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王蘭
2017年,博世集團在華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134億元,實現了近24%的大幅增長。
那么,2018年以后,博世快速增長的動力源在哪里?
無疑,博世將目標鎖定在中國的物聯網市場。出色的業績為博世轉型創新、成為領先的物聯網技術及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作為集團在德國以外的最大單一市場,博世中國在2017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為整個亞太市場貢獻了超過60%的銷售業績。”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業務負責人泰瑞來表示,“未來,我們將對本土市場持續投資,加快在中國的物聯網布局。”
在互聯網大潮下,變化成為最顯著的時代特征。不變甚至變得慢就會慘遭淘汰。
已經第五個年頭參加博世中國年度新聞發布會的泰瑞來坦言,見證了中國太多的改變。他說:“物聯網大大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甚至塑造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在接踵而至的改變中,不斷擴大智能交通和互聯也就是物聯網在中國市場的變化尤其具有代表性。”
泰瑞來強調,博世希望將物聯網所帶來的無限機遇轉化為集團全球范圍內的業務發展與成功,尤其是在中國。事實上,基于物聯網的互聯化不但進一步擴充了我們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多樣性,更推動了集團業務方式的轉變。
中國是博世物聯網戰略的重點市場。為此,2018年1月1日,博世新成立了兩大事業部,分屬于汽車與智能交通業務及工業技術業務,進一步鞏固了博世在互聯業務領域的領先地位。
首先,博世新成立的智能網聯事業部,將擁有超過600名員工,專注于開發并銷售數字化出行服務,它涵蓋了共享車輛、共享駕乘以及為駕駛員打造的一系列互聯服務。泰瑞來表示,鑒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將中國作為重點拓展的四大戰略市場之一。目前,包括新一代智能泊車等項目已經啟動,未來博世還將致力于打造和提供一系列基于博世物聯網組件的數據深度挖掘、先進的車隊管理等適用于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出行服務。
其次,博世成立了全新的“博世互聯工業”單元,首批員工達500名。在該業務單元,博世集中開展工業4.0相關的業務活動,集合了該領域所需的所有專業技術,尤其包括軟件和服務能力。“我們將不斷優化博世的全球制造基地,并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將博世自身在不同業務領域的精益生產經驗分享給不同的制造企業,使工業4.0真正成為現實。”泰瑞來補充說。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補充說,工業4.0是為了要將智能化、互聯化的新理念貫穿到整個價值鏈當中,包括物流、生產和交付等。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力,不僅僅是為了做Demo,而是要從Demo的階段走向實現。目前,BCI(“博世互聯工業”單元)團隊有50多人在從事博世內外部工業4.0相關項目的推進與解決方案的提供工作。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業務負責人泰瑞來表示,“未來,我們將對本土市場持 續投資,加快在中國的物聯網布局。”

據了解,新成立的“博世互聯工業”單元,將在工業4.0領域不斷開拓對外業務。隨著中國制造產業向著互聯生產轉型升級,博世在工業領域所積累的生產制造以及工業4.0實踐經驗正致力于為國內不同行業、規模的制造型企業提供集軟硬件一體化的工業4.0解決方案。以精益價值流為核心,目前博世在中國15個城市的博世工廠積極推進工業4.0項目。
互聯是幫助博世在傳統業務和新技術領域保持齊頭并進的關鍵,更是博世在全球和中國的重要戰略核心。
除了踏準市場時代的節拍,博世對技術研發長期、持續的投資也成為其支撐業務增長的另外一個動力來源。
今年9月,博世在蘇州的研發中心會正式開業,投資額達到3.5億元,員工人數在2000名左右;不久,博世投資1.45億元的汽車多媒體蕪湖工廠也將正式開業,主要生產車內的儀表盤和互聯控制單元(CCU)等產品;
