張召忠就這樣成為了最早的現役軍事評論員之一,這一評就是23年。
張召忠對中國軍隊和世界軍力的觀點很犀利。他對軍隊的理解很到位,“(解放軍)時刻準備打仗,和平時期準備打仗,戰爭時期打贏戰爭,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準備戰爭,只有做好戰爭準備,才能贏得和平。”這句話如實闡述了當下的世界局勢。“軍人認為維持和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戰爭準備,什么時候遭受侵略了,就說明你的戰爭準備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做好了,就不會打仗。”這樣的言論體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把張召忠引到爭議的風口浪尖的一次軍事評論,是他在電視節目中說“黃海海帶繩會阻止美國核潛艇”,結果受到廣大網友的質疑。
他在電視節目中回應,“海帶戰”確有其事,2005年在堪察加半島,俄羅斯有一艘小型潛艇的螺旋槳攪到一個廢棄的漁網,它失去了動力,只有下沉。很多人只看到“海帶防潛艇”這幾個字,并不深入了解其后的意思,便隨眾人起哄抨擊,這種做法并不理性。
作為公眾人物,張召忠的原話經常被斷章取義,但他總以調侃、包容的態度去化解。2016年年初,張召忠在網上看到一組漫畫“進擊的局座”,親朋好友都覺得是在黑他、損他。張召忠卻主動與作者聯系溝通,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局座召忠”上連載了這組漫畫:“這是年輕人在用二次元文化表達愛國主義情操嘛。”
但有些敵對勢力往往利用張召忠的各種采訪視頻進行嫁接,極盡污蔑之事,對此,張召忠態度堅決:“批評我無所謂,但利用我映射黨和國家與軍隊,甚至攻擊國家是絕對不允許的。這一點我的肚子不能裝進去,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網絡世界傳遞正能量
張召忠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說人人能聽得懂的話,做一個幽默的軍事評論員,他追求的是與大家親密無間平等地交流。
2015年退休前,張召忠參加一個老朋友的家庭聚會,席間他與朋友聊國防軍事,朋友的90后女兒不斷地問他國防知識。這令張召忠非常高興:“想不到年輕的姑娘也這么愛國。”小姑娘說,誰說年輕人不愛國啊,只是不太懂軍事知識而已。這令張召忠覺得自己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退休后繼續科普軍事知識,進行國防教育。
張召忠開通微博的第一天就涌來百萬粉絲,其中有許多90后,甚至是00后。“總在潛水,從未浮起來,大家好,我是張召忠,雖是老司機……‘局座召忠列車就要開了……”短短的開場白,妙語連珠,贏得點贊無數。隨后,又開通了以國防教育為主的“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運營不久吸粉數百萬。
現在,張召忠每天仍然在軍事科普的路上,用網絡流行語寫微博、錄視頻、寫公號文章……有記者問他退休不安享清福是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他說:“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感覺對個人的作用并不大,可能對國家有一些用吧。”張召忠堅持認為普及國防教育是自己的責任,會一直努力追趕青春和時代的腳步,帶著團隊在嘈雜的網絡世界開辟出一塊新派的正能量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