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碩,張 宇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體育類大學無疑是培養體育競技、體育師資、體育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場所。新生入學后,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適應緊張有序的大學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變,沒有了中學時的耳提面命,自由支配時間較多,外在的壓力陡然驟減,情緒松懈、浪費光陰現象產生,茫然不知所措,臨近考試才恍然大悟,匆忙應付,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及格現象隨之產生。筆者通過調查分析,以期與大家共同探討。
本文以體育院校新生考試不及格現象的成因及相關對策為研究對象。
1.2.1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對鳳凰嶺校區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2016—2017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補考學生中隨機各抽取25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50份調查問卷,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答卷50份,有效率100%。。
1.2.2 訪談法 選擇部分考試成績非常好的同學、部分考試不及格科目數較多的同學進行座談,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通過訪談學生輔導員及任課教師了解不及格學生的情況和表現。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11.0 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首都體育學院鳳凰嶺校區地處偏僻,遠離首都體育學院本部,采取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實行半軍事化管理。辦學層次多樣:從小學三年級到大學本科一年級,全體教職員工、學生總計1000余人。本科一年級學生第1年在校區學習、訓練和生活,后3年返回院本部。鳳凰嶺校區2016級在校本科學生包含社會體育專業、休閑體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專業、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等5個專業。其中,休閑體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共89人:男生68人,女生21人;運動訓練專業共167人:男生115人,女生52人;體育教育專業共90人:男生43人,女生27人;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共49人:男生39人,女生10人。校區本科生總計395人,其中,男生285人,女生110人。
對未及格科目進一步分析(表1),休閑體育與社會體育專業9人中,有1科未及格者7人,2科未及格者2人,所占比率分別為77.8%和22.2%;運動訓練專業51人中,有1科未及格者33人,2科未及格者13人,3科未及格者5人,所占比率分別為64.7%、25.5%和9.8%;體育教育專業25人中,有1科未及格者20人,2科未及格者4人,3科未及格者1人,所占比率分別為80%、16%和4%;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7人中,有1科未及格者6人,有4科未及格者1人,所占比率分別為85.7%和14.3%。
表12016—2017學年度第1學期考試情況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高校新生考試不及格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下降,所占比率為68%;學習目標有所偏離,學習缺乏熱情,所占比率為62%;教師授課枯燥、呆板,缺乏趣味性,所占比率為56%;學習能力差,學習方法不正確,所占比率為46%;適應能力較差,適應時間過長,所占比率為38%;談戀愛、迷戀網絡現象及對所學專業不滿意、不感興趣所占比例為22%。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主觀因素頻率高、份量大,特別是“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下降”占68%。這說明相當數目的學生把考上大學當成了目的,一旦上了大學,好像船到碼頭車到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當然,在主觀因素占主要成份的前提下,客觀因素也不容忽視,其中“教師授課枯澡、呆板,缺乏趣味性”導致大學生學習激情不大占56%,也說明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年輕教師增多,教學水平、能力參差不齊,站不得講臺,隨便應付課堂的教師有一定數目。
2.4.1 沒有盡快實現角色轉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入學后呈下降趨勢調查顯示,有68%的新生認為考上了大學,已經實現了人生的目標,為自己的放松找尋借口,于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呈現下降趨勢;還有的學生覺得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學生們存在較大的心理落差。
2.4.2 大學新生學習目標有所偏離,學習缺乏熱情 在入校前或者剛進校時,都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素質和競爭能力為目標,而在進入大學后主要目的卻變為混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學習目標的偏離導致學生將學習視為自己的負擔,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考試成績不夠理想,考試及格率偏低的現象出現。
2.4.3 教師授課枯燥、呆板,缺乏趣味性個別教師授課內容枯燥,照本宣科,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有的教師忙著趕進度,學生則圍著筆記—作業轉個不停,考前又沒有充裕的復習時間,這樣倉促應戰效果自然不佳。
2.4.4 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當新生在初、高中階段的學習基本上屬于“趕鴨子上架”式的被動學習。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進入大學,雖然有規章制度約束,但畢竟沒有了這樣的“棒和繩”,也沒有了升學的壓力,不少同學身在教室,心不在焉。雖有時間保證,卻沒有實際效果。
2.4.5 新生入學后適應能力較差,適應時間過長 新生由于生活習俗、地域風情、家庭教育背景、經濟條件、性格特點等不同,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格差異。他們大都為獨生子女,獨立能力較差,適應能力也較差,等他們完全適應校園的生活,半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對他們的學習、訓練造成較大影響,有的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真正的學習中來,導致學習成績較差,考試及格率較低。
2.4.6 新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單一 通過調查發現,一年級43%的學生興趣集中在技術科目或者專項訓練課的學習中,而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普遍偏低。究其原因,體育類學生與其他綜合院校學生相比較,文化基礎較薄弱,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中經常體驗到失敗而導致對理論課缺乏興趣。
2.4.7 談戀愛、迷戀網絡現象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太大壓力,有的學生談戀愛成了排解寂寞的最佳方式。有的學生則通過網絡游戲來宣泄自己,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刺激和成就感。
2.4.8 少量學生受父母影響 少量學生因受父母影響,違心填報志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沒有興趣,導致學習不佳,甚至考試不過關。
表2 考試不及格原因調查統計表
3.1.1 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生入學時,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讓學生了解學校和專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激發學生愛校愛專業的情緒。輔導員應深人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讓新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專業思想。
3.1.2 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如請體育界知名的專家教授講授治學經驗;教師在開課時,首先介紹該課程的特點、規律和主要學習方法;組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現身說法,介紹學習經驗等。
3.1.3 學校、家庭應重視對學生全面素質教育,注意學生人格、品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塑造和培養。學校應幫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的角色,及早適應大學生活。
3.2.1 認真貫徹課堂常規,強化課堂紀律校區領導和輔導員堅持每天輪流到教學樓值班,督促檢查學生上課情況,要求學生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課上不準使用手機、MP3等,從貫徹課堂常規入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2.2 深入教學一線,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輔導員經常深入教室、場地向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習不夠努力的同學及時進行教育,并與家長聯系,三方配合做好工作。
3.2.3 加強學生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及校區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任課教師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校區管委會組織召開各部門協調會,調整競技體校學生上課的教室和訓練時間,解決了本科教室、技術課場地的使用,為本科教學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3.2.4 認真組織好早操、早讀和晚自習活動 根據校區的實際,每周安排學生2次集體早操和2次早讀,每周二、四進行晚自習,利用這些時間作為教學課的補充。通過調查問卷得知,大部分學生利用早讀和晚自習學習外語、專項理論和完成作業。
3.2.5 加強宣傳教育,嚴格考風考紀 在新生入學教育和期末考試前,專門召開會議,對學生考前進行動員,強調誠信的重要性,作弊的危害性,還應通過校區廣播臺、櫥窗等加強宣傳教育,嚴格考風考紀。
[1]彭劍飛.考試心理分析與指導[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樓成禮,樓仁功.低年級大學生學習現狀調查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1(1).
[4]陳嫻,李衛平,彭建華.我院低年級學生課程不及格率相對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對策[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