今年3月,博世汽車系統(無錫)舉行了奠基儀式,全球首個電池產業化項目——車用48V電池項目同步開工建設,未來,這里也會成為博世集團動力總成業務的中國總部;
4月~7月,博世聯合汽車電子的新廠房會陸續在太倉、柳州開業,主要生產電噴系統、控制器系列和新能源相關產品;
目前,博世力士樂的西安工廠二期正在計劃擴建中,未來將主要生產構成工業4.0的核心零部件,新廠房預計到今年10月開建,總投資額達到4.75 億元;
不久前,博世還決定在未來八年時間內繼續在長沙投資,用以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以及其他部件的國產化、廠房擴建和工業4.0建設等。
對此,陳玉東總結為,“汽車是博世的傳統優勢業務領域。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對于互聯化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們持續投資,并且把我們最新的技術引入中國。”
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制造2025、工業4.0、人工智能、萬物互聯等概念在國內持續深化推進。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博世也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預判出未來市場趨勢,長期穩定地開展投資布局。過去十年間,博世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累計投資額近400億元人民幣。
目前,博世在中國國內15家生產基地積極推進工業4.0項目。不僅如此,博世還能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工業4.0解決方案,包括秦川機床、埃斯頓自動化、濰柴集團等大型企業,以及諸如海嘉這樣的中小企業都是博世的客戶伙伴。
同時,持續的投資也體現在博世的研發投入和對人才的需求上。2017年,博世再次榮獲杰出雇主調研機構授予的年度“中國杰出雇主”前十強稱號,這也是博世連續第七年獲評“中國杰出雇主”。2017年博世在華研發總支出高達64億元,擁有23個技術中心,新增注冊專利較去年增長19%。截至2017年底,博世在華員工人數近6萬名,其中,超過6850名員工致力于研發工作,占公司員工總數近12%,且大部分都專注于實現汽車與智能交通、能源、建筑、家居、工業技術的互聯,為中國和全世界的消費者帶來跨領域的互聯服務。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說:“汽車是博世的傳統優勢業務領域,我們持續投資, 并把博世最新的技術引入中國。”
軟件創新對于博世業務的戰略意義日益提升。近兩年,博世中國招聘的辦公室員工中約三分之一為軟件相關職位。如今,在這個身處“萬物互聯”的時代。博世的每一個業務部門都在積極推進互聯合作的概念。而且在現場,陳玉東還多次提到歡迎軟件人才加入博世團隊,“目前,我們招聘方面最頭疼的就是吸引軟件人才加入博世。大家先入為主地認為博世是‘硬件為王’的公司,不認為我們是軟件公司。過去3年中,我們花了很多的力量推廣‘我們是急需軟件人才的公司’理念。博世雖不是絕對的軟件公司,但是博世是軟硬件相結合的公司,因此,我們非常需要能做軟件生態、軟件系統的軟件人才。”
今年,博世在中國還首次嘗試通過黑客馬拉松的比賽形式,來吸引更多在軟件和IT領域的人才。“這次的比賽是高手云集,預計將會有數以千計的互聯網跨界人才,針對自動駕駛、工業4.0、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四大領域提出各自的創新解決方案。”陳玉東補充說。
除了打通博世內部互聯共享的脈絡,目前,他們已經和眾多本土企業、新創公司、互聯網公司、現有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從產品解決方案設計、工廠和技術中心的建設、到宏觀的商業模式制定,多方面跨界互聯,打造未來互聯世界。
泰瑞來強調,互聯戰略是博世塑造智能交通新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絕不是紙上談兵。互聯是幫助博世在傳統業務和新技術領域保持齊頭并進的關鍵,更是博世在全球和中國的重要戰略核心。目前,博世開展的170多個物聯網項目中,涵蓋了互聯交通、互聯建筑、互聯工業以及互聯農業等各個領域。這些物聯網項目和博世其他項目的異曲同工之處就在于:我們利用物聯網把真實的世界連接起來,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而這,正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終極理念